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 要:圖書館總分管制度,具體是指處于縣市區層面設置圖書館的“總館”,并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在鄉村兩級設置“分館”。總分管制在加速文化服務群眾建設工作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與此同時,總分管制也可有效解決各鄉村在基層文化服務工作中,處于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存在的欠缺問題。通過實施圖書館總分館制度,在加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方面,具有非常理想的促進效果。
關鍵詞:圖書館? 總分館制? 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
一、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作為人們閱讀、學習、獲取信息的重要場所,圖書館的建設工作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價值。而隨著我國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猛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們選擇在閱讀知識、獲取信息時,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或開辟其他途徑,例如,網站瀏覽、電子書等。在此背景下,對圖書館讀者借閱書籍、閱讀書刊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可明顯發現,相比于前些年,近幾年去圖書館閱讀的人數量變少了。圖書館閱讀的人員數量降低,除了受到網絡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例如,去圖書館需要人們擁有充足的時間,在空間上也有著一定的限制,難以符合現階段我國人民快節奏生活的基本特點。且在昭陽區,僅有主城區才配置圖書館,而一些鄉鎮缺乏足夠的圖書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因此人們便從傳統的圖書館閱讀模式逐步轉換為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在線閱讀,公共文化資源的欠缺以及不平衡性,也極易導致人們難以產生較強的閱讀與意愿。在2015年1月,提出關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問題,在2016年12月29日,文化部等部門經過聯合商議后提出,到2020年,處于全國范圍內,均應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條件,實施圖書館總分館制,構建縣級文化館。此提議意味著,文化資源將保持高速流動的狀態,為人們提供服務供給,增強服務效能,在構建一個完善的基層公共文化體制后,真正實現文化惠民的目標
二、昭陽區圖書館建設現狀
作為市政府、昭通市委的所在地,昭陽區承載文化、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全區91.6萬群眾的“心臟”。
(一)歷史沿革
鳳池書院藏書樓建成于清光緒26年,民國12年,昭通縣通俗圖書館建成。民國20年6月,龍云出資建設昭通民眾教育館,承襲和接受捐贈的藏書總數為20451冊。于民國21年,縣政府在西城樓處選址,成立濟川民眾閱覽室。1950年,昭通縣文化館承襲民眾教育館的藏書。在1978年,進行整理、統計后發現圖書數量為11219冊。1981年1月成立昭通縣圖書館。1984年5月,在原館面積基礎上擴建為300平方米。
(二)現狀
2008年,昭陽圖書館拆除后,圖書暫存于昭陽區職業中學。于2009年、2010年、2013年、2017年,政府及區文體局分別決定將圖書閱讀室臨時設置于原區委黨校的辦公處、元寶山公園辦公處、原區二中綜合樓二樓、昭陽大道343號辦公樓四樓。在2019年8月,由昭通市區委書記江先奎同志主要領導,在進行調研后,決定將圖書館建設在原昭陽區法院辦公樓一樓,于2020年3月底完成,4月投入使用,總占地面積為860平米。
昭陽區圖書館館藏1.2萬余冊古籍記錄了昭陽區的歷史變遷、世態滄桑。現已清理出善本古籍三套,在全省名列前茅,正準備申報省級古籍保護單位。2008年前圖書館每年要接待讀者近五萬人次,為昭通作家群的誕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由于搬遷,館內藏書8.2萬余冊全部打包封存在原區二中教室一隅。
三、昭陽區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管理模式
(一)建設內容
結合五部委提出的指導意見以及云南省《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云文發〔2018〕8號)要求,我館明確了總分館制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基本原則等,強化了組織保障,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由文化旅游部門副區長為小組的總負責人,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小組成員,通過確保多方協作,發揮合作職能,以高素質水平、高綜合能力的成員小組作為主要載體,為順利進行工作、有序推進工作,奠定堅實的根基。
考慮到昭通區的實際情況,對圖書館總分館制的規劃體現為以下方面:具體包含三個街道,分別是龍泉街道、太平街道和鳳凰街道;十個鎮,分別為永豐鎮、舊圃鎮、蘇家院鎮、北閘鎮、灑漁鎮、樂居鎮、炎山鎮、靖安鎮、盤河鎮和大山包鎮;三個鄉,分別是大寨子鄉、蘇甲鄉和田壩鄉;四個民族鄉為小龍洞回族彝族鄉、守望回族鄉、布嘎回族鄉和青嶺回族彝族鄉文化館作為分館,由此構建出可覆蓋全部鄉鎮的現代圖書館服務體系。
進行調研后發現,蘇甲鄉屬偏遠山區,文化站建得很偏僻,在與領導進行協商后,決定將分館位置選在蘇甲村文化活動中心處。因蘇甲村文化活動中心是新建的,有著地理位置好、人流量大等多種優勢,基于此,方便群眾就近閱讀。為了幫助易遷群眾盡快適應城鎮生活,鼓勵和吸納待就業大學生等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員,免費為易遷群眾開展日常禮儀、電梯使用知識等培訓,在節假日期間和學生的課余時間,開設閱讀課堂,免費為易遷群眾就學子女輔導家庭作業、講故事、進行閱讀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管理模式
1. 人員隊伍。在昭通地區范圍內,每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配置了足夠的工作人員,且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個人能力可充分滿足工作需求。但經過實踐觀察后發現,仍需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升管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工作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我館每年都對全區2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分管領導、文化站站長、業務骨干進行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不少于2次。至今為止,已開設的各類培訓活動數量約為20余次,且在培訓活動中,共有600余人曾參與了培訓活動。
2.資源建設。充分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構建數字資源體系,其中包含期刊、電子書、音頻、視頻等。
四、昭陽區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成效
在昭陽區正式展開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工作后,工作范圍包含昭陽區及二十個鄉鎮。此建設體系可達到全方位、全面覆蓋,高效、便捷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主要特征。與此同時,構建若干個基層服務點,確保全區上下可推進服務優質、上下連通、有效覆蓋的基本制度,以此體系,促使地區范圍內的每一名人民群眾,均可在閑暇時光享受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在閱覽室中閱讀書籍,感受文化帶來的精神和力量,在提升地方人民文化水平、素質水平方面,將發揮出不容忽視的影響作用。且人民群眾也可擺脫傳統閱讀過程中,因時間、空間協調不到位,產生矛盾性問題后無法順利展開閱讀活動的問題,供人民群眾在便捷的閱讀條件下獲取知識、接受文化的熏陶與灌溉。在此過程中可發現,群眾文化服務質量得到明顯增強,在區域范圍內,人民群眾文化的均等化水平也呈現了持續提升的良好態勢,由此可見,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實際價值不容忽視,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也是值得被肯定的。
一是高度重視和學校這一教育主陣地的聯系問題,通過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實際職能,與社會教育場所加強溝通,了解讀者需求與實際特點。深入開展優秀閱讀、經典誦讀等全民閱讀活動,為鄉鎮文化站、學校、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留守兒童、昭陽區敬老院、昭陽區兒童福利院、溪洛渡電站移民搬遷金江社區、昭通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昭通國際玩具城文體服務中心、及駐地武警官兵開展送書上門服務活動。延伸公共文化服務。二是充分運用各種載體,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繼續以“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全民閱讀,共建書香昭陽”為主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三是我們總館結合各分管實際情況,采購可為圖書館及來館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多種硬件設備,如公共文化服務一體機等,此類設備均可展現極為明顯的數字化特點,為服務于人民群眾、輔助圖書館的運營作出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此時,總館也需發揮出其實際職能,帶領各分館構建極具特色的資源平臺,將一些專屬于當地文化領域內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分類設置文字、照片、視頻的特色模塊,經由總館進行整理、歸納后,再發回至各分館中。四是總分館制建設為鄉村振興服務。在脫貧攻堅時,我們局掛包的是昭陽區最偏遠的鄉鎮田壩鄉,距離昭陽區138公里。在入戶調查時我們發現,青壯年外出打工,村里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小孩在上學,小孩想看書但沒有那么多書看,鄉鎮上沒有書店,農家書屋的圖書基本上不適合小孩閱讀。我和局領導匯報了這一現象,領導很關心,扶貧要扶志、扶智!我們開始對西涼山五個鄉鎮進行認真調研,結果一樣,小孩想看書,但缺書!局領導及時和教育局對接,想盡辦法爭取經費,一定要解決偏遠山區小孩看書難的問題。由我們圖書館做方案,我們按照文旅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多家部門推薦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目進行整理,政府采購后發到西涼山五個鄉鎮各小學,由每個班的學生選擇2冊自己喜歡的圖書,學校匯總報給我們,我們為每個班建昭陽區圖書館流動服務點,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五、存在困難
截至目前,在昭陽區范圍內,圖書館總分管制已建成一個總館,20個分館,且分館的覆蓋率高達100%。在2021年4月26日,于施甸縣展開云南省縣級圖書館總分管制建設總結培訓會,在培訓會議中,朝陽區圖書館受到了云南省圖書館總分館制優秀單位的表揚。總分管服務體系充分整合了線上和線下這兩種不同的形式,構建起完善的數字化服務體系,促使基層文化服務呈現更加便捷、高效、普及的良好態勢,讓更多人民群眾可因此制度而受益。但是經過實際觀察,也可以發現其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分館方面需展開持續性的數據加工處理工作。經實踐調查可以發現,原鄉鎮文化站的圖書總數均為萬冊以上,且對這類數據并未進行加工。雖然在近些年,關于分館圖書的管理工作備受關注和重視,且針對各分館也展開了一系列圖書數據統計工作,但是因為分館的圖書數量較多,在經費方面較為匱乏,所展開的圖書數據統計工作并不是十分理想。基于此,在一些分館中,依舊存在著部分鄉鎮分管圖書未進行加工的問題,導致此類分館難以順利進入通借通還系統。基于此問題,在今后依舊需要持續加大財力、人力等資源的投資力度,針對現有圖書進行數據加工。
二是鄉鎮分館信息上傳積極性不高,信息上傳質量良莠不齊;信息資源不足,總分館內容欠豐富。
三是經費不足,鄉村相對薄弱。
六、下一步工作方向
結合我區公共文化服務實際情況,下一步總分館發展規劃優先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大投入構建完善隊伍。通過針對現有的資金渠道進行調整,充分發揮資金投入的實際職能,購置可支持分管平臺建設的各類硬件設施。結合分館的服務人口、特點、規模以及服務方式等多類信息,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管理考核工作。
二是用線上直播或線下授課的方式,加強昭陽區總分館體系下區、鄉、村三級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服務人員的數字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并且制定相應的服務管理措施,提高積極性。
三是加強本地特色資源建設,采取建立課程、拍攝微視頻等方式增建資源,弘揚昭陽區本土的特色文化資源。比如:1、土特產類:炎山、大寨、田壩主產花椒、魔芋,灑漁、永豐主產昭通丑蘋果,大山包、小龍洞主產昭通大洋芋,盤河中藥材、板栗享譽國內外等。2、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灑漁的昭通唱書、蘇甲的昭通四筒鼓等。3、特色民居、特色旅游景點、特色手工藝品、特色食品等進行收集整理,后臺通過數字化加工整理,向讀者展示昭陽區的特色資源,條件成熟后可以和“一部手機游云南”系統對接,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走進、喜歡昭陽。
四是貼近基層,提升服務。在下步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工作要圍繞鄉村振興服務!各分館每年配置圖書都是訂單式的,群眾需要什么樣的圖書,每個分館進行調查匯總,我們統一采購配送。各鄉鎮分管文化的領導都分管教育,各分館都在集鎮上,離學校最遠不超過1000米,與鎮上的學校進行積極配合,將閱讀課的主陣地轉移至各分館中,以此方式為學生群體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且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需要結合各類實際要求,秉承著填平補齊的基本原則,推進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的建設工作。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服務水平,使公共文化設施可以獲得全覆蓋及有效聯通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云:分館制的組織形態、模式選擇與實施對策[J].圖書館雜志,2004年06期;
2.韋艷芳:總館分館制——一種有效的資源共享模式[J].圖書館建設,2006年02期;
3.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