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華
建盞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利用傳統工藝燒制建盞時,相關人員可以更為直接地感受其魅力,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對其加強重視,確保建盞能夠更為充分的釋放魅力,對其燒制效果進行科學保障,本文綜合探究燒制建盞的傳統工藝。
一、選礦淘洗
首先需要進行釉礦和泥土的采集,在當地采集優質的釉料和陶泥,然后對其進行篩選,在露天堆放,使其自然風化。在以往進行瓷礦粉碎時,需要利用水力,通過水碓進一步粉碎瓷土釉礦,使其形成細膩均勻的粉末,現代技術的高速發展,可以使該步驟得到有效簡化,直接利用水碓機對釉料和泥料進行粉碎處理,對其進行精細打磨,確保礦土粗細適中,進而對建盞成品質量進行有效保障,實現收成率的大大提升,在完成泥料和釉料粉碎之后,需要將其入水過濾,然后進行沉淀,使其內部的雜質得到有效去除,進而保障原料具有更大的純度[1]。
二、配料
通常情況下,胎土有高嶺土,粘土和紅土等,在建窯建盞時,需要基于特定比例有效融合幾種泥體,進行坯體的合理制作。不同比例對建盞坯體的質感和顏色具有一定的決定性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燒制建盞時,對泥料配比具有獨特的體會和心得,因此,配料比例是其作品的一個特殊標簽。
三、陳腐揉泥
將釉料和泥料放入密閉空間內,在特定的濕度和溫度內保存一定時間,確保坯體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和強度,實現其變形率的有效降低。泥料在經過陳腐之后,開始拉坯之前還需要進行練泥,在布袋內倒入陳腐之后的泥漿,然后利用重物壓干水分,排除泥料內部的多余空氣,確保實現泥料均勻性。然后進行揉泥工序,有機械和手工兩種方式,其中機器揉泥是利用真空練泥機和揉泥機,可以節省力氣,具有較高的效果。手工需要反復揉動泥料,將其揉成適宜大小的泥團,確保內部的分子呈現相互擠壓,將其空氣去除,實現緊密性,避免后期制作時出現干燥開裂。
四、拉坯修坯
燒制建盞時,拉坯是應用頻率較高的一項傳統工藝。手工拉坯時,需要在轉動的輪盤上放置一塊,然后拉出預期的器形,利用純手工進行作業時,無法使其高低、輕重、大小保持完全一致。在現階段應用的建盞工藝內,還可以使用高壓壓鑄,球模,倒模壓坯等技術實現成型,雖然器型標準,但是相對于傳統手工拉坯而言,器形線條缺失神韻和靈動性。一般而言,器型和胎骨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體現建盞的品質和美感,同時器形也會對其形成精美釉面造成很大的影響。傳統建盞普遍呈現倒三角形,可以使人們感受到穩重,簡潔向上挺拔的感覺。在完成拉坯工作之后需要自然晾干,然后進行修坯。保障燒制過程中具有更高的成品率,將底足剔除,然后使用修刀修出毛坯,部分窯工在完成修足工作之后,會為其打上底款,存在印款和手刻款兩種方式[2]。
五、燒制
在修坯工作完成之后,需要晾干所有坯體,在坯體干燥之后,進行檢查。確保完好之后,才可以入窖。首先需要進行素燒,利用較低溫度對裸坯進行預熱,溫度控制在700-800攝氏度,素燒能夠將部分易碎易裂的素坯剔除,確保穩定性。在完成素燒工作后,將不合格坯體及時去除,然后進行上釉,可以預先調配,同時還可以在現場進行調配?;谖覈未窀G做法,現場工作人員會基于個人情況對其工序進行微調,直接對生坯進行上釉。通常情況下,還需要進行止釉線的合理設置,確保能夠對其施釉范圍進行嚴格把控。在完成上釉工作之后,需要將釉坯晾干,然后可以進行裝窯,利用閘缽分裝拆窯,利用墊餅和谷殼灰將匣缽和坯體隔開,匣缽疊加之間還需要設置一層氧化鋁粉漿。最后,要對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在固定位置設置火標,利用長勾通過觀察窗口將火標勾出,對坯體成熟情況進行嚴格觀察,揣摩火情。
六、總結
利用傳統工藝燒制建盞時,需要有效落實選礦淘洗,配料,陳腐揉泥,拉坯修坯,燒制等各項工作,一般而言,在燒制建窯建盞時,需要確保有效結合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保障整體工作效果,對建盞燒制效果進行科學保障,確保能夠實現其整體效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葉麗梅.淺析建盞的美學價值[J].流行色,2020(5):58-59.
[2]楊興生.建盞燒制工藝的探討[J].神州(上旬刊),20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