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婉娜,陳麗儀,章 穎
(鶴山市人民醫院外三骨科 廣東 江門 529000)
多發傷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交通及各種事故導致出現2個或2個以上嚴重創傷的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組織破壞、失血性休克、創傷性休克等癥狀,且手術治療后需長期臥床,極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而一旦發生DVT則可能導致血栓脫落,從而引起肺栓塞,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主要的治療方式為常規護理干預,具有提高患者恢復速度、降低下肢DVT風險的作用,但由于個體具有差異性,導致多數患者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供針對性護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其在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多發傷術后患者,例如髖關節骨折術、股骨粗隆間骨折術等術后患者,效果顯著且安全性好。本研究旨在探討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多發傷患者術后下肢DVT風險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鶴山市人民醫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多發傷患者,按照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49.89±2.67)歲;損傷評分20~41分,平均(35.11±1.89)分。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50.11±2.46)歲;損傷評分21~41分,平均(35.44±1.75)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創傷部位≥2個不同解剖部位,損傷程度ISS≥25分;②入組前未接受其他治療者;③臨床資料齊全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有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者;②無法語言交流者;③依從性較差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并發癥情況及健康宣講等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靜脈血栓危險因素評估(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Autar量表分級:患者采用Autar量表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包含年齡、體重、特殊風險類別、活動能力、創傷風險種類、現有的高風險疾病、外科干預7個維度,總分21分,0~10分為低風險,11~14分為中風險,15分及以上為高風險。(2)根據評估進行分級管理:低風險護理干預,①認知教育:由低資質的護士進行管理,使用視頻、宣傳欄對疾病知識進行宣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并督促患者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食用對疾病無益的食物,禁煙禁酒;②心理指導:定期給予患者心理教育及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③被動運動:按摩患者下肢各肌肉群部位,15 min/次,3次/d;④早期活動指導:術后1 d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給予適度活動,5次/d,術后1~3 d給予患者早期活動指導,包括雙下肢抬高、四頭肌和踩系鍛煉,20組/次,4次/d。中風險護理干預,①由中等年資護士進行管理,在上述基本措施上增加梯度壓力襪,于術后第1~7 d進行,40 min/次,3次/d;②測量雙下肢周徑且觀察是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3次/d,對異常結果進行上報;③高風險護理干預:由高等資護士進行管理,并給予上述基本措施,觀察患者傷口是否發生出血情況,術后馬上進行對小腿氣施加均勻梯度壓力,并觀察術后是否有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1)對比兩組術后下肢DVT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發生下肢DVT情況及住院時間,并進行比較。(2)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包括:非常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凝血指標: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時間為10 min進行血清分離,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術后7 d的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并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干預前后的D-二聚體和凝固法測定干預前后的纖維蛋白原的水平。(4)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掌握度: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評估,滿分4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采用自制健康知識掌握度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知識掌握度越高。

干預后,觀察組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多發傷患者下肢DVT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4.14%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多發傷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干預后7天,觀察組的FIB、TT、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發傷患者術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 s)
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效能及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多發傷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掌握度比較( ± s,分)
下肢DVT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其主要術后或創傷后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高凝狀態,導致靜脈血栓形成,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恢復情況,延長了住院時間。有研究表明,給予基本的護理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但下肢DVT具有隱匿性,導致多數患者仍然發生下肢DVT。
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預防和減少下肢DVT發生的作用,而針對性護理可以使患者及家屬掌握下肢DVT的健康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從而提高自我效能,同時Autar量表還是預測DVT發生,對風險進行評估分級,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更好的預防下肢DVT風險,提高預防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下肢DVT發生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干預后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這提示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降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劉紅艷等人的研究報道中指出,觀察組下肢DVT、肺栓塞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本文結果與其相似,分析其原因與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準確地評估下肢DVT風險,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重視度,同時分級管理可以體現了個體差異性,可以針對不同風險,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降低下肢DVT風險,同時還能提供健康知識宣教及心理指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此外督促患者多飲水,維持患者機體營養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本文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FIB、TT、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這提示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孫子蕙等人的研究報道中指出,觀察組術后凝血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本文結果與其相似,分析其原因與采用Autar量表導向屬于針對性護理干預,可對下肢DVT風險進行評估,使對風險及疾病預防意識增高,從而降低護理的效果,同時進行針對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
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效能及健康知識掌握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這提示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健康知識掌握度,在張成歡等人的研究報道中指出,治療后觀察組知識了解程度及自我護理能力優于對照組,本文結果與其相似,分析其原因與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進行分級管理及心理指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時通過對疾病知識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下肢DVT的認知度。
綜上所述,Autar量表導向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降低多發傷患者術后下肢DVT風險,改善凝血指標,提高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掌握度及患者滿意度。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小,樣本量均來自同一醫院的同一個科室,未進行多中心點、多樣本量的深入研究,故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