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蘋
摘 要:“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教育人、培育人的過程中,家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中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教育、良好發展,家庭和學校應該樹立起“務本共生”理念,以這一理念為依托,借助“領袖學堂”建構特色課程,筑牢學生立身之本。文章基于此點,對務本共生理念下的領袖學堂特色課程建構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務本共生;領袖學堂;特色課程
“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基于此,教育之本是在自我之中尋求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的根本,從身心、知識、管理等領域抓起,還要注意對學生自覺、自習、自我管理的培養,唯有此,本才能生發、生長、才能生道。
一、從學情出發: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領袖學堂的使用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深度發展的結果,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所以學生在領袖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是千姿百態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姿態能夠展現他們的學習基礎,能夠體現出他們的學習需要。因此,在領袖課堂特色課程的建構過程中,應該緊扣“多元智能”理論,要考慮每個學生之間存在著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不同內容,以此提升學習實效。
所謂“差異”就是指多樣性,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所以在建構特色課程的時候,為了更為精準地實施課程教學,教師有必要實施一對一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聯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電話、家校路路通、QQ、微信等等。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明確他們在領袖學堂上需要學習的內容與方向,然后與家長積極交流與合作,對家長實施一對一的教育指導,配合領袖學堂特色課堂的建構,實施對學生雙項教育。“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指的是要遵循樹木生長的規律,讓樹木充分實現自己的本性。而領袖學堂中特色課程的建構便是力求打破傳統校內課堂教學的模式,以期尊重學生的天性,從他們的經驗著手,給予他們一個自我成長與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領袖學堂中學習特色課程,主動學習并建構知識,完成多元化知識體系的建構。
二、家庭為抓手:學以致用,深度學習
在領袖學堂特色課堂的建構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的是家庭教育的價值與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整合多種資源,動員多方力量,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在學生、家長、老師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讓領袖學堂的使用更為科學與具體,進而達成特色課程建構的目的。
例如,學校可以借助家長會、主題沙龍、親子互動等方式來實現對家長的專項培訓。“務本共生”理念主要指的是家長與學校、與教師的相互協調與合作,形成一種“共生”關系,進而對學生實現有效教育。因此,學校可以借助多種活動,讓家長明確對孩子培育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向與基本要求,深諳“領袖學堂”的使用方法、使用過程等,以此為依托,讓領袖學堂的教育教學價值達到最大效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且在教師、家長的引導下,對這些知識學以致用,逐漸內化成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達成深度學習的目的。
三、成長為基調:務本生道,和諧共生
社會學者認為:“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僅是一種自然狀態,也是一種可塑形態。而“共生”理論能夠反映一種基本的事實:要求社會的人合理地發揮本身具有的能動性,在行動以及意識上體現“共生”理念,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然后讓這種關系朝著有序、有效、和諧的方向發展,以此方能展現出領袖學堂中課程的特色性。
例如,在學校教育中,有的學生上課總是搖頭晃腦、漫不經心、一臉心不在焉的樣子。如果提問的話,總是“一問三不知”。然而在領袖學堂的學習中,這一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高了起來,他們回答的主動性和專注力也很高,甚至在作業的完成度方面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其實就是學生對電子產品的喜愛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他們而言,那些有聲音、有動畫、有色彩的畫面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對此,受到領袖學堂的影響,特色課程的建構便可以以“圖片”、“視頻”、“色彩”等元素為依托來實施教學,將信息技術的價值與作用展現得淋漓盡致,整體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實效,讓他們在這種課堂中積極互動,展現獨特的個性與自我,借助互聯網平臺互通有無,互惠互利,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建立起一種和諧共生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及生課關系,為實現高效教學助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家庭是人類社會共同生命體的基本單元,是每個人生命孕育、產生、成長及發展的本源。因此,對學生的教育就應該堅持“務本共生”的理念,以領袖學堂為依托,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與措施,建構特色課堂,實現家庭共生教育,展現教育的自然性、社會性、精神性,形成有機統一的共生生命體,以特色的課程體系去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教育。
參考文獻
[1]黃立青.務本厚基,養正成人——廣州市番禺區汀根小學“務本教育”的特色創建[J].教育界,2018(03):125-126.
[2]謝佩青. 現代日本家庭教育之考察-家庭教育之定位與推進策[P]. 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1125F5A3-D425-4D18-AD33-9A328240D1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