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
摘要:初中語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更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培養;思維能力;核心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十分重要,思維是一個人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基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培養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初中是邁向高中以及高等教育的重要過渡階段,在該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正在逐步形成,此時期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此外站在升學的角度上說,初中語文是學生中考的重要科目,但大多數學生語文成績并不是其優勢學科,這是因為相較于小學語文的結構和內容來說,初中語文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更強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內化于心并用適當的文字表達出來。語文試卷中的古詩文鑒賞、文章閱讀、作文等題目,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全面發展的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這是因為創新有助于人們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而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學生勇于提出質疑,表達自己的見解,變得更加自信。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需要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從不同方面進行思考,對待事物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因此,加強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第二,初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因其具有記憶知識多,主觀性強但考試答案唯一的特點,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具體表現在學習課本文章和古詩文鑒賞中教師直接將標準答案告知學生,而沒有事先讓學生自己理解。隨著我國教育部門不斷推進教學課程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領導和教師開始逐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放入了教育規劃中。然而有的從教者認為如果過于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過程較慢,在面對班級成績考核和學生升學率的壓力下,教師往往容易放棄進行教學改革。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雖然意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教學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理論指導和經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并不具備科學性和正確性。有的從教者沒有認識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而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上活躍的學生更活躍,沉默的學生更沉默,加劇了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在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掌握知識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師忽略這一點而簡單地用同樣的問題和方式引導學生,不利于全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認識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引導和訓練。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從根源的方向考慮到問題的所在,并從根源上出發,制定長期的教學目標,明確教育方向,將最長遠的教育落實到最基礎的地方,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功底,從而實現更長遠地方的發展。
第三,初中語文教師針對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計劃、組織和實施者,是決定教學效果的直接聯系人,只有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下不斷探索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而實現此目的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進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明確教學目標,制訂相應的思維培養計劃。語文教師要明確初中階段學生應具備哪些思維能力,結合教材內容制定具體的長期的思維能力培養方案,并根據實施效果不斷改進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在保障學生能夠學習到豐富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使其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為達到良好的效果,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積極營造思辨氛圍,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主要方式為提問式思考和討論式思考,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注意結合課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要提前進行教學設計,總結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重難點、中心思想以及能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思考。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拘泥于回答問題和標準答案進行思考,充分挖掘學生心目中的第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有價值的提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全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嘗試對文章中的不同人物的心理狀態進行剖析,并且采用引導式而不是灌輸式地提供答案,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深刻理解;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享式討論。在對初中學生進行教學中,教師從多角度,多方向綜合考量學生學習情況和初中階段的教育形式,規劃好自己的目標,讓思維活躍起來。
初中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計劃和實施者,需要明確認識到培養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創新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帶給學生全新的課堂體驗;在教學時要重視課文的拓展;結合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營造課堂思辨氛圍;為學生創建問題環境、在認知沖突中不斷創新思維;用充足的耐心和責任心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梁瑋琪主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探討》2021年合訂本。
[2]劉德龍主筆《語文教師應帶給學生充滿思考的課堂》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