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坤玲
美術與人類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的色彩運用、筆畫勾勒無不體現著繪畫者的智慧。中國傳統文化屬于一種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之魂。在職高美術教學中,許多內容與傳統文化相關,教師要想創新、改革教學形式,提升教學質量,可從傳統文化方面著手,幫助學生正確感悟、了解傳統文化,讓其學會通過傳統文化欣賞美術,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更好地成長。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的大背景下,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職高美術教學,不僅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大勢所趨,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教學質量的途徑。學生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熏陶下,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這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職高美術課堂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自身的藝術文化底蘊不足
當前職高美術課堂教學功利傾向嚴重,學校存在輕文化重專業現象,只偏重于美術技法的教學。美術教師自身的知識面較窄,對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了解程度欠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判斷力不足。很多職高美術教師未能掌握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技藝分析,更開展不了傳統文化教學實踐課。許多學校多年來一直在開展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但學校美術教師的傳統文化積淀還是明顯不足,不了解傳統繪畫和詩詞的文化內涵,不能將其恰當地運用于職高美術課堂教學中[1]。
(二)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教科書,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設計也比較單一,較多以欣賞與評價、造型與表現這兩種課型為主。有的美術教師在進行中國傳統美術作品欣賞的教學時,只是單純地講述、評價作品,并簡單地分析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并沒有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如深入到美術作品的內部挖掘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和思想。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職高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以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作為課堂切入點
美術教材作為培養學生美術修養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掌握繪畫理論知識與繪畫技巧的重要載體。因此,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與解讀教材,并掌握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此為切入點開展課堂教學。如職高美術教材中蘊含了我國大量古代瓷器、木器、青銅器的圖片,以及一些著名的山水畫、風景畫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為學生展示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的作品,靈活運用傳統文化資源,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學生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創作能力[2]。
在講解《中國繪畫欣賞》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繪畫作品和視頻資料,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我國傳統繪畫作品的繪畫技術與特色。
(二)創建傳統文化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積極為學生搭建民族傳統文化情境,這樣能很快吸引學生將身心集中到情境中來,興趣盎然。將教學內容情景再現,讓學生自己品味感受,激發學生對課堂及學科的興趣[3]。
如在“色彩情感”教學中,我們以《臉譜》為例,提供黑、紅、白、綠、黃等各種顏色臉譜讓學生欣賞,學生被其鮮艷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所吸引,充滿好奇。此時老師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各種顏色所代表的含義嗎?”并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知道了紅色代表忠誠,白色代表奸詐,黑色代表公平公正等含義。
三、總結
我國傳統藝術文化是我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瑰寶,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職高美術教育也應該在其中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進一步將我國傳統文化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黃佳非.職業高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考試與評價,2019(8):80.
[2]張哲.高職高專美術教育中的中國畫課程設置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0):144-145.
[3]朱福利.高職美術教學中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J].藝術家,2021(8):105.B75F59B9-1C0B-4CCD-9A9A-153D0D8DB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