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必飛
摘要:雙減政策指: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之下的作業設計,對教師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更是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傳統作業重知識鞏固、輕知識運用,重統一布置、輕分層練習,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發揮,學生學習活動空間受限制,不利于能力的發展。對此,作為信息技術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樹立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樂此不疲地探索作業設計優化,使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在作業中得到發展,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雙減;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作業;減負增效提質
一、緊抓教學內容制訂教學目標
每個教師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都要將學生的學習目標作為重點以及立足點,同時教學目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檢驗學生成效性的標準,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地為學生制訂學習目標,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學習。例如,在三年級下冊課文《翠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讓學生達成學習目的:(1)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簡短的話語描述文章的簡要介紹;(2)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翠鳥的特征、習性以及外貌特點;(3)讓學生聯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類似的鳥類,分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如此設計學習目標,就能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產生較大的興趣,掌握語文閱讀的學習方式和技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語文。
二、融入素質教育理念
要想真正地實現減負增效,教師也應該從教學目標出發,既要做到教學目標的減負,也要實現素質教育這一基本理念。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就需要將教學目標轉移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來,不僅是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化和全面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其綜合素養。同時通過教學目標的減負,還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實現增效。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之上,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并且將教學目標與素質教育目標相融合。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把握語文教學人文性這一核心特點,通過教育資源的延伸,讓學生閱讀到更多經典的文章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實現其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握經典文章的核心內涵,通過一些經典文章的正面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通過榜樣引導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地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并且將教學目標延伸到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形成之上,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仔細地閱讀文章內容并充分地發揮其想象力,通過語言表述或者是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想法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藝術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學習成績上的壓力,實現了減負增效。
三、通過信息技術豐富作業資源,拓展語文作業的空間
在依托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作業布置時,教師應深入思考應如何依托好新媒體布置給學生哪些語文作業,所涉及到哪些方面的語文知識,應達到何種作業目標。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作業資源,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不斷地拓展語文作業空間。教師可安排學生完成視頻誦讀與課文描寫場景表演重現,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內容,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例如,在教《桂花雨》一課時,教師可充分依托新媒體,搜集與整理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內容。在布置語文作文時,第一、教師可布置視頻朗讀作業,要求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整篇課文,并攝錄朗讀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學習群中,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學習。第二、教師可讓學生依據課文描寫的重點句段,進行場景表演重現。例如,教師可布置給學生演出“搖花樂”“桂花香”“母親和我講述故鄉桂花更香”等場景。學生們依據課文描寫的文字,利用表情、臺詞表演出課文所描寫的場景。同樣也攝錄成作業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學習群。如此一來,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理解語文課文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認知,通過信息技術豐富作業資源,拓展語文作業的空間。
四、合理優化作業設計思路
1、以《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時為例,就可以在講完課后利用多媒體的播放與該課相關的視頻,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編寫手法,教師可以把自己想要學生學習的視頻和簡介在課堂快結束時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思考,怎樣去描寫自己的小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可以更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2、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特色作業,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對于小學語文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可以就作業設計和實施的有效性進行思考與探究。首先,研讀《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重新理解作業的定義,并認清作業在教學環節中的作用。教師能夠依次從“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建議”兩方面進行思考探究,在探索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與日常教學關系最為密切的話題,和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深入淺出地將理論內容進行分析,這不僅能夠優化作業結構,豐富作業內容,更能為語文教師提供個性化的作業設計指導。除了理論學習,語文教師之間還可以分享本學期的作業設計的想法和做法。
五、結束語:
“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師在優化設計作業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敢于創新,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的途徑;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意做作業,充分展現學生個性,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形成語文能力,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釋放“雙減”政策為孩子成長帶來的紅利。
參考文獻:
[1]高敏.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減負增效提質[J].2020.
[2]李小志.減負增效作業創新——論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優化與創新[J].小學時代,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