杜明道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目標,而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及時轉變自身觀念,采取更新穎多元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來讓英語課堂煥發出新的光彩。其中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新穎而極具趣味的特點使很多學生都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文將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字: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方法措施
引言:詞匯與短語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兩大突出重難點。小學生受到自身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限制,學習詞匯與短語時總會感到特別困難,同時十分依賴英語文章,如果脫離了文章與語境,學習起來的困難就會更多,同時也會十分乏味。而故事教學法可以很好的為學生創設缺失的英語語境,同時其自帶的趣味性又能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因而能夠有效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1.利用故事學習單詞
小學生極易被故事吸引,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加以引導,就能將其轉變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更加專注與積極。例如教師可以在英語課開始以前先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或寓言故事作為英語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前興致盎然,用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正式的英語學習。教師在選擇童話或寓言故事時要考慮學生的詞匯量與認知水平,可以選擇《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等故事書籍,使學生都能深深的被故事所吸引,同時又能輕松的了解故事的內涵。例如在教學“pull”與“push”單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兩個話題性語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對比分析這兩個單詞,然后再將兩個句子放入同一個故事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先用“pull”造句:the horse pulls a car。然后再用“push”造句:He opened the door with one push。然后為學生講述一個含有這兩個句子的故事。通過直觀強烈的對比學生可以發現“pull”是動詞,以為拉,扯;而“push”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意為推動、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保障詞匯與所創造的話題性語境能夠自然而然的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生搬硬套的結合在一起,要保障語境的完整性與合理性,同時還要有完整的故事作為背景,這樣學生才能更高效的掌握與記憶詞匯。
又如在教學《Animals》這一單元時,學生會遇到大量的動物單詞,而這些動物單詞又極易混淆,因此教師在教學詞匯時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認識、理解、記憶這些詞匯,為學生講述一個小動物的故事。首先,教師要告訴學生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動物園園長,然后為學生講述故事:動物園里有只rabbit,它和duck是好朋友。有一天它倆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走來了一只tiger,嚇的它倆躲了起來。過了會兒,草地上又來了好多動物,看起來這里馬上會有一場派對....通過這樣的故事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牢牢集中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為故事配上合適的插圖或動畫,用多媒體投放展示,使學生能夠將動物單詞與其含義準確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輕松的完成記憶。
2.利用故事學習句型
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句型都較為簡單,都是一些簡短且常用的句型,但對小學生來說還是頗具學習難度,主要是因為英語句型表達與漢語句型表達存在諸多不同。教師可以將故事教學法融入句型教學之中,將這些重點句型擴寫改變成一個完整的英語故事,融入具體的生活場景之中。這些故事最好以對話形式為主,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整的對話了解故事的情節走向,深化對句型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句型。例如在教學“ls that a.?.No,it isn’t.lt’ s a..”句型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故事:Anna和媽媽去動物園玩,Anna看到各種動物非常開心,但是有很多動物她都不認識,一路上她都在詢問媽媽,當她看到一只小猴子時,她問媽媽:“Is’ that a bear?”媽媽回答說:“No,it isn’t.It’s a monkey.”在這個小故事中,Anna重復不斷的在問媽媽問題,而學生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在腦海中對這個簡單的句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與理解,保障了教學效果。這樣的方式比讓學生直接用句型造句更具趣味性,學生的注意力更能集中在句型的理解與記憶上,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利用故事學習閱讀
閱讀同樣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板塊,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只有學生完成了一定的詞匯與句型基礎后才能順利的完成閱讀。而閱讀教學同樣可以和故事教學法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將學習過的詞匯與句型編成一個個英語小故事,讓學生每天閱讀一篇簡短的英語小故事,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幫助學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例如在教學《Birthday》時,教師可以收集或自己編一個關于小朋友過生日的故事,保障這個故事中含有這一單元學習的重點詞匯與句式,并讓學生獨立閱讀,讓學生在讀完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么。故事閱讀的難度更低,同時也更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能夠輕松順利的完成閱讀。教師還可以圍繞故事情節或主旨設計一些思考問題,檢驗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閱讀英語故事繪本,讓學生在課后或者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在課堂中進行閱讀,繪本故事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其豐富生動的圖片與精彩奇幻的故事情節都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的過程更加輕松,讓學生在享受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4.利用故事練習口語
與英語教材相比,故事更能拓寬學生英語學生的廣度,能夠將英語知識延伸出去,使學生學習積累到更多內容。教師還可以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加入故事教學法,為學生的口語練習創造更多機會,同時帶來更多趣味,使學生的口語能力有效提升。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又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詞匯與句型的用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故事劇本來扮演故事,整個過程用英語進行對話,同樣可以使學生口語學習興致高漲,使學生獲得豐富而完整的口語學習體驗,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教師可以根據口語教學的需要或者重點靈活的選擇不同的故事教學方式,讓口語練習變得生動而多彩。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法使英語教學增添了更多可能,為英語教學帶來了更多樂趣。無論是英語教學中哪一個教學版塊都能與故事教學相融合,帶給學生全新的教學體驗,使學生能夠享受英語學習,愛上英語學習。作為教育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構建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立.小學高年級階段英語故事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8(04)
[2]胡笑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表演的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05)
[3]王崗生.“三段式”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法[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