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鋒
摘 要:對于較為邊遠的農村地區來說,達成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是推動農村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有效途徑。然而,受到教育體制和傳統思想帶來的影響,就導致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的山區,其教學資源長時間處在十分落后的狀態,確實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所以,若是想推動農村教育獲得更好更快的進步,就應該遵循著共享資源的相關理念,以便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為此,文章主要就邊遠農村地區中學如何共享優質資源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廣大老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邊遠地區;中學;共享優質資源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若是想推動城鄉教育達成一體化發展,就應該給予農村教育更高的注重,促使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甚至是網絡教育快速的開展,盡量為所有學生都提供良好的教育活動。并將優質資源的共享和覆蓋當做根本,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幫助教育教學活動體現出均衡發展的狀態,以此來掙脫傳統思想的重重限制和阻礙,確保優質資源能夠順利的達成共享目標。最為關鍵的是,邊遠農村地區中學推動優質資源完成共享,對于各個學校和老師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幫助,能夠增強所有老師的教育能力,為將來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鋪墊基礎。
一、提高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的能力
邊遠地區農村學校若是想達成優質資源的共享,就應該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育水平,引導他們主動加入到教育信息化又或是資源共享環節中,以便于更好的對他們進行培養,還可以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為邊遠農村地區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且,也可以促使老師和老師進行熱烈的交流,構建出合作學習的共同體,增強他們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工作水平,構建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比如,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老師就能夠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構建出相應的學習系統,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和操作方式等等,明確翻轉課堂的設計意義和開展途徑。再利用“皇帝的新裝”此堂課內容,在平臺中上傳各種各樣的微視頻、教學素材和學習資源等,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出合理的題目,引導學生加入到訓練活動中。而在互動過程中,則能夠把學習中遇見的困惑、教育資源和測試問題等都上傳到課堂任務中,再做好有效的保存。對于學生來說,就能夠登錄到相關平臺,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對舊知識進行溫故的同時,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最為關鍵的是,可以通過平臺上的小程序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那么在此種環節中,老師就能夠明確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把語文課程和信息平臺有效的整合起來,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實際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
二、優化優質資源的共享機制
借助對優質資源共享體系和共享機制進行優化,調動老師加入邊遠山區農村中學共享資源活動的主動性,推動他們更好的對教育資源進行開發,著重凸顯出一定的先進性和創造性。并且,增進城市和鄉村老師之間的感情,推動老師和老師做出熱烈的溝通及交流,加大原本的扶持力度,讓所有邊遠山區學校都可以享受更好的資源,就能夠達成預期的效果和目標,幫助所有老師都獲得良好的發展。對于如今時期的教育人員來說,除了要主動加入到多元化的資源共享活動以外,還需要擁有良好的資源共享意識,能夠將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心得體會等等,都和其他老師共享,將其上傳到相應的教育平臺中,做到取長補短,吸取優秀教師的凈化所在,對自己的短處進行彌補。也能夠借助先進的網絡平臺,搜索大量的教育資源,可以學以致用,將其轉換成自己的教育能力。除此之外,城市教師也應該建立良好的奉獻精神,積極到邊遠山區的農村中學完成交流活動和共享活動,和其他老師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教育經驗,達成優勢互動,才可以建立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對其進行充分的運用,在培養老師形成正確教育觀念的同時,更好的對學生實施培養,增強原本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
三、完善農村地區共享資源的制度
優質資源共享屬于一種新型的事物,將要面對更為復雜的體制又或是認知方面的障礙。同時,共享優質資源還包含有學校的教育資源、教師的調配等諸多內容。所以,若是想確保共享優質資源活動可以順利的發展下去,就應該對以往的體系和機制進行創新,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來為教育資源的共享帶來有力的支撐。首先,就應該優化農村中學原有的共享制度,農村中學需要組建一支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領導小組,由當地多所學校的校長共同構成,讓有著良好教育資源的校長充當整個小組的組長,同時,承擔起解決資源共享環節中存在問題的責任。其次,就應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只有具備制度的支撐,才可以讓資源共享點的所有教育資源、教學設施甚至是人員管理有著良好的章程進行約束,資源共享的進展才會更加穩定和順利。最為關鍵的是,老師應該明確自己承擔著怎樣的責任,把任務一一安排給個人,以此來增強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和質量,讓共享資源制度建立的價值完全體現出來,以便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綜合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邊遠地區農村中學教育資源的共享屬于一種耗時漫長、困難度較高的工作,其包含有社會中的各方各面。所以,學校又或是老師在對優質資金進行建設的時候,一定不能出現過于焦急的情況,應該遵循著腳踏實地的相關原則,建立良好的公共發展意識,對以往的共享體系進行創新,增強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為學生將來的進步和發展鋪墊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睿,李孝川.農村地區優質在線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研究[J].職教通訊,2021(09):87-93.
[2]馬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農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10):176-177.DOI:10.16692/j.cnki.wxjyx.2020.10.082.
[3]魏雪峰.建設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隊伍?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34):35-36.B7C50F85-89D3-43D1-9A83-BA6385EB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