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屹 張金博 王倫
摘要:自出臺“雙減”政策后,我國教育產業與教育事業均受到了不同強度的影響,教師和家長也開始反思過去以成績為主的教育模式,在這種逐漸發生變化的教育理念下,學校體育的發展也逐漸受到重視。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并闡述了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未來發展小學體育教學的方向,最后提出具體的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體育教學;新思路引言:
引言:在發展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小學生的教學要求也逐漸提高,在建設小學體育快樂體驗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上,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的改變來改善體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一、現階段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觀念比較落后
小學生是開展小學教育的對象,小學生的發展需要以 全面、綜合的發展著手,因此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建立在 小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基礎上。然而,在實際開展小學體 育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依舊看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 壞,認為只有缺德較高的文化課成績才有助于小學生在將 來的發展中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在這種比較 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下,導致教育中開始出現“內卷”的現 象,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孕育而生。教師、家長與小學生將大 量的時間、金錢以及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學習中,導致學 生無法體驗到體育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在這種“填鴨式”的 教學下,小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限制 了他們思維的深層次發展。
(二)小學體育教育模式比較落后
目前,可以將小學體育教育分為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 兩種,本文所說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落后指的是校內所 開展的體育教育。雖然我國自小學一年級起就開設了體育 課,但是從總體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不夠重視小學體育 教育,導致我國的體育教育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較差。現 階段小學體育教育的開展依舊采用簡單、粗放的教學模 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導致小學體育教學呈現出單一、枯 燥、乏味的狀態。
二、“雙減”政策下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所面臨的 機遇
(一)增加游戲數量
為更好地開展快樂體驗課堂,增加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小學體育教學應適時增加游戲數量,使學生在獲得體育知識的同時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例如,某一年級體育教師在傳授短跑項目時,為該項目增設了兩種游戲:一種為“傳情報”游戲。在正式開始游戲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教授其正確的跑步姿勢與傳遞“情報”的信號,利用游戲來調動其跑步學習的興趣。在完成跑步規則的傳授后,教師可挑選2—3名學生進行示范表演,并指出其對該游戲理解的不足,適時改正跑步姿勢。通過游戲前的布置,多數學生都擁有了一定的跑步知識,在比賽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體育教學效果將更加理想。另一種游戲形式是體育課堂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在實際教學期間,借助新媒體技術教師可創設多種體育活動場景,仍以30m短跑課程為例,在教授學生各項體育動作的過程中,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創建多重場景,增強小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二)組織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
學校想要實現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就是組織開 展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活動,同時這也有效達到了培養小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運動以養成運動習慣的目的。 “雙減”政策的出臺同樣也為小學開展體育課外活動與競 賽提供了時間和空間。[5]因此,作為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需 要牢牢抓住這一機會,從構建本校體育文化的角度出發, 為小學生組織開展不同形式和內容的體育課外活動與競 賽。小學可以在如課間操這類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的體育 活動的基礎上發展體育活動課或課間大活動,通過精心 設計活動內容、改變活動形式等方式,達到既不浪費學生 時間又能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都取得效果。學校可以 定期利用學生一個或多個學習日來為他們開展如體育周、體育節、運動會等主題性體育活動,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濃 厚的體育運動氛圍,同時改變體育比賽形式時從“參與面” 和“知識面”入手,既要為學生設置一些帶有競技性的體育 比賽項目來滿足學生愛好及特長的發展,又要為他們設 置一些大眾化的體育比賽項目,使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參與 進來。學校在組織此類活動時,還可以將競賽與游戲、表 演、講座等形式結合起來,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的興趣,使學生帶著較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參與到活動中 來。例如,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小學可以延長學校的體 育課后服務時間,并增加體育服務項目,使體育服務項目 中出現啦啦操、田徑、網球、排球、籃球等運動項目的身影, 通過這一舉動能夠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受益面,使學生參與 體育培訓的主要渠道在校內的目標得到真正實現。同時, 學校還可以將運動會比賽分散到各個年級中,然后再集中 到全校,在年級比賽中擴大學生參賽的規模,使更多的小 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比賽中去,進而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
(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快樂教學
應用快樂教學理念時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喜歡、傾向或者擅長的運動方向。快樂教學理念強調個性化教學,要求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能過于死板地按照課程教學任務進行教學,因為面向多數學生制訂統一的教學任務很難照顧到少數學生。例如,對某項運動不感興趣的學生一般很少會參與到體育課中,所以老師應該要做到靈活變通,利用快樂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因為體育課的本質是通過體育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鍛煉身體、強身健體,既然如此,就可以結合快樂教學理念達到這一目標。例如,在體育課開課前或者第一節課時就收集學生的運動興趣,羽毛球、籃球、乒乓球抑或是其他的運動項目,老師可以結合實際,把教學任務融入運動項目中,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感興趣的或擅長的運動,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選擇權,以此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提升實際的體育教學效果。
結論:綜上所述,為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整體發展,教師應借助快樂體驗形態改進教學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高效融合改善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借助創新形態來改變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領會"雙減"深刻意涵助力學校體育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 學報,2021,45(11):4-6.
[2]汪曉贊.堅守與突破:"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的價值與使命[J].上 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