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純,劉彬,劉沅
(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千城一面、一城千面”風貌危機凸顯,城市風貌特色塑造和城市內涵提升成為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城市建設缺乏文化內涵的“現代化”發展歷程,大刀闊斧搞建設、盲目追求城市的“現代化”表象特征,造成全國各地出現“千城一面”的城市風貌。城市有產業而無生活,有生活而無品質,傳統的共同體日益瓦解,鄰里生活漸趨消失。國家和地方不斷出臺新政策新文件,對城市特色塑造提出具體設計指引。住建部出臺的《城市設計管理辦法》要求對城市格局、空間環境、建筑尺度和風貌進行精細化設計,指出重要街道包括商業街,應當編制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對城市格局、空間環境、建筑尺度和風貌進行精細化設計,對改變千城一面、塑造特色、延續文化提出要求。地方也配套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如《湖南省城市設計技術指南(試行)》強調重要街道的城市設計,指出城市家具應富有人文氣息和藝術氣息。街道是人們日常生活出行必經之地,是人們對城市形象的直接感受,提高城市公共環境品質、提升街道空間辨識度、提高城市街道公共空間品質,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完善城市街道功能和形象協調城市街道景觀。街道家具布局、體量、風格、色彩、形式設計,凸顯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打造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名片。在保證城市家具質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著力統籌規劃優化城市家具,挖掘提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街道家具之中,將無形的文化有形化,對城市展示自身文化內涵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本文以湖南省漢壽縣城為例,探討中小城市家具設計(圖1、圖2)。

圖1 漢壽縣城位置圖

圖2 漢壽縣城土地利用規劃圖
構筑于城市公眾區域內,具有實際使用功效的,有別于建筑實體的小型設施總稱。包括交通、交往、休閑、指示、通訊等方面的設施,是體現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規劃根據城市家具的使用功能,分為交通類服務設施、衛生市政類設施、信息類設施、休閑服務類設施、燈光照明類設施、藝術景觀類設施等六大類型(表1)。

城市家具分類 表1
地域文化概念。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范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一定的界限、優勢、特色和功能,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地域之間則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地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地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周邊地區(表2)。

地域文化特征 表2
3.1.1 交通服務設施類現狀
交通服務類設施主要分布在S205、龍陽大道、辰陽大道及芙蓉路、軍漢公路等主干道內,設施數量及質量基本滿足,但存在設施分布不均、部分交叉口交通控制設施滯后、設施風格與片區整體存在差異等現象,有待進一步調整設施整體布局及加強交通設施設計,提升片區整體家具風貌。
3.1.2 衛生市政設施類現狀
衛生市政設施主要包括垃圾桶、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配電箱及消防栓等設施,消防栓及配電箱基本滿足規范要求,但配電箱未整體統籌,存在見縫插針式布局,公共廁所在龍陽片數量較少,在人口密集活動區域有待進一步加強設施數量。垃圾桶存在多種樣式,未與周邊片區統籌考慮。
3.1.3 信息設施類現狀
信息設施類指示系統主要集中在道路兩側,現狀包括龍陽路、S205、辰陽路、芙蓉路及軍漢公路,交通指示類以藍色調為主,結合道路交叉口等重要交通節點突出交通指引特征。廣告牌則缺乏統一規劃,城市廣告專項規劃欠缺的情況下部分廣告牌的尺度、風貌與道路及周邊片區完全不協調的情況,導致道路通行視線體驗不佳的情況較多。另外少量其他廣告設施較為簡陋,與城市建設整體品質不協調。
3.1.4 休閑服務類現狀
休閑服務類設施主要集中在龍陽片,辰陽片分布較少,而滄浪片基本沒有。現狀的休閑服務類設施主要結合公園、主要城市道路設置,條凳、亭臺等設施主要考慮公園主體設置,局部道路兩側設置條凳則較為隨意,設置位置缺乏人流分析考慮以及與周邊相結合,導致利用率較低且維護不易,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縣城游樂、健身設施較少,有待加強。
3.1.5 燈光照明類現狀
燈光照明類設施品種較多,甚至部分道路路燈品種包括3~4種,有待加強風貌及品種控制。芙蓉路路燈設置與道路整體風貌存在一定的差異,路燈的觀賞性與實用性與道路缺乏協調考慮,有待改善。部分公園、廣場燈光照明類設施缺乏整體規劃,應結合動靜分區、照明需求等統籌考慮,滿足不同需求。
3.1.6 藝術景觀類現狀
藝術景觀類設施多種多樣,企業廣場、休閑廣場及其他街道綠地等布局部分設施。設施缺乏統籌,大部分結合現狀地塊場地設計設置,未考慮彰顯縣城大湖文化,未來設施打造應在大湖文化的指導下,加強設施控制統籌布局。
漢壽縣城文化歷經多年發展,具有明顯的歷史或地域特色,在家具設計中應融入文化內涵,進一步增強漢壽城市識別度,體現地方特色。
4.1.1 楚文化傳承地
①文化解讀: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區。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層面的特征是積極進取、開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積極進取就是不滿足于既得和既知,勇于向未知領域滲透,向未得領域開拓。
②規劃提取:文化塑造區域藝術景觀類家具打造楚文化主題,體現城市開拓進取精神;文化塑造區域家具色彩規劃可選用與楚文化相關的色系,以灰色、土褐色為主。
4.1.2 詩詞文化之鄉
①文化解讀:屈原一曲“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龍陽歌謠漸成漢壽人文的詩魂,擁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稱號。
②規劃提取:信息設施類、休閑服務類家具打造可與詩詞文化相結合,突出具有文化色彩的家具表達、應用地域材質運用、家具設計提煉傳統元素、詩詞文化符號與設計相結合等方式,表達詩詞文化特征;城市藝術景觀類家具塑造,可打造詩詞文化專題功能區。
4.1.3 大湖文化踐行者
①文化解讀:傳統品質(上善包容、務實苦干、和諧共生);時代精神(改革開放、創業創新、責任擔當);先進理念(生態優先、依法治縣、互聯網+)。
②規劃提取:大湖文化濕地、島嶼景觀可作為環境景觀類家具場地區域濱水景觀塑造,體現城市大湖文化特色;波浪、珍珠、甲魚、白鷺、淡水魚等生物可作為城市衛生市政類、信息類及休閑服務類家具設計元素;城市家具應考慮生態優先、互聯網+等核心精神;打造集大湖元素、城市文化、智能科技、環境藝術為一體的現代城市特色展示載體;彰顯漢壽縣城,大湖藝術、現代漢壽大湖特色形象展示窗口、城市文化傳承載體。結合漢壽縣沅澧門戶、濱湖城市發展定位,綜合西洞庭湖區域特征,深度挖掘漢壽歷史文化特色,在現狀家具的基礎上重點體現大湖文化,提煉大湖生態、濕地、生物及歷史文化元素,在規劃中予以融入城市家具體系,提升漢壽的城市辨識度,將漢壽打造成為大湖特色形象展示的示范城市。
圍繞“大湖文化”、“城市文化”、“現代城市”三方面的城市特色景觀打造,將漢壽縣城市家具定位為全國著名的“大湖文化”展示名片,湖湘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現代漢壽的重要呈現單元。
①“一城”—漢壽縣城,大湖特色、幸福漢壽,現代風格為主體。
②“三帶”—城北河濱水景觀帶、銀水—龍珠湖濱水景觀帶、新城河濱水景觀帶,體現大湖文化及大湖元素的城市家具、結合現狀家具打造。
③“七廊道”—新S205、龍陽大道、辰陽大道、南岳路—滄浪東路、芙蓉路、S320、緯十八路,交通性、生活性、景觀性主干道,區分區段特征,劃分家具風貌,落實家具控制細則,針對性體現道路特色。

圖3 漢壽縣城城市家具總體結構規劃圖
5.2.1 “一城”家具導控
①整體風格控制:基于保持現有大部分城市家具的基本格調,家具與現有建筑的相互關系、突出局部地段、區域的城市家具等原則,漢壽城市家具將形成以端莊淡雅的現代風格,突出大湖特色、結合生態、科技來展示城市家具與建筑之間的協調性。局部點綴傳統、特色的新中式風格家具突出城市特征。
②主要色彩控制:以清新淡雅、端莊素雅、溫馨浪漫的中高明度、中低彩度色系作為城市主色調,應遵循單體色彩原則,即一件城市家具所有顏色不宜超過三種。
5.2.2 “三帶”家具導控
①城北河景觀帶(現代中式、生態):以現代簡約、生態風格為主導、強調藝術、景觀類設施的打造,結合城北河景觀帶的建設,打造具有大湖特色的城市家具設施(圖4)。
②銀水—龍珠湖濱水景觀帶(新中式):以新中式風格為主,基于城市中心公園的屬性打造附屬城市家具設施,結合重要道路、區域打造環境設施節點,高標準、高規格設計城市家具、體現大湖文化特征(圖5)。

圖5 “三帶”——銀水—龍珠湖濱水景觀帶家具導控圖
③新城河濱水景觀帶(現代科技):以現代科技風格為主體,大湖文化結合現代科技打造充滿未來感城市家具設施,從而進一步彰顯城市活力(圖6)。

圖6 “三帶”——新城河濱水景觀帶家具導控圖
5.2.3 “七廊”家具導控
①龍陽大道(生活性主干道):主題—文府大道、金桂飄香。
以道路周邊文化、公共服務設施為主體,打造以文化為主體的城市道路、用現代主義的手法,詮釋傳統文化、大湖文化。在街道家具設計時,應注重融入漢壽著名的地域文化要素,植入桂花樹,烘托龍陽大道書香溢遠的濃厚生活、教育氛圍,結合地域文化特征使龍陽大道成為漢壽縣特色的文化教育大道(圖7、圖8、圖9、圖10)。

圖7 “七廊”——龍陽大道家具現狀圖

圖8 “七廊”——龍陽大道家具控制引導圖

圖9 “七廊”——龍陽大道家具現狀圖

圖10 “七廊”——龍陽大道家具設計意向圖
②辰陽大道(生活性主干道):主題—落英繽紛,詩意生活。
辰陽大道兩側生活氛圍濃厚,穿過了漢壽老城區,兩側居住人口較多。規劃以植物配置與街道家具相結合,街道家具以清新淡雅的風格為主,色彩以淺色系為主,烘托浪漫、閑適的生活氛圍,營造落英繽紛、詩意生活氣息,體現漢壽“詩詞之鄉”的意境。
③南岳路—滄浪東路(生活性主干道):主題—商貿云街、活力匯通。
從龍陽片現代生態風格出發,綜合南岳路—滄浪東路商業舊街的屬性,結合居民意向,利用現代網絡云系統語言,打造商貿云街,活力匯通的城市家具道路系統,城市家具設施結合周邊商業活動設施打造,滿足以商業活動為主體的道路需求。
④新S205(交通性主干道):城市門戶,多彩漢壽。
新S205是長常高速進入漢壽縣城的交通干道,是城市的門戶道路,漢壽縣城未來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道路。現狀道路兩側街道家具較新,公交站等已進行單獨設計,色彩與形式均以現代、活躍為主。規劃結合現有設施打造百花齊放、活潑動感的多彩漢壽家具主題。
⑤S320(軍漢公路)(交通性主干道):主題—河溪溯源、綠聚湖城。
S320作為龍陽片與滄浪片的過渡道路,東西向貫穿縣城,道路三堤二港的特征匯聚生態元素,水綠相間展示漢壽大湖文化風貌,家具布局充分結合道路特征,結合道路對外屬性打造具有區域屬性的城市家具風格。
⑥芙蓉路(景觀性主干道):主題—生活風情,秀外慧中。
南岳路—滄浪東路作為展示漢壽以往生活性道路,而芙蓉路則不僅僅是作為景觀性道路,是生活性、展示性及體驗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道路,周邊集聚景觀、居住、商業服務等多種大型服務設施,道路設計集聚生活風情,秀外慧中,家具設計應結合芙蓉路生活性與景觀性于一體的道路特點,強調設施與道路的結合。
⑦緯十八路(景觀性主干道):主題—時尚科技,斑駁陸離。
規劃景觀性主干道,集聚行政、商業、公園、公共服務的東西向廊道。規劃緯十八路結合滄浪片區現代科技的風格,打造景觀與科技相融合的家具特征,在道路家具布置過程中強調人、自然與科技之間的融合,凸顯片區現代化、未來化的城市建設風貌,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城市家具更具溫度。以現代科技為緯十八路城市家具控制主要風格,結合滄浪片城市新城現代風格的打造,成為大湖文化結合現代科技的集中展示區域,以時尚科技元素為設計要點,輔以絢麗的色彩,營造斑駁陸離的城市家具環境。
城市家具按設置的必要性分為基本型、功能擴展型與品質提升型三種,需與道路兩側地塊的主要用地功能相適應(表3)。

不同道路功能類型設置城市家具類型一覽表 表3
6.2.1 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需設置機動車和機非等安全隔離欄,弱電箱隱蔽設置,可后退設置在綠化帶內。快速路主要包括太陽堤路、經二十路及經二路三條道路。道路寬度40m。
6.2.2 城市主干路
城市主干路結合道路斷面寬度與功能設置相應的基本型、功能擴展型和品質提升型城市家具。城市主干路主要包括三堤二港、新S205、龍陽大道、經十七路、緯十八路、緯一路、經五路、滄浪大道、辰陽南路(三堤二港以南)、芙蓉路十條道路。道路寬度40m~70.5m(圖11)。
6.2.3 城市次干路
城市次干路結合道路斷面寬度與功能設置相應的基本型、功能擴展型和品質提升型城市家具。城市次干路主要包括辰陽中路、經十五路、振興路、緯十六路、麻園壩路、經九路(南岳路以北)、雙板橋路等43條道路。道路寬度24 m~36m。
6.2.4 城市支路
城市支路以設置基本型城市家具為主,在人行道寬度允許的條件下,設置與居民生活聯系緊密的城市家具,如自行車停放點、果殼箱等。城市支路主要包括南岳北路、南岳南路、經七路、經四路、緯十路、西套巷、南湖巷、經六路、經二十二路等24條道路,道路寬度13 m~20m。
6.2.5 商業步行街道
作為商業步行街的設施帶布置較為靈活,寬度在2 m~3m左右為宜。布置城市家具,同時起到隔離帶的作用。商業步行街的城市家具應滿足人行道2.5m高度的通行空間。
6.3.1 家具整合指引
城市家具數量、種類較多,盡可能引導家具共桿共架整合設置,既滿足相應功能,又使街道清爽整潔(圖12)。
6.3.2 成組成套設置指引
漢壽城市家具應體現漢壽文化、歷史和城市特色符號,形式風格成組成套,相互之間通過色彩、形式、符號等進行統一,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城市家具的色彩、材質等選擇應遵循城市不同風貌區進行設置。
6.3.3 大型公共活動空間設置指引
綠地、河流、大型公共活動空間的城市家具,以漢壽家具總體風格為基礎進行拓展,鼓勵城市家具藝術化設置。現有城市家具自身功能的基礎上,利用其形態添加其他功能,如路墩、花池、樹池兼顧戶外座椅使用,或者現有功能較為單一難以利用,又影響城市風貌的城市配套設備、建筑配套設施,通過藝術化創作為點綴在城市空間中。
6.3.4 其他設置指引
城市家具設置應方便行人安全使用,易于識別道路內的城市家具,設計體量應小型化設計,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應盡可能減小設施占地面積。除公交車站外原則不允許結合城市家具設置各類廣告。經戶外廣告設置批準之外其他設施不應附著或者顯示商業廣告內容。鼓勵智能化城市家具的設置,其布設應滿足城市家具總體要求。弱電箱隱蔽設置,可后退設置在綠化帶內,若無綠化帶,再考慮設置在人行道設施帶上。

圖11 道路家具設計指引圖

圖12 道路家具共桿設置指引圖
6.4.1 視度設置
人眼視度即指人的肉眼可視角度的讀書,人類通常是120°。根據人行走的視線習慣,將視度分為三類:第一視度范圍、第二視度范圍、第三視度范圍。
6.4.2 色彩設計
漢壽城市家具主色調不宜高用純度、高明度的色彩,片區主色調是一定明度、純度范圍內的色調或色系。
6.4.3 材質指引
城市家具的材質應盡量選用牢固環保,與自然協調的材質,如金屬或木材材質。為保障品質,材料工藝建議采用板材電腦激光切割,開槽折彎表面汽車氟碳烤漆。材質肌理宜采用亞光金屬肌理和木紋機理。材質工藝宜采用鑄造提取,體現強烈的工藝現代感、豐富的肌理效果中透露含蓄美感(圖13)。

圖13 道路家具材質設計指引圖
6.4.4 設計指引
鼓勵城市家具設計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可在本導則提供城市DNA符號形式的基礎上,衍生其他有地方特色的形象標志符號,用于城市家具。設施材質應堅固耐用、環保防腐、易于維護。城市家具的設計應為老年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增加必要的扶手、防滑措施。
城市家具是城市整體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和形象的表達載體,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體現為一種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又是它內在不息的前進動力,而且城市家具作為城市景觀環境構成的元素,能體現其城市品位、提高生命趣味的重要環節,能表現城市的地域性,增強人們對城市的認知。漢壽縣通過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對城市家具進行了規劃設計,起到協調城市整體風貌和空間規范化,推動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升級,其經驗對中小城市相關規劃研究具有示范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