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社會各領域,沿用“互聯網+”思維給各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新契機,圖書管理工作也在其影響之下,在制定圖書館發展戰略時,需全面考慮社會因素及基礎技術因素等諸多方面,加強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改造與升級,不斷探索全新的服務模式,從信息資源、人員管理及管理方法等不同層面出發,促進圖書館管理模式的轉型,有效地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诖?,本文從“互聯網+”思維角度下對圖書館服務工作進行了探討,并且提出了一些創新理念,希望給更多服務管理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互聯網+”思維下轉變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必要性
圖書館的作用是為人們提供閱讀學習的信息資源和場所,在維持人們終身學習意識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代化圖書館的服務與管理,不僅要創造健康舒適的閱讀學習環境,更要提供給閱讀者文獻資源的借由服務,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圖書館逐漸從單一的管理模式向多樣化過渡,在新型服務理念的指導下創設全新形式的工作環境,感受電子化讀物帶來的便利性[1]。
二、“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提供知識性的服務
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顯著提升了信息資源共享性,在新型服務理念、技術等影響下,圖書館服務工作更加注重自身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從而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切實提升資源共享效率,滿足現代人員對知識服務的個性需求。不斷增強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對于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型以及服務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與傳統的圖書館經營模式相比,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閱讀者提供了廣闊的開放資源,依托“互聯網+”實現服務模式的轉型,這也是新時期下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方向[2]。
(二)積極轉變服務形象
現代化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正在向智能互聯網服務模式轉變,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用,為閱讀者提供沒有地點和時間限制的服務,實現人、知識之間立體數字網絡的構建和完善。圖書館以資源與館員、用戶與館員、資源與用戶等的立體互聯互通為基礎,以人為本的圖書館“互聯網+”發展理念與實踐為前提,基于各圖書館的各類服務資源向用戶提供感知服務和協作集成服務,實現應用集成、信息共享、資源互通轉換、知識深度融合的服務與管理新形態,為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走向社會化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三)注重新型服務人才的培養
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型階段,離不開新型服務人才的參與,不再需要墨守成規的服務人才,需要的是對傳統圖書館和互聯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領悟,具備多學科知識的綜合素養以及新型服務思維,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服務效果。那么圖書館的相關部門應積極創建優異的人才培養環境,通過多樣化的培訓途徑增強服務人才的綜合能力,促使服務人才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協助圖書館服務轉型及發展。圖書館的轉型發展不是憑借單人力量可以完成的,需打造一支高素質、高資質的服務人才隊伍,在保留以往圖書館服務優勢的基礎上對服務體系加以創新和完善,增加對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的重視程度,培養出兼具融合性和創新性的人才隊伍,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3]。
三、總結
“互聯網+”思維給圖書館運營服務提出了更多發展性的建議,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使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呈現出多樣化,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閱讀者的個性需求。時代在發展,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不占據任何優勢,相關人員應正確認知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必要性,立足于當前圖書館的發展現狀,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應用優勢優化服務工作,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性和開放性,推動新型網絡圖書服務模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吉猛.網絡時代下如何優化圖書館管理以及做好讀者服務工作[J].東方企業文化,2019(S1):19.
[2]謝才生.如何做好信息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J].文化產業,2019(8):45-46.
[3]陳昌紅.淺談“互聯網+”思維下如何做好圖書館服務工作[J].辦公室業務,2018(9):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