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
摘 要:“咱就是說”從網絡語境進入日常口語,發展成為日常口語中固定的話語標記。通過對“就是說”、“我說”和生活中“咱就是說”語料的分析,發現“咱就是說”由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我說”發展而來,具有話語標記特征,多用于話輪的開頭和中間,具有情感功能和話輪轉換功能。
關鍵詞:互動語言學? 話語標記? 話輪轉換? “咱就是說”? 語用
一、“咱就是說”的話語標記特征
(一)話語標記屬性
“咱就是說”是人稱代詞“咱”加上副詞“就是”和動詞“說”而構成的固定結構。“咱就是說”最初發源于互聯網語境,之后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年輕人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高。在日常對話中,“咱就是說”前后有停頓,可以在語音上識別出來,在句法上具有獨立性,不與前后成分構成任何語法關系。對話中“咱就是說”的使用并不會給句子增添新的語義你內容。“咱就是說”在對話中最明顯的作用是連接前后內容。“咱就是說”符合話語標記在語篇的特征,因此,可以認為“咱就是說”是新興的話語標記。
(二)句法位置
“咱就是說”通常出現于句子的開頭或者中間,位置較為靈活。在例1 和例4 中,“咱就是說”位于句中,在例2 和例3中,“咱就是說”位于句首,“咱就是說”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影響句子意思的表達。
例1 家人們,大無語事件了,咱就是說,就是咱一聽這個《神話》,咱全身的DNA整個就是狠狠emo住了一個大動作屬于是。(來自網絡)
例2 咱就是說,我這邊整一個無語的大動作 ,咱屬于是什么呢, 就是說,整一個純純的疑問狀態了 ,大風大雨的要凍死誰吧 ,屬于是了屬于是。(來自網絡)
例3 咱就是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來自生活)
例4 大家都這么卷,家人們,咱就是說,自己還能考上嗎?(來自生活)
(三)使用特點
“咱就是說”最初在互聯網語境中使用,進入日常話語中后,帶有明顯的網絡用語色彩。從以上四個例子可以看出,“咱就是說”經常與“家人們”、“一整個”、“大無語”等網絡用語搭配使用。
二、“咱就是說”的生成基礎
在話語標記“咱就是說”出現之前,相似的話語標記有“我說”和“(這/也)就是說”,可以猜測“我說”和“(這/也)就是說”與“咱就是說”的形成存在一定關系。
“(這也)就是說”作為話語標記與前后句子(分句)聯系緊密,起補充信息、解釋說明或者延續話題作用。而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我說”與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較弱,語用功能主要體現在在話輪獲得(首話輪、接應話輪、搶奪話輪)、話輪保持、話輪放棄三個階段中。
話語標記“我說”在首話輪獲得中,有預示話題開始、提醒聽話人注意的作用。接應話輪是指首話輪以外開始的其它話輪,在接應話輪中,之前的聽話人取得話輪,成為說話人。接應話輪中話語標記“我說”主要表達說話人委婉、責備、征詢等主觀態度。會話過程中,當聽話人對說話人所說的話題、內容不感興趣或非常不滿時,會搶奪話輪發表自己的觀點。聽話人用“我說”搶奪話輪時,常常帶有不滿的語氣。話語標記“我說”也有放棄話輪的作用,說話人用“我說”結束自己的會話,選擇一個聽話人作為新的說話人。
從形式上看,“咱就是說”與“(這/也)就是說”形式更為接近,但從語用功能角度看,與“(這/也)就是說”相比,“咱就是說”和“我說”與相鄰句子內容聯系較弱,在話輪轉換中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認為“咱就是說”是在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我說”的基礎上生成的。
三、“咱就是說”的語用功能
(一)情感功能
說話者在對話中使用“咱就是說”,可以拉近與聽話人的關系,增進情感交流,從而減少交際障礙,順利完成交際。“咱就是說”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表達說話人強烈的主觀情感。例2中,說話人在表達出對大風大雨天氣的不滿時,使用“咱就是說”,使不滿的程度更深。
(二)話輪轉換功能
根據互動語言學,話輪轉換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話輪獲得、話輪保持和話輪放棄,話輪獲得階段又可以分為首話輪、搶奪話輪和接應話輪。“咱就是說”主要在話輪獲得階段的首話輪、搶奪話輪和話輪保持階段發揮作用。
1.話輪獲得階段“咱就是說”的語用功能
日常會話中,“咱就是說”通常重讀,使用降調,且聲音較大。在首話輪中,說話人使用“咱就是說”引出話題,開啟談話,可以吸引聽話人的注意力,引起聽話人對所說內容的重視。在搶奪話輪中,聽話人用“咱就是說”順利取得話語的主動權,轉換話語角色成為說話人,可以表達對上一說話人觀點、態度的認同,也可以表達與前面說話人不同的觀點。在表達不同觀點、態度時,使用“咱就是說”比較委婉,可以避免沖突。例3中,聽話人“咱就是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一句順利實現話輪轉換,并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話輪保持階段“咱就是說”的語用功能
交際過程中,說話人因思考或短時間內想不出接下里要說的內容,很有可能出現長時間的沉默、停頓。此時,聽話人可能誤認為聽話人的沉默、停頓是話輪轉化或者對話結束的信號。說話人以“咱就是說”代替沉默、停頓,填補交際過程中出現的短暫空白,延緩話語,并暗示聽話人該話輪并未結束,將話語的主導權保持在自己手中。
四、結語
近幾年,互聯網發展迅速,很多網絡用語進入日常口語,對網絡用語的生成機制、語用功能的研究很多,但從互動語言學角度研究網絡用語的較少。“咱就是說”從網絡用語發展成為日常口語中固定的話語標記,并非新創,而是在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就是說”“我說”的基礎上生成的,具有情感功能和話輪轉換功能。在互動語言學視角下,用話語標記、話輪轉換的觀點分析“咱就是說”的生成基礎和語用功能,為研究進入日常會話的網絡用語提供了新的角度。但因“咱就是說”并未被收錄至北京語言大學等語料庫中,分析所選用的語料主要來自網絡和日常生活,可能存在分析不夠全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旭.“就是說”類話語標記研究[D].武漢大學,2019.
[2]趙朗.新興話語標記“咱就是說”的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04):115-117.
[3]楊鳳菊. 漢語話輪轉換中的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吉暉.論話語標記的語用功能及生成機制——以“你不知道”為考察對象[J].江漢學術,2019,38(05):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