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鴿 邵子峰 張坤


摘要:鄭州市著眼培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后備人才隊伍,以服務保障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全面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選取高校畢業生這個重要的青年人才群體作為調查對象,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分析鄭州市就業吸引力的影響因素。并從政策保障、產業結構、生活環境、人才培養等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實證研究
一、引言
未來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勢必需要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鄭州市著眼培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后備人才隊伍,以服務保障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全面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目標每年吸引20萬名高校畢業生在鄭創新創業及就業。因此,深入研究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程中鄭州市就業吸引力及影響因素,為幫助鄭州市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吸引青年人才的能力、打造內陸地區人才集聚高地、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二、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評價數據搜集
(一)抽樣方案
本項目選取高校畢業生這個重要的青年人才群體作為調查對象。在樣本選取上采用多階段抽樣。第一階段,擬抽取省內外6所高校,覆蓋不同類型、辦學性質、學歷層次;第二階段,盡可能抽取覆蓋性別、戶籍、生源地等不同人口統計特征的高校畢業生(專科大三、本科大四、研究生三年級),以使樣本具有較高代表性。最終獲得有效樣本數據632份,樣本容量符合要求。
(二)問卷設計與搜集
城市就業吸引力評價指標體系十分復雜。指標體系在指標選取方面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則,包括科學性、全面性、可測性、可比性等。因此,基于后續實證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問卷設計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統計特征數據,包括性別、籍貫、專業、學歷層次、學校性質、學校類型、在鄭就業意愿、期望薪酬等。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設計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評價量表,從政策經濟、生活環境、就業壓力、個人能力等維度進行全面測量。隨后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信度檢驗結果:克朗巴赫信度系數α=0.886>0.8,格特曼折半系數為0.860,量表整體可靠性較好。效度檢驗結果:主要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測量量表的結構效度。KMO=0.935,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P=0.000<0.05,問卷結構效度符合要求。
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一)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差異性分析
根據城市就業吸引力指標設計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量表,運用SPSS對樣本數據分析,以性別、專業、學歷層次、大學就讀所在地、院校類型、籍貫等因素為控制特征,對高校畢業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進行差異性檢驗。
1. 不同性別畢業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差異性分析
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1)顯示,女生與男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0.05),且女生高于男生。也就是說,鄭州對女大學生的就業吸引力更高。
2. 不同學歷畢業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差異性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表2)顯示,不同學歷的大學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0.05),專科生評價最高,本科生其次,碩博研究生最低。也就是說,學歷越高,鄭州對其的就業吸引力越低。
3. 不同專業畢業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價差異性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表3)顯示,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0.05),且藝術體育類專業的畢業生對鄭州就業吸引力評分低于其他專業。
(二)高校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進一步采用二元Logisitic回歸模型,以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愿意或不愿意)為因變量,以性別、專業、學歷層次、學校所在地、學校類型、籍貫、期望薪酬等因素為自變量,分析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的影響因素。具體分析結果如下:先進行單因素Logisitic回歸分析,性別、專業、就業壓力因子均不顯著(P值>0.05),其他自變量均顯著,進入Logisitic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表4)顯示:專科生的在鄭就業意愿是研究生的2.541倍(Exp(B)=2.541),遠高于研究生,說明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高學歷人群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就讀學校在省外的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顯著下降,省內高校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是省外高校畢業生的1.55倍(Exp(B)=1.55),說明相較于省外高校,省內高校畢業生更愿意留鄭就業發展;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在鄭就業意愿是重點高校畢業生的2.462倍(Exp(B)=2.462),說明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重點高校的吸引力有待提升;河南籍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是非河南籍畢業生的3.573倍(Exp(B)=3.573),遠高于非河南籍,說明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非河南籍人才的吸引力還遠遠不夠;期望薪酬在3000~5000元的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最高,其次是5000~8000元,期望薪酬在8000元以上的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最低,這也從側片反映出目前鄭州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酬水平不高;政策經濟因子、生活環境因子、個人能力因子對高校畢業生的在鄭就業意愿均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政策經濟因子、生活環境因子、個人能力因子每增加一個單位,高校畢業生在鄭就業意愿分別增加18.4%、51.3%、33.9%。可見,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因素對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影響最大。
四、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實施人才新政,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從政策保障著手,積極實施“智匯鄭州”人才新政。通過政府規章或地方性法規規范人才引進工作;健全人才引進政策要加強建設人才引進制度,出臺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尤其是針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加大引進力度。完善人才有序流動的通道,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條件,創造適合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同時政府應該全面精確地公布項目引進、創新創業、人才資助、職業發展、生活保障方面等政策的申請程序,簡化人才政策辦理和審核流程,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和審核程序,以滿足高校畢業生最快辦完申請手續,從而享受優惠政策。
(二)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創造良好經濟環境
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優化創新產業布局,引進人才不只需要政策支持,還需要產業的支撐。大力發展鄭州市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新興產業,為各類人才提供就業崗位和成長空間,提升產業對高學歷高層次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通過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進而增強企業薪資競爭力。良好的經濟實力是實施鄭州市人才引進政策的關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大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最大限度發揮人才引進政策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作用,將優越的人才引進政策條件與高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結合,發揮兩者的綜合效用,為高校畢業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真正能夠做到把高校畢業生引進來、留得住。
(三)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從物質待遇、生活條件著手,為人才引進創造優越的物質待遇和有利的生活環境,提升環境質量、交通便利程度及公共服務水平,打造宜居生態城市。調控房價,減輕畢業生置業負擔和生活壓力,提升畢業生在鄭就業的生活幸福感。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就業環境、醫療衛生環境、交通環境、居住環境等。鄭州可借助自身優勢打造城市名片,以優厚的文化底蘊來吸引人才聚集,增加城市創新,提高城市活力,增加引進人才的歸屬感、融入感。致力完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建設規范、優質的社會保障體系。重視海外留學人才,努力將海外留學人才留在本地,通過建立與引進科研院所,以良好的環境吸引留學人才,并且通過給予優惠政策條件與資金支持,吸引海外留學人才留下來,給予人才更加切實可靠的就業保障待遇。致力把鄭州打造成人才的聚集之地、培育之地和實現價值之地。
(四)優化城市就業環境,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從培養環境著手,建立“人才保護機制”,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合作,打通“雙向交流”通道,積極爭取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人才到鄭工作。高校可以根據鄭州市的企業屬性為畢業生提供不同就業崗位以滿足畢業生就業需求,從而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參考文獻:
[1]陳春潮,齊婉寧.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影響因素調查——以南京高校學生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8(18):14-15.
[2]徐亞東,張應良.農科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意愿的實證分析——以708份調研數據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9(02):58-59.
[3]王勇.城市吸引力與高層次人才積聚關聯解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7(03):71-77.
*基金項目: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就業吸引力實證研究”(S202011834053)。
(作者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