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詩
在“學科素養”培育的目標體系中,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已經成為現階段音樂課程中的基本教學任務。教師應開設多元化的音樂鑒賞課程,讓學生主動感受節奏、旋律、情感、文化之美,從而逐漸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基于此,本文將從情境啟發、師生互動、音樂創作三個方面分別闡明初中音樂教師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具體路徑。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堂,讓學生進入音樂環境
(一)視聽媒體引入音樂知識,調動視聽感官體驗
隨著視聽媒體的廣泛應用,初中音樂教學逐漸進入智能化教學環境。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也可以直接整合視聽媒體,匯總多樣化的網絡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具體的畫面和聲音,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自然進入音樂欣賞情境[1]。
(二)生活資源呈現情境內容,讓學生沉浸其中
音樂欣賞必須遵循解放學生基本思想理念的原則,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欣賞活動。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將生活資源引入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回憶自己真實的成長經歷,進而有效引發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興趣,主動、積極地欣賞音樂,在音樂中感受人性之美。體育主題音樂作品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激情和興奮,在分享過程中教學課堂學習氛圍極為熱烈,學生通過分享自己在運動會中的有趣經歷和奪冠時的驕傲將能有效引起學生們的共情心,據此初中學生能以這種熟悉的情感欣賞這首活潑、動感、激情澎湃的歌曲《拉起手》,并積極探索歌曲的樂句特點和音樂元素的表達。
(三)將音樂知識引入游戲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組織游戲活動,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新理念。在音樂鑒賞課中組織游戲活動的目的是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更輕松、更獨立的狀態下欣賞音樂。此外,游戲的引入還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即可以使學生從放松娛樂的狀態順利過渡到音樂欣賞的狀態,更容易傳播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積極享受音樂[2]。
二、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獨立欣賞音樂
(一)補充音樂文化知識
初中生缺乏生活經驗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積累的音樂文化知識也略有欠缺。如果教師不能充分理解一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表達意思,就會在欣賞音樂作品時產生偏差,也就不能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人文價值。因此,在音樂欣賞中,教師應及時補充音樂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獨立地欣賞音樂作品。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紅旗頌》的歌曲欣賞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應是讓學生理解國旗的象征意義,否則很難讓學生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愛國情懷。
(二)采用留白技術
留白是課堂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教師通過適當的停頓和沉默,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元素和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特征,以及歌曲的深厚情感,進而激發學生,讓學生獨立享受音樂。因此,教師應運用空白手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感受歌曲的人文元素,以由此主動、積極地欣賞歌曲、品鑒歌曲,深入感受歌曲中的細膩情感[3]。
(三)創設互動課堂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分享自身對音樂欣賞的見解,使其能夠在表達和分享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到歌曲的藝術魅力。音樂欣賞是開放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歌曲的內涵和藝術風格。初中生應盡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創新意識,積極參與音樂課堂的互動活動,展現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在分享中進一步感知音樂元素的特點,從而深度享受音樂。
三、總結
在初中音樂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應突出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音樂理解,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音樂欣賞感受,進而提升欣賞音樂的能力。本研究深入探討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路徑,以期為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從而進一步完善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可行策略,為音樂教學改革的實施積累有效經驗。
參考文獻:
[1]吳秉旭,馬云鵬.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影響因素分析[J].藝術教育,2021(1):53-56.
[2]周亮.課堂變革以“核”為貴: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變革思考[J].北方音樂,2018,38(17):159.
[3]洪瑞珠.踐行核心素養,提升音樂綜合能力: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18(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