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發展的腳步日趨迅速的時代背景下,對各行各業的長久發展、快速發展、高效發展都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其中教育行業作為為學生普及先進知識的重要渠道,在進行知識內容傳輸與普及時,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通過網絡的方式,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感受到現代知識的獨特魅力和強大價值。
一、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的核心特征
(一)教學資源豐富且便利
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繁榮,引導當代的教學工作人員可以以靈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已經由數字化處理的多種不同的信息資源,并且能夠將世界各地所存有的先進內容進行全面的引入與運用。各種不同的漢語言文學資料文獻,能夠使整體的教學工作逐步趨于完善化。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高難度的理論知識內容時,也可以按照自我的意愿,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關鍵詞的搜索,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將不同年代所總結出的文學內容進行層層的篩選與分析研究,徹徹底底地摒棄了傳統知識收集階段所存在的不足,減少了知識記錄的時間,令最終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網絡獲取的漢語言文學資源互動性強
在現代化的網絡環境之下,有效地縮減了學生之間所存在的交流壁壘,也潛移默化地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得到全面的轉型升級[1]。通過現代化的大數據平臺,對于各個高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狀況進行綜合的信息搜尋與數據分析,不難發現部分學校已經開始采用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旦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相應的問題,可以在相應的學習平臺上進行提問,教師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解答,凸顯出了學生在整個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核心地位,并且給予學生更廣泛的學習平臺與交流平臺,令學生能夠不斷地結合自身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體現出當代漢語言文學課程推進的核心價值,將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學內容進行傳承。
二、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過程中的問題
雖然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相關的文學內容講授與學習,所取得的成果頗為顯著,但是其中所存在的細小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其中部分學生在吸收理論性較強的文學內容時,會出現消極的心理狀態,只是快速地將核心內容進行瀏覽,未能抓住漢語言文學的關鍵所在,導致最終所呈現出的學習效果差強人意[2]。與此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高度繁榮,少部分的社會群體在進行文學知識加工與處理時,未能以專業的方式,對理論性的文學內容進行再三的審閱與分析,導致最終所呈現出的文學作品質量無法得以專業的驗證。正是因為此類現象的層出不窮,會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播起到不可彌補的阻力作用,無論何時漢語言文學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內容,在進行相關知識內容傳播與總結時,要以統籌全局的發展眼光,對不同階層社會群體的實際狀況進行全面的融合與總體的內容部署,以此確保能夠為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播提供全新的發展動力。
三、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的具體策略
據調查顯示,現如今數字化閱讀的學習方式呈現出飛速增長的趨勢,與傳統的紙質出版書籍進行對比,數字化電子出版物的存儲量大、檢索便捷、保存長久、成本低廉的核心優勢得到了廣泛群體的認可。傳統的學習方式也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積極向數字媒體轉型升級,因此要求在當代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與前進的發展趨勢下,積極地尋求科學的傳播方式,令不同的社會群體都能對漢語言文學進行初步的了解[3]。
四、總結
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之下,網絡技術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與推廣所提供的發展動力顯而易見。要求在進行廣泛的內容總結與知識普及的核心階段,要針對實際過程中所存有的相應問題,積極地尋求與之對應的措施進行改進,使更多的人能夠受到有關理論和發展歷史的影響,具備相應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韓明秀.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J].神州,2019(1):23.
[2]潘詩婷.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J].漢字文化,2017(23):25-26.
[3]段日新.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與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10X):161.
作者簡介:陸琪(1998-),女,湖北省利川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