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也使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當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學者與社會群眾主要關注社會問題之一,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對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互聯網+教育”理念作為新課改后被提出的新教學理念,對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互聯網+教育”理念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的分析。
一、“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深刻內涵
“互聯網+教育”理念是在信息技術與新課改革不斷發展環境下被提出的,可以說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得到的結果,是一種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相符的教學理念。這一教學理念,主要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的,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更改與完善,將新課改教學理念作為指導,使信息技術與網絡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讓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發揮出最大價值,從而創造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1]。網絡教育可以說是現代化遠程教學主要體現方式,通過數字化網絡將不同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傳授給學生,這不僅讓教學空間得到了擴展,也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的進行學習,也可以進行全面學習,從而更好的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與理解。
二、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心理教學活動構建
(一)建立好協調機制
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對中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教育,首先,初中教師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完善,要使教學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符,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主動敞開自己的心扉,獲得健康的心理發展。教師在設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前,要對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思想等進行充分了解,要找到互聯網與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平衡點,要在一個可以放松且隱秘的空間內對其心理進行引導與教育[2];其次,教師要對網絡學生在網絡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確定,以此來促進網絡教育工作質量得到提升,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念看待互聯網,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最后,教師要能夠通過學生互聯網使用情況對學生心理變化進行觀察與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二)建立好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學校作為初中學生主要學習地,在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教育時,學校不能只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進行引導,還需要通過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教育[3]。學校可以構建一個互聯網心理健康相關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網絡咨詢服務,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賬戶與密碼,在學生登錄這個賬戶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要咨詢的問題,相關機構或者是心理醫生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其心理健康進行判斷,有針對性的回答其問題,對其進行教育引導。此外,學校也可以定期讓學生登錄這一平臺參加問卷調查活動,這樣,學校就可以對學生心理發展方向進行整體把握,在對其進行心理教育時,也可以掌握基本方向。
(三)班級中的心理健康干預機制
班主任作為中學生校園生活的管理者,要能夠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主動向自己吐露心聲,這樣班主任不僅可以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解,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4]。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不能過于強硬,要懂得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當學生犯錯誤時,要能夠以學生朋友或者是親人的身份對其進行教育,這樣學生會更加理解班主任,懂得班主任對自己的用心。
初中學校在“互聯網+教育”理念下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判定與引導時,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價值,要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獲得健康發展的同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0):72.
[2]榮萍萍.“互聯網+教育”理念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J].中華傳奇,2020(7):124.
[3]黃在盛.“互聯網+教育”時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0):323.
[4]韓田思.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A版,2020(5):187.
作者簡介:鐘樂燕(2000-),女,黎族,海南省儋州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