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萱
關鍵詞:會計盈余信息;造假;康美藥業;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1 — 0086 — 03
會計盈余通常是指從企業收入中扣除所有生產要素的成本之后的剩余,又稱為利潤或者收益,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最為重要的會計數據。會計盈余作為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經營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會計信息使用者做決策時使用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會計盈余信息是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使用者最密切關心的重要信息。
會計盈余按照業務可持續性,劃分為永久性盈余項目和暫時性盈余項目。永久性盈余項目是當前盈利能力可以延續到未來的部分,不但對當期的會計盈余有影響,也會影響未來的會計盈余,是可以為企業帶來持續收益的盈余,具有重復發生的特點。
會計盈余是一個影響股票價格的重要因素。有些學者認為,未來會計盈余是未來股利支付能力的指示器。按照通行的財務理論觀點,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是由其未來的現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貼現率進行折現的現值?;诖擞^點,股票價格可以被看成是未來股利預期價值的一個函數?,F行會計盈余和變動能影響預期未來會計盈余,未來會計盈余與未來股利相聯系,而未來股利又與股票價格相聯系。因此,現行會計盈余的變動對股票價格變動具有重要影響。對會計盈余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所進行的驗證,均是圍繞著會計盈余信息的發布或變動在何種程度上會導致股價也發生同方向變動而展開的。會計盈余的變動和股價的變動是緊密聯系,相互關聯的。股票價格受到會計盈余信息披露的影響,會計盈余信息的發布或變動會直接導致股票價格發生同方向震蕩。
以康美藥業為例,對公司會計盈余信息造假引發股價波動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康美藥業前身為“廣東康美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初期專攻于中藥材市場,2001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規模迅速擴張。第二年,便成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產研發基地,在醫藥行業中是名副其實的“白馬股”。2018年末財務造假信息“爆雷”后,康美藥業的市值迅速縮水。2019年5月21日股票更名為“ST 康美”。不僅其個股股價大幅跌落,甚至帶動了相關行業的股價震動。
康美藥業的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集中在2016至2018年,涉及到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存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等14個會計科目。這些科目與營業利潤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對年度的利潤數額影響巨大。其會計盈余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偽造購銷合同,虛增收入
營業收入是公司現金流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市場判斷公司盈利能力、現金流穩定狀況的重要依據??得浪帢I通過偽造、變造等手段偽造訂貨單、發貨記錄和銀行流水單據等手段,2016年-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886.81億元。
(2)偽造收入憑證,虛增收入
康美藥業采取將應收賬款提前入賬、延遲確認當期的各項費用等手段,多計營業收入88.98億元,以操縱利潤達到其市場預期。
(3)利用關聯方買賣本公司股票,虛增貨幣資金
2018年以前,康美藥業未將關聯方交易納入核算范圍,而與康美藥業交易頻繁的關聯公司多為康美藥業的近親親屬持股??得浪帢I通過關聯方賬戶對自身股票反復追漲套利,虛增貨幣資金,依靠大量舉債進行應有的利潤分配。

圖1 2016-2020年康美藥業股價走勢圖。單位:億元

圖2 2012-2020年康美藥業營業利潤變化趨勢。單位:億元
為了對康美藥業會計信息造假事件前后的股價波動情況進行分析,獲取了康美藥業2016年至2020年的收盤價數據。
(1)康美事件“爆雷”之前股價情況。2001年康美藥業掛牌上市發行價格為12.57元,由于所處醫藥板塊的行業特殊性,其股價受經濟周期及政策等宏觀因素的影響較小。同時人們對于健康重視程度較高,投資者們普遍長期看好醫藥板塊,康美藥業在經歷了上市后股價的短暫暴漲后,價格逐漸回歸理性范圍,股價波動情況與行業內其他藥企的情況基本一致。
(2)康美事件"爆雷"之后股價情況。2018年年末,證監會處罰康美藥業。2019年1月2日,康美藥業股票價格開盤就跌停,跌停價報8.29元。2019年4月30日到5月13日,僅僅半個月內,康美藥業連續出現6個跌停,跌勢仍然不止。
(3)對比分析。從2016-2020年康美藥業股價走勢圖,可以看出,在2018年底康美藥業被證監會調查之前,康美事件“爆雷”之前,其股票價格基本處于波動中上升的狀態,整體振幅較小?!氨住鼻昂蟮膬蓚€月內,其股價波動的幅度遠超以往歷年水平,股價出現明顯異常波動。
由于康美藥業造假行為,金額巨大,屬于有預謀、有計劃、長周期的重大財務造假行為,對資本市場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當造假行為被曝光后,股價中存在大量泡沫被擠出,明顯偏離公司實際價值的部分迅速回跌,最終引發了股價崩盤。
通過分析康美藥業“爆雷”事件,揭示出上市公司會計盈余信息作假的深層原因。一是公司內部治理、信息披露方面等原因;二是外部監管存在漏洞。
(1)虛增股價,謀取利潤。股票價格是資本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最直接的“打分”。當上市公司自身的經營業績良好,或國家對相關產業釋放利好消息時,投資者普遍認為該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因此持續的買入會拉升股票價格。由于強大的利益驅動,康美藥業為提升股價,一次次無視規則,欺騙投資者,觸犯法律底線,賺取超額回報,最終泡沫破裂,股價崩盤。
(2)股權結構不合理,失去制衡。如果公司股權過度集中,會引致股東會決策過于盲目,降低決策的有效性和理性程度,妨害了公司股權的制衡效果??得浪帢I第一大股東實際占有股權份額為32.71%,股權一股獨大,董事長權利過大,為公司隱瞞實際經營狀況提供了捷徑。
(3)治理結構混亂,企業疏于管理。非國有上市公司監事會形同虛設,監事會存在缺陷,董事會獨立性不強,多重崗位和職責集于一身等問題十分常見。公司重大決策不透明,關鍵信息不披露、少披露甚至虛假披露,嚴重降低了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得浪帢I董事長和總經理都由馬興田擔任,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及其家族的權力無法得到制約,內部治理失去了原有的制衡效力,造假情況得到了管理層和控股股東的一致隱瞞,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自然難以保證。公司治理結構混亂是造成企業披露會計盈余信息不實因素之一。
(4)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內部監督失效。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與監督是其經營運作穩定的重要保障,公司內部各部門各司其職,公司高管合規履行其各項權利義務,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才能保持健康水平??得浪帢I多位高管行賄丑聞層出不窮,但其年報和公告中并沒有相關信息的披露。同時,由于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大多為家族成員,公司的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相互串通,相互掩飾,披露虛假數字,嚴重誤導投資者,最終“白馬股”一蹶不振。
(1)造假違規成本低,資本市場監管乏力。我國資本市場化時間不長,各項制度的標準與市場規模的擴張速度嚴重不匹配,相關立法和執法都還存在短板。如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我國《公司法》規定,對于提交虛假材料或隱瞞公司重要事實的上市公司,只得處以最高五十萬元的罰款。截至2021年8月,中國股市中共有381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百億,每期披露的利潤數額也相當之大。罰金罰款的最高限額與違法違規行為潛在的利益相比,違規獲利規模顯然不成正比,微不足道。相對于違規造假帶來的利益,這些懲罰對公司來講無關痛癢,所以公司才會一次次的藐視規則。因此,對不遵守法律法規的公司應該處以嚴厲的懲罰,讓存在僥幸心理的企業無縫可鉆,震懾資本市場中的其他公司。我國目前實施的財務信息造假的相關處罰力度明顯過輕,對公司保證高質量會計信息披露的震懾作用不足。
(2)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我國現行出臺的制度規則對信息披露的要求還不夠具體,不夠清晰明確。很多規則的要求重點沒有抓住真正的本質。例如年報中只披露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履歷,薪酬以及老員工的離任和新員工的赴職情況。沒有對監事會的獨立性情況做出要求。年報披露情況流于形式,未觸及本質,也不能觸及到關于公司治理運作的實質性內容。
政府補助對盈利能力有正向影響,但對主營業務有負向影響。通過對康美藥業的案例分析,總結出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造成股價異常波動的內外原因,相應從企業內部、從市場制度、從投資者三個層面分別提出規范會計盈余信息披露的相關措施和對策。
(1)健全股權結構。股權結構作為公司組織架構的基礎,決定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是權力相互制衡的關系。公司要適當提高具有較強監督和信息處理能力的機構投資者比例,促進股權主體的多樣化,提高股權制衡程度,有效監督企業內部控制人行為,維護公司所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應該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一要建立完善的監事會工作制度。賦予監事會更高的地位以及權限,幫助其實現監督職能,從源頭防止一些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事情發生。二要加快建立獨立的董事聘任管理制度。消除獨立董事對大股東、董事會以及管理層的依賴性。
(3)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將公司風險管理作為制定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導向。綜合考慮組織機制、制度機制、運行機制以及監督機制等方面,結合經營業務性質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除了在公司內部構建好內部控制體系之外,還需時刻關注執行情況,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質量。
(1)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完善資本市場監管機制。有序的資本市場運行離不開監管者的有效監管。在資本市場中證監會是監督管理上市公司行為的主要權力機關,應當賦予證監會強有力的監管和處罰權力,保障證監會在行使權力時不受阻礙,在調取相關資料時不受限制,有效提高監督效果。同時,加強各行政部門配合,打造各相關機構信息共享的平臺,在需要合作之時成立聯合小組對資本市場中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震懾市場中別有用心之人。
(2)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要想解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這一頑疾,資本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我國可結合現有的法律,借鑒英美等國家的經驗,對會計盈余等會計信息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除了在罰金數額上加大懲治力度外,還根據危害程度,規定不同的量刑。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責任人不僅要面臨傾家蕩產的巨額賠償,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3)結合實際情況,加快會計準則改革。我國的會計準則相較于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而言,還是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比如“應計制”制度就存在明顯的漏洞,財務人員在處理實際經濟業務時,可以根據自己公司的經營情況,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通過虛擬交易改變會計收入,這些都是目前會計準則存在的漏洞。因此,管理者為了達到當期的經營目標,利用會計準則存在的缺陷,對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采取盈余管理,粉飾財務報表,將失真的會計信息向投資者虛假傳遞,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同時,對股價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4)嚴格約束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健全信息披露相關制度。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程度較低,缺乏較為健全的與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為企業肆意篡改財務數據、刻意隱瞞會計信息真實情況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要嚴格約束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盡快健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規、制度。一是要盡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章制度。如果缺少這種細致且具有實用價值的規范,上市企業就會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有太多的回旋余地,這些"灰色地帶"需要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并予以糾正。二是要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標準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國雖然一些行業發布了行業信息披露制度,但仍有尚未覆蓋的領域,并且已經發布的行業信息披露制度對企業的約束力并不高,應該加大約束力度。
3.從投資者自身層面。資本市場股價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公司層面的信息是投資者最關注的信息,是由投資者根據自己掌握的相關信息搜集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還是散戶居多,很多的投資者都處于盲目跟風的狀態,看到哪只股票漲得快或者跌得快,就會盲目跟風買進或者賣出,對于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個人投資者應積極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識儲備,辨別市場噪音,提高自身的理性程度,避免盲目跟風;機構投資者也應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發布專業的投資信息,對公司披露的信息有效甄別,提升市場效率。
〔參 考 文 獻〕
〔1〕張微微.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16.
〔2〕傅樵,陳雯. 媒體關注、會計信息質量與股價同步性〔J〕.財會通訊,2019,(30):8-11+21.
〔3〕李兆千.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股價波動性的影響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20.
〔4〕袁慧敏,黃曉波. 公司治理結構與股價波動——基于深交所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9):162-164.
〔5〕陳波、李欣、潘立生.內部控制、財務報告質量與股價同步性〔J〕.財會通訊,2018,(06):107-111.
〔責任編輯:孫玉婷〕
收稿日期:2022 — 0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