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琦
摘要:在中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中文學習,所以高職院校也對這方面工作比較重視。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比較講究方式方法,基于此,為促進學生培養效果的提高,本文對高職院校中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能力培養;自主學習;中文教學;高職院校
引言:中文教學可以提高教育作用,但實際上在更多高職院校,中文教學還有明顯不足,教師授課的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高,且學習的硬件設施比較落后等,這都使得學生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在現階段,高職院校要加強中文教學改革的研究,為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努力。
一、高職院校中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
首先,教學屬于雙向互動型的過程,教學活動要能高效地開展起來,其中需要教師科學的指導,也需要學生主動的配合[1]。但實際上,在教學時,更多學生沒有看到中文學習的價值,片面認為中文無需深入學習,對自己后續發展也缺乏價值,應該將中文學習的時間用來訓練技能。受此觀念所干擾,學生難以在中文學習時積極投入,他們淡薄的學習意識,使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會受限制。此外,學生長期以來對中文的學習,都屬于被動學習,所以他們也培養出被動學習這一習慣,短期難以改變,最后影響其自學能力發展。
其次,長期以來,在中文教學中,教師都屬于教學主體,受教學習慣、教學內容所影響制約,更多教師培養了教學的固化思維,課堂會變成教師個人的一言堂[2]。在課上,往往教師在照本宣科,而學生在走神,教學效率不高。此外,很多教師的觀念也不能發展、更新起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此背景下,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更無法自主學習。在另一方面,因為學生在課上的主體性沒有體現出來,所以他們在課上去獨立思考的實際時間也比較少,學生既缺課堂環境,也缺時間,能力培養自然會受嚴重限制。
二、高職院校中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以實踐指導促進自學
教育最終的目標是促使學生學會更好的生活。在高職教育中,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各種理論知識,也要發展他們學習的良好習慣,生活的正確方式,甚至健康的心理[3]。而在其中,促使學生培養自主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非常關鍵。高職教育有一定過渡作用,它屬于學生由學校逐步邁往社會,發展自我的一個基石。在高職學校,只有學生培養自主學習中的能力,才能在后續工作、生活中自我進取,達成個人的發展及突破目標。中文學科會和其他學科中階段性的教育存在差異,它屬于貫穿人生、長期的教育,而這也正體現了自學能力培養的價值。
(二)以情境提高自學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人,應該將指揮、引導課堂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改變曾經對理論知識灌輸式講解的授課方式,將中文典故等內容巧妙利用起來,將其結合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為學生傳遞教材知識,使得他們對教學知識更容易接受。在中文教學時,因為部分理論知識會有枯燥性,若不能應用教學的生動手段,便容易導致學生有厭學的情緒。所以,營造愉快、輕松的一種課堂氛圍,也屬于高效教學的一個前提。在課上,教師要用角色扮演、知識競賽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使得學生提高參與課堂的程度。
(三)組建輕松的自學課堂
研究可知,在學習工作中,為提高效率,應該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所以,在課上,若教師能將和諧、輕松的氛圍營造出來,也能使得學生處在良好狀態中,提高其學習的效率。關鍵的是,若教師可以適當地去鼓勵學生,給學生一些自主空間,學生也能給教師一些意外驚喜,提高學習效果,而此時,課堂節奏、教學效果同樣會變得令人滿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自主性,也能激發其創造性的個人思維,促進其自主學習。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良好習慣會對學生的生活、學習都有重要意義,良好習慣同樣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所以,若學生能在自學中,時刻嚴格地去要求自己,要求學習方式、寫作格式等方面,長此以往也能培養其良好習慣。當學生中文的理解水平比較低時,應該使其針對薄弱地方,突擊性、針對性地密集學習,在壓力較小的基礎上提高其學習效率,逐步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而當學生能改變學習心態,樹立學習自信后,便能逐步適應自己自主學習時的計劃和節奏,逐步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主動去學習,長期堅持,形成學習的良好習慣,點燃學習中文的熱情。
(五)師生交流促進學習
中文屬于語文,它的含義深厚,在教學時,教師傳授的知識往往比較有限,但怎么在有限課堂中傳授知識,也考驗教師能力,考驗師生默契。若師生有濃厚的情感,有較多的交流,教師也能對學生學習的具體需求充分了解,在知識傳授時也會有更強的實用性,營造的課堂氣氛同樣會更為和諧,學生可以激發自己學習的興趣,提高創新性、自主性,最后提升其自主學習的個人能力。所以,在授課時,教師要將自己授課的熱情調動起來,通過互動、交流的手段,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熱情,促使師生間的感情變得更為融洽,課堂氣氛變得更為和諧。
(六)培養自主學習方法
在課上,應該為學生盡量提供一些自主活動,使其能充分參與各種活動,這屬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要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如安排學生進行15分鐘的自學,將課上教師去講解的時間減少,在教學中將難點、重點等突出出來。此外,也要為學生自學提供空間,允許他們的小組學習等活動,教學的靈活形式,能使得學生拓展學習中的思維空間,掌握自學方法。在最后,也要給學生自學的提問權,即使得學生能在獨立思考之后,給出意見、建議等。而基于學生問題,教師可以引導課堂討論,以此發展學生自學的能力。
結束語: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學生在未來走進工作崗位時,往往不能具備崗位所需的全部知識,此時自學能力可以支持學生去學習,去完善自我,適應崗位工作。所以,高職院校在中文教學中,要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起來,以此優化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維佳.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J].2021(2019-1):12-14.
[2]張艷,岳鋒."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分析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3):3.
[3]黃吉萍,王雨恒,潘小英,等.課堂教學對高職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21,4(2):140-141.117EAA63-4BA6-44E8-9B42-36D730E06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