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龍
摘 要:出于提高小學數學有效性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小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有必要針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這也是新課改之后對于小學數學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探究生活化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用于提高課堂的互動效率,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希望通過本文研究能夠為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生活化;互動化
小學階段所進行的數學學習關系到學生數學學科基礎的打造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的增長,可以說支撐著學生日后展開深奧的數學知識學習,因此必須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有效性,為了達到該目標,有必要將生活化和互動化的策略引入到數學課堂中,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此來豐富課堂內容激活學生的主動參與。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思維,指導教學模式的創新
新課改背景之下,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因此通過創新教學理念和改革教學方法的形式,推動教學課堂效率的增長,以匹配新時代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紤]到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以及成長,并且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許多小學生表現出對于數學學科學習興趣低下以及存在畏難心理的情況,有必要將生活化和互動化教學策略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主動調整自身的教學思維,根據清晰的教學目標導向準確把握教學活動的本質,目的在于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教學的進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積極參與。同時準確把握小學生表現出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完成教學活動的完善,確保教學對于學生擁有足夠的吸引力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為高效的課堂教學目標實現提供支持。更為重要的是生活化和互動化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為教師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提供更多的途徑做到對于學生興趣和學習特征的準確把握,指導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創建生活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并不成熟,缺少足夠的生活實踐經驗的支持,因此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表現出對于數學知識理解能力有限的情況,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只會形成對于學生思維的束縛,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將生活化策略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過程中,更好地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因為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強調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融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知識的現實生活,應用價值,實現抽象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形象化轉變,以此來降低學生關于知識的理解難度,促使教學有效性的增長。關于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實施,需要關注以下要點的把握,首先需要做到對于知識內容的具體掌握,教師需要保證自身教學思路的清晰,才能夠確保所制定的教學方案具有可行性。其次在選擇生活案例時需要盡可能做到和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才能夠保證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的有效性,當然也需要保證所選擇的生活案例是小學生所熟悉以及能夠理解的。在準確執行上述兩項要求之后,才能夠確保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到充分的應用,例如在進行圓柱體及相關計算公式的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對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準確把握,首先針對教學思路進行梳理,并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圓柱體事物作為具體的教學對象。例如可以選擇班級中某位同學的圓柱體水杯的體積,作為案例素材,通過對杯子的半徑和高度進行實際測量,獲得杯子體積。這種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對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進行鍛煉。
三、創建互動化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于互動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例如巧妙的問題用能夠保證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能夠豐富學生關于數學知識探究的過程,使其感受到關于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當然,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要求教師能夠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和討論過程中,做到對于學生學習思路的及時了解和指正。以班級內部的統計計算教學為例,通過參與學生的討論,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統計對象,推動課堂的有序進行。可以發現互動化教學模式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數學學習思維的關鍵,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鍛煉效果顯著。
結論
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創新教學理念,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新形勢與新要求,及時創新教學模式,時刻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以先進的教學思維,促進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實現教學生活化與課堂互動,提高數學教學與練習質量不斷提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總水平,推動其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參考文獻
[1]張艷麗.“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