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
摘 要:本文以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為核心思想為引領。在生成課程活動中分四步走,從對概念的厘清——規劃開展——活動與游戲的適宜延展——根據課程提升的調整,用實例的方式對區角游戲的開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規整? 延展? 調整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老先生一直以來所主張和倡導的教育思想的三個基本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也在不斷地更新觀念,更加關注幼兒的個性化成長,在班級的課程中有越來越多幼兒們成長的足跡,班級空間的規劃出的區角也日趨人文化。特別是班級生成課程的開展更需要教師有更好的班本規劃,筆者就深有體會,并且也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步,概念厘清
生成課程的開展,教師先要厘清生成課程和區角游戲本質和概念,有了好的思想才能將課程更好的浸潤班級將區角游戲更好的融入課程,為課程開展提供延展的空間。
“區角游戲”是一種小范圍的活動,也被稱為活動區活動或開放教育,幼兒在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角落,選擇材料,決定操作的次數,在獨立的活動中主動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過語言、動作、圖畫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蘊含著松散性、愉悅性、順應兒童求知天性的種種特點,是培植幼兒創造力的土壤。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征。
第二步,在生成主題活動中延展課程活動為游戲內容
主題與區角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幼兒在區角游戲中關注的是區角中環境的探索和活動內容的挖掘,在主題活動中關注的是尋找興趣點和合作研究、表達、表現,這兩種活動經常互為融合,幼兒可能在某一活動中發現興趣點,生成主題并擴展其他區角,也可能在主題活動中形成分工,分散到各個區角進行探索、表達、表現,并轉化為區角游戲的主要內容。
區角游戲還可作為主題活動的延續而持續發揮其重要的功能。圍繞主題活動,我們還可以激發幼兒開展進一步延續的活動。以下是生成主題開展的網絡圖:
在主題活動“會飛的小樹葉”中,幼兒在了解了樹葉的特性后有的幼兒便提出:樹葉可以吃么?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進行了探討發現了能吃的樹葉——茶葉、茶葉蛋、以及我們的樹葉餅干,于是我們將這些能吃的樹葉投入到了超市、美食屋、以及我們的工作坊,讓幼兒在游戲中販賣、制作各種“能吃的樹葉”中,幼兒們很喜歡參與到這樣的游戲中去,在主題活動中,幼兒未完成或者發現幼兒的興趣點都可放在區角中,如幼兒利用各種方法制作樹葉“餅干”有繪畫的,團紙的還有利用各種樹葉模具進行泥工的制作,挖掘出幼兒的最大潛能。這時區角游戲就成為了主題活動的延伸。成為了具有幼兒們的影子的游戲,幼兒成為了游戲的主人,而生成的主題活動也因為有了幼兒們的影子而變得更加的豐富。
第三步,在生成主題活動中豐富幼兒經驗調整區角內容
伴隨著幼兒興趣的增長,教師應在游戲活動中期,運用情境生發策略,對幼兒游戲的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和幼兒共同探討、協商出新的游戲內容。
在主題初步開展的時候,在我們的區角中也得到了初步的體現,講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我們的區角游戲中去,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后,幼兒的興趣點可能會發生變化,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靈活應用。區角在設置上也分有層次性,根據主題的不同,在各個區角適當添舍材料,讓不同層次的幼兒有所收獲。
實錄:各種各樣的樹葉
師:看!小朋友的桌上有許多我們收集來的落葉,請你看看它們的形狀和顏色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1:老師,這個葉子象扇子,這個葉子彎彎的……
幼2:這個特別的大,這個好小的……
幼3: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的!
師:那它們有哪些顏色呢?你知道嗎?
幼3:這個是綠綠的,這個是黃色的,這個是媽媽和我從天平山(看楓葉的景點)帶來的它是紅紅的。
師:你們真厲害,連這都被你發現了!那這些樹葉寶寶的媽媽是誰?你們想知道嗎?
幼:想……
這部分對話,將孩子們的科學視點引領到了一個新的視野,也就生成了后續的活動“美麗的樹葉寶寶”。將課程的著眼點聚焦了,范圍一下子沒有那么大,一是一開始也比較擔心的問題:樹葉的種類太多了,我們到底讓孩子感興趣和有代表性的是哪幾種樹的樹葉?后來,我們發現一種是孩子們去撿拾的落葉:銀杏葉。第二種是我們身邊和幼兒四周種植的:冬青葉。另外就是當時廣告里特別火的邀請大家去欣賞的天平紅楓。而且這三種樹葉的顏色也有所不同:黃、綠、紅。二是通過這樣一個呈現也與小班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相吻合。孩子們通過“油畫棒”、“印染”、“棉簽”等方式在教學活動以及區域活動中的不同呈現,讓幼兒進行各種藝術暢想,孩子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這三種“樹葉寶寶”和“樹葉媽媽”。
剛開始在工作坊中我們投放了一些有關于樹葉的模板,讓幼兒接觸樹葉,幼兒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樹葉形狀并為它涂上美麗的色彩,在游戲時幼兒們產生了一個問題,幼兒們問我說這么多的樹葉都是從哪里來的呀?它們的媽媽是誰呢?帶著幼兒們的問題,我們的生成主題活動進入了深一步的開展幼兒們了解了樹葉的特性顏色、形狀以及他們的名字。隨之我們又在美工區中添加了“樹媽媽”,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所選樹葉的形狀涂出相應的顏色,并幫它找到自己的“樹媽媽”把涂好的小樹葉掛到樹上,隨著區角不斷的變化,幼兒們對游戲的熱情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幼兒們爭先恐后為小樹葉找媽媽,在游戲中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經驗的提升。
知識、經驗都相互存在的,并且不斷提升和變化。有著自己不同的優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靈活應用。結合主題活動,使區角游戲活動發揮其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陶知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華文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科學教育:先學前期幼兒潛能開發》,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樓必生
《生成課程:對“預成課程”的繼承與超越》理論研究2002年第8期? ? 作者:張金梅
《“生成課程”模式初探》教育導刊,2002年8、9月號下半月? ? ? ? ? 作者:姜?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