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綺婷 姜蕾歌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
嶺南傳統裝飾紋樣歷史悠久,其中的吉祥符號涵蓋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祝福、祈禱與憧憬,并且通過不同紋樣與設計手法進行表現,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同時也是人們內心世界情感化的表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現代設計愈來愈重視精神和思想觀念的傳達,探索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吉祥符號的文化內涵,把嶺南地區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元素更好地融入現代設計當中,演繹新時代的嶺南風情,對于嶺南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有著非凡的意義。
嶺南傳統裝飾紋樣的表現形式大多由帶有吉祥符號的裝飾花紋、紋樣以及具有時代故事性的圖案構成。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復的花鳥魚蟲、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觀[1]。嶺南傳統裝飾紋樣同樣有著特定時期深邃的含義和極高的審美價值,其往往取材于現實生活和神話故事兩個方面,再融入時代背景,極具表現力,以建筑、刺繡、家具、陶器、雕刻等各種形式展現在嶺南人民生活當中,被嶺南人民認知并代代相傳。
從秦漢開始,嶺南歷代先民在區域交往和生產活動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原裝飾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早期的嶺南文化。在兩者的碰撞中,嶺南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新的發展。其中,廣繡就是受中原文化影響的代表性例子,其通過多樣的針法和豐富的色彩再現了嶺南傳統裝飾紋樣的深刻內涵,其中不乏蘊含社會各個時期文化積淀的產物——吉祥符號,吉祥符號通過紋飾、圖案等形式來表達人們對社會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許多宗祠也在運用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的過程中,形成極具歷史性、傳承性、實用性的嶺南傳統裝飾特色,為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符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經過中原文化、西洋文化的滲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元化嶺南文化符號。在符號學中,皮爾斯認為符號是表征(Representamen)、客體(Object)、詮釋(Interpretant)的三元關系[2]。在三元關系的基礎上,皮爾斯推出符號“三分法”[3]。根據表征與客體之間的關系,符號可以分為像似符(icon)、指示符(index)與規約符(symbol)[4]。像似符是以相似的形象與客觀事實相關;指示符是通過物理或邏輯上的關聯性與客體相關;規約符是通過約定俗成的關聯性與社會觀念或使用規則相關[5]。因此,基于三分法對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進行提取,從建筑、剪紙、彩瓷、文物四個方面提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符號,對經典的呈現樣式進行整合(如表1)。

表1 吉祥符號提取角度、類別、呈現樣式
通過表1可看出,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也能根據皮爾斯的三分法劃分為像似符、指示符與規約符,在音律與形態上傳達不同的語義語境。例如,在提取的建筑角度中,陳家祠的灰塑作品《九如圖》中由于“金魚”與“金玉”諧音,寓指“金玉滿堂”,由數條金魚構圖,有財富充足之意。在音律上與客觀形象相似,并且借用暗喻來表達吉祥寓意。再如,受氣候影響,嶺南地區傳統裝飾紋樣設計大多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思想,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嶺南地區,人們認為人與自然要“天人合一”,和諧共生,從而促使如雷紋、云紋、水紋等對大自然描繪的紋樣出現,它們的出現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心理表達。
嶺南傳統裝飾紋樣嚴格遵循“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價值理念,運用某些動植物元素和一些抽象圖案作為美好意義的象征或符號,是廣大人民集體的智慧結晶和創造,體現的是嶺南民間生存群體納福求吉的情感文化心理。因此,繼承和發展嶺南傳統紋樣背后吉祥符號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對于保持現代設計的民族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代設計以“視覺符號”和“信息傳達”為核心,而以前的信息傳達方式是人們在絲織品、瓷器、建筑上描繪其追求美好生活、納福求吉的吉祥符號,大多以在中心點四周不同位置上搭配相同或不同形狀的圖形為主的平衡構圖和對稱構圖的設計手法,其中一些吉祥符號的設計形式和組合方式過于煩瑣。而現代吉祥符號設計和運用的方式大多以取其“形”,以現代審美角度對吉祥符號中一些造型繁冗的圖形進行概括簡化,在保留原本圖形神韻與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去掉煩瑣的枝節部分,把原符號中的吉祥寓意與象征內涵進行創新與轉換,在融入時代特色的同時又不失傳統韻味,從而向人們傳達地域個性。
如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潮流”火炬設計(如圖1),“潮流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西漢南越王墓中“錯金銘文虎節”(如圖2)身上的錯金銀標志,通過對吉祥符號“形”的提取,給予了紋樣新的定義與內涵,以水紋樣表達嶺南文化的包容性。在現代設計中,通過提取傳統吉祥符號來進行元素的重組與設計,利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的關聯性,為傳統元素注入全新的想象與活力,是傳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路徑。

圖1 廣州亞運會“潮流”火炬

圖2 錯金銘文虎節
再如,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奧會名為“飛揚”的火炬設計(如圖3),火炬外圍的紋理從最底部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祥云紋,到中間慢慢變成形似“西周火紋璽”的紋樣;之后火紋繼續正負形變化,過渡到了粗雪紋,但是這種粗雪紋細看是由兩個傳統鎖子紋相互交錯而成,而鎖子紋有著連接不斷、堅韌團結的寓意;最后是飛揚落下的細雪紋,也對應了火炬“飛揚”的名稱(如圖4)。由此可見,整個火炬提取傳統紋樣中的祥云紋、火紋、粗雪紋、細雪紋,這些紋樣在傳統設計中多以輔助紋樣出現,大多以與主體物組合的形式出現,其形態繁雜。而在現代設計中,通過大膽舍棄原傳統吉祥圖案的繁雜部分,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規律重新排列組合,使得設計既具有現代感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的吉祥寓意,極具民族意蘊。

圖3 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

圖4 “飛揚”火炬紋樣
嶺南傳統裝飾紋樣同樣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地域文化韻味。通過對其中的吉祥符號進行科學利用和深入感悟嶺南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雖然紋樣是靜止的,但是它的造型和所傳遞的文化價值在設計師手里應該是靈活多變的[6]。在現代設計中,設計師應把嶺南傳統吉祥符號的意境、色彩、內涵等應用到現代設計中,從而更好地彰顯嶺南文化。
進入21世紀,傳統紋樣在新時代發展中面臨著新的挑戰。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與現代設計毫無關聯性,相反,它們的聯系千絲萬縷。在不同時期,設計都是基于歷史文明的積淀和當代生活創新所共同孕育的產物。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正是時代的產物,是當時嶺南人民對生產生活美好向往的充分表達,飽含著吉祥如意的深遠意境。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說:“把熟悉的東西當作未知領域再度開發也同樣具有創造性。”[7]對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進行現代化設計是對設計內容和設計形式的新探索,既是對方法的創新,也是對相關設計理論的完善。
不同時期嶺南裝飾紋樣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廣彩瓷”的裝飾藝術特征正是嶺南傳統裝飾紋樣的代表之一。廣彩瓷是我國一種低溫釉上彩瓷,是在五彩、粉彩以及琺瑯彩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新。廣彩瓷身上的紋樣大多通過各種蘊含不同寓意的吉祥符號來裝飾,主要以人物紋、花卉草蟲紋、吉祥紋飾等為創作題材。其中,吉祥紋飾是通過象征吉祥如意的圖案來表達嶺南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這是通過地域環境、文化觀念、歷史的發展變化逐漸形成的。因此,嶺南傳統裝飾紋樣具有極高的人文歷史價值。現如今,傳統裝飾紋樣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重新思考嶺南傳統裝飾紋樣的人文歷史價值,建立起傳承與創新的鏈接尤為重要。
現代人在追求物質審美的同時,內心情感需求也在進一步提高,現代產品設計中也逐漸融入了傳統文化內涵,使傳統文化具有商業價值。如廣東省博物館出售的文創產品——潮州木雕金屬貼紙,設計師通過提取木雕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進行再設計。其中的“福鹿安康”中的“鹿”因與“祿”諧音,所以象征著富裕,深得人們的喜愛,是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在文創產品中,以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為設計的參考要素,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來進行圖形的重新設計,能夠表達人們的信仰和情感,且能很好地推動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更好地體現產品的商業價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嶺南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符號,在每一段歷史發展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是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當下,應在對嶺南傳統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延展傳統紋樣中吉祥觀念的意境表達形式,將其與現代設計相融合,開拓出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新路徑,促進我國現代設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