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開創 ,張斌 ,黃寧華 ,勞景瀚 ,林振偉 ,覃波忠 ,李選積 ,鐘方杰 *
(1.靈山縣伯勞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 欽州 535400;2.靈山縣那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 欽州 535400;3.欽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 欽州 535000)
靈山淡水魚苗生產歷史悠久,人工孵化環境得天獨厚,魚苗以孵化時間長(四大家魚孵化時間達5 個月,鯉、鯽基本全年可孵化)、耐運輸、入塘成活率高而聞名全國,是廣西傳統的魚苗繁育基地。靈山“四大家魚”人工孵化歷史可追溯到20 世紀60 年代,是全國最早開展“四大家魚”人工孵化的基地之一,20 世紀80 年代率先在廣西大規模空運魚苗至全國各地。現對靈山淡水魚苗產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產業升級的對策建議,為政府管理部門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參考。


圖1 2017—2021 年靈山縣魚苗孵化生產統計結果
靈山縣淡水魚苗場養殖面積大部分均<66 700 m,大多數魚苗場繁育水體<1 000 m,具備1~8 個產卵池,3~22 個孵化環道。規模最大的企業年產魚苗100 多億尾,多數魚苗養殖場屬家庭性經營,目前僅有1 家省級良種場。
2021 年,靈山縣魚苗繁育生產年總收入1.35 億元左右,大多數繁育場年收入為20~80 萬元,最高500 多萬元;小規模魚苗繁育場銷售額只有10 萬元左右,除去生產成本,每年利潤大多數是幾萬至幾十萬元,經濟效益一般。
靈山縣一直沿用傳統魚苗繁育場設計、建造模式,現有親魚塘、魚苗塘大多是泥質塘埂,塘水淺、面積小、分布零散,沒有統一設計規劃,塘埂垮塌、淤泥沉積嚴重;大多數魚苗繁育場沒有尾水處理系統;配電增氧設備不完備或未配備;孵化環道多數為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老化嚴重、設計滯后、容積小和孵化量少。
靈山縣主要以孵化繁育“四大家魚”為主,名貴品種較少,親本更新緩慢。2013—2015 年從國家級良種場湖北石首老河長江“四大家魚”原種場引進長江“四大家魚”良種侯備親本24 000 kg,對全縣6個主要魚苗繁殖場的親本進行更新。近年來,全縣原良種選育進展滯后,用于繁殖生產的家魚親本大多是養殖場自家選留或者是從附近養殖場選留下來的成魚培育而成,來源雜、品系不清,導致品種退化,繁育的子代生長慢、成熟早、抗病能力下降、畸形率增多。
整合靈山縣內淡水魚苗孵化養殖場,以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成立靈山魚苗生產行業協會,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橋梁和紐帶作用,擴大靈山魚苗影響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同時,規范魚苗生產和銷售環節,避免出現中間商壓價和養殖場盲目性生產而導致的惡性競爭。靈山魚苗協會統一以“靈山魚苗”品牌對外銷售,提升整體品牌形象,同時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同步走的策略,拓寬銷售渠道。“走出去”是與廣東大型魚苗交易市場對接,組織養殖戶直接將孵化魚苗水花運至廣東大型魚苗交易市場銷售,增加效益。“引進來”是聯合全國科研院校開展名貴特色淡水魚品種培育試驗,引進魚苗孵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
靈山縣桂東水產孵化養殖場是全縣唯一一家自治區級良種場,也是欽州市唯一的區(省)級淡水魚苗良種場。“十四五”期間,靈山縣應以發展龍頭企業為抓手,重點打造靈山縣橋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靈山縣實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養殖孵化場,發展成為區(省)級原良種場,其中靈山縣橋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發展為自治區級“四大家魚”良種場,靈山縣實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成為自治區級名貴魚原種場。
靈山縣橋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水產養殖孵化場位于靈山縣佛子鎮靈東水庫大壩底,現有養殖面積106 720 m,年產各類魚苗水花100 多億尾,苗種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產值1 000 萬元;現有技術工人15 人;計劃在3~5 年內擴大養殖面積200 100 m以上,年產各類魚苗水花超200 億尾,年銷售產值3 000 萬元,成為靈山縣最大的苗種孵化場及龍頭企業。靈山縣實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所屬孵化場位于靈山縣佛子鎮龍淵村委,技術力量雄厚,以繁殖孵化瀕危、名貴魚品種(暗色唇鯪魚,光唇魚,老鼠魚,三角鯉,烏原鯉,芝麻魽,桂華鯪,湘華鯪等)為主,該企業計劃增加優質品種,豐富現有種質資源,培育新的優勢種,提高水產品的品質和生產力,提高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爭取2~3 年申請成為瀕危、名貴魚品種的國家或自治區級原種場。
靈山縣經過多年發展,淡水規格魚苗培育在整個苗種繁育過程中效益最高,如禾花鯉水花10~15 元/萬尾,經過 1 個月的培育,可達 180~220 元/萬尾,利潤超過10 倍;草魚水花經過1 個月的培育,從7~10 元/萬尾增加到 600~1 000 元/萬尾,利潤更高。由于受限養殖條件,目前規格魚苗培育量偏少,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提升空間巨大。建議擴大和拉長魚苗產業鏈,在原有池塘培育的基礎上,利用3~5 年的時間,逐步擴大陸基圓形池和稻田等多種培育形式,力爭年培育各類規格魚苗種30 億尾以上。
加快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以靈山縣橋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所屬養殖孵化場為主體,整合佛子鎮桂山、新塘、元眼及石塘、平山、靈城等鎮的魚苗孵化物,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將以靈山魚苗生產為核心的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成為集引種、保種、孵化、培育、養殖技術示范與培訓、技術推廣與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魚苗產業區建成設施完善、具有廣西乃至國內先進水平的魚苗核心示范區和產業園區。示范區在3~5 年內完成包括養殖場池塘改造、升級孵化設施,引進優新品種,加快種質資源更新;年產各種淡水魚苗(水花)1 500 億尾以上,各類規格魚苗種30 億尾以上;打造苗種產業總產值30 億元以上的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鏈。在佛子鎮打造魚苗產業長廊和靈山魚苗文化長廊,促進靈山魚苗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把靈山魚苗打造成全區乃至全國品牌,并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爭取更多的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位于靈山縣城北的魚苗市場逐漸被征用、擠占,該市場曾經對靈山,乃至廣西區內水產養殖業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隨著魚苗市場逐步消失,新建規模魚苗市場已刻不容緩。應建立健全魚苗銷售平臺和網絡,探索打造魚苗水花及規格種苗訂單生產模式為主,減少運輸成本和經銷商的中間環節;利用靈山魚苗產業優勢,將靈山魚苗市場打造成全區乃至全國有名的淡水魚苗批發和零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