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少泉,汪學軍,陸敏芳,蘇小媚,陳健安
(1佛山市三水區疾病防治所職業病防治科 廣東 佛山 528100)
(2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人事科 廣東 佛山 528100)
突發化學中毒是臨床中常見的意外中毒事故之一,具有來勢兇猛、病因復雜、波及面廣、預見性差等特點,對群眾健康、公共衛生安全及社會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為提高中毒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突發化學中毒后往往需及時送往就近的基層醫院進行搶救?!堵殬I病防治法》第十九、二十二、二十三條規定了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公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和措施,為各級基層醫院提供了明確路徑。但我國當前基層醫院在突發化學中毒面臨應急預案準備不足等諸多問題,如機構不健全、信息不暢通、救治設施設備陳舊落后等。突發化學中毒情況緊急、中毒原因復雜,往往超出基層醫院正常的急救處置能力,導致基層醫院的醫療衛生資源難以滿足大批突發傷員的急救需要,容易出現組織協調性差、防范應對不及時、妨礙其他常規醫療工作等現象。因此,通過積極開展急救應急預案對于提高基層醫院對突發化學中毒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探討了急救應急預案在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救治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佛山市三水區疾病防治所2018年5月—2020年12月實施急救應急預案期間收治的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患者54例為研究組,另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未實施急救應急預案期間收治的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患者52例為對照組。研究組男26例,女2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7.15±6.46)歲,中毒原因:一氧化碳中毒19例,硫化氫中毒11例,甲醛中毒12例,農藥中毒7例,其他化學品中毒5例;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46.11±7.24)歲,中毒原因:一氧化碳中毒20例,硫化氫中毒8例,甲醛中毒10例,農藥中毒9例,其他化學品中毒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依據突發化學中毒急救相關指南給予中毒患者常規現場急救措施并送院治療,包括應急救援、現場防護、檢傷分類、緊急救治、對癥處理、救后護送。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院前急救應急預案,具體內容如下:(1)在衛生行政部門統一部署下成立縣區化學中毒急救應急救援工作組,成員由縣區內主要承擔突發化學中毒急救的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組成,需具備專業的知識基礎及熟練的操作技能,能快速掌握毒物的檢測方法、責任心強、心理素質好、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2)制定應急預案:①維持呼吸功能的設備和器械準備,如:面罩、氣管切開包、氧氣、器官插管、簡易人工呼吸器等;②維持心血管功能的設備和器械準備,如:體外起搏器、除顫器、心臟監護設備等;③特效藥品準備,如解毒劑、液體或固體藥物等;④清除污染及其他用品準備,如清洗液、便攜式沖淋器、采樣容器、液體消毒劑及急救人員防護用品等;⑤個體防護措施準備。防護服需根據中毒物品的種類、存在方式、濃度及周圍環境來選擇,所有急救人員需在采取有效個人防護的情況下開展急救工作。(3)現場急救:①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及時控制危險源,并搶救中毒人員,使中毒者迅速脫離危險事故現場;②首先根據中毒病情評估,按嚴重程度以紅、黃、綠顏色順序進行搶救優先級區分,觀察患者呼吸道是否暢通,皮膚是否有灼燒、創傷及其他傷口,同時使用卡片標明中毒者姓名、意識、中毒原因等簡要病情信息,若無法立即確定中毒原因,需及時留取患者胃液、嘔吐物或可疑毒物送檢;③根據中毒類型、部位等,使用清水清潔、通風吸氧、洗胃、催吐、導瀉或灌腸等方式清除中毒物;④使用足量的特效藥或解毒劑進行現場解毒,并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維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及時、盡快送院治療。⑤提供心理輔導,中毒者易由于恐懼和驚嚇等心理問題造成心理創傷,在施救過程中對受驚中毒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支持措施。
比較兩組中毒患者送院時間、ICU住院時間、搶救成功率、病死率及搶救工作滿意度。搶救工作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分為滿意、尚可及不滿意,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或家屬對搶救工作的滿意度。

研究組送院時間、ICU住院時間分別為(1.39±0.44)h、(2.57±1.16)d,均短于對照組的(1.62±0.56)h,(3.43±1.63)d;研究組搶救成功率為98.15%,高于對照組的88.46%,研究組病死率2.85%,低于對照組的11.5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患者送院時間、ICU住院時間及搶救結果比較
研究組搶救工作滿意度92.59%,高于對照組的78.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患者搶救工作滿意度比較[n(%)]
突發性化學中毒的病情及表現千變萬化,對于突發性化學中毒患者的搶救必須爭分奪秒,要有的放矢,才能起到提高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當前,基層醫院往往是這類突發事件的第一救治場所,我國現有的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主要是為社區和鄉鎮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服務,但城市社區級的衛生服務側重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在基本醫療服務上相對較弱,設施設備陳舊落后。同時受大醫院的涓吸效應影響,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醫療技術和服務業務方面能力不足,護士資歷淺、專業技能差、經驗不足、專業人才缺失,多數為剛剛參加工作者,當面臨突發事件時無法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導致現場搶救效率較低。此外,另一項重要原因是基層醫院往往缺乏突發性事件的急救應急預案,而急救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全面性、科學性是基層醫院解決公共安全事件的核心能力,是影響患者致殘率及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建立有效、全面、科學的急救應急預案對于提高公共事件患者搶救成功率至關重要,也是目前基層醫院研究的難點和熱點。本研究通過構建突發化學中毒的急救應急預案,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實施急救應急預案后,研究組送院時間、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而病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急救應急預案在基層突發化學中毒救治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如下:在基層突發化學中毒事件中,最重要的處理措施在于現場急救落實的效率與質量。此類事故較為棘手,時間就是生命。及時判斷現場一般狀態,準確判斷傷員中毒輕重緩急水平,保證中毒人員均能夠得到及時救護,可對其疾病康復與轉歸起到顯著促進作用。這也提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定期審核下級管轄各醫院,化學中毒急救應急預案制定的科學性及可行性水平,一旦發生應急事件時,可做到分工明確,反應迅速,快速處理,將突發事件的損失降至可以控制最低水平。研究組搶救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分析原因如下:本次研究中所制定的應急預案中充分體現了院前急救的特點,可充分利用好“白金10 min”與“黃金1 h”時間,患者入院后可第一時間接受搶救。各方加強協作,確保急救進程順利開展與銜接,各司其職。此外,急救人員還對中毒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撫受到驚嚇的患者,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從而提升患者對整體搶救工作的滿意水平。
為提高基層醫院整體救治水平,通過本次研究總結出以下3點建議:(1)醫院需加強為公共衛生事業服務的意識。醫院是我國公共衛生醫療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肩負起公共衛生事業的責任。公共衛生事業對于大眾健康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特別是突發急性事件時,若處理不當或不及時會使事件的破壞性加大。基層醫院的醫療資源往往難以應對突發性急救事件,因此醫院必須要重視急救應急預案的工作建設,而工作建設的實際執行,關系到醫院管理層的是否具有公共服務意識。所以在醫院工作事件中,管理層需要明確醫院的服務宗旨,加強為公共衛生事業服務的意識,優化基層醫院的急救應急預案管理,提升整體救治水平。(2)醫院要構建完整的急救應急預案管理體系。醫院需要基于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概念劃分應急預案的管理范圍,然后對范圍劃分構建完整的應急預案管理體系,這樣醫院應急預案管理體系的覆蓋面才會更廣,進而可以有效規避管理事件中的區域遺漏等問題。如在院內推行急診分級診療措施,由醫務人員依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確定患者病情等級,并據此安排患者就診及處置的次序,實現急診急救的分類處置,保障急救患者能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同時醫院需要基于公共衛生事件的具體危害對急救應急預案管理的內容進行明確,如內容指標以及標準等。有了明確的內容以及指標標準,急救應急預案管理的推進規范性、專業性表現才會得到提升。(3)醫院要對急救應急預案管理隊伍體系做專業性建設。面對突發化學中毒展開急救時,需要應急救援的醫護人員具備嫻熟的急救專業技能和應急能力。情況緊急時,醫院可在各個科室抽調專業的人員組成急救應急預案管理隊伍,滿足其暫時性需要。醫院需要基于急救應急預案管理的長遠發展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然后基于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人才培養,這樣可以構建具有專業性的人才隊伍。在急救應急預案管理實踐中,人員價值的作用尤為重要,所以需加強隊伍中的人員專業性,急救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在面對急性突發事件中的表現才會更加突出。
綜上所述,急救應急預案作為一項重要的急救措施,在基層突發性化學中毒搶救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向廣大基層醫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