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尚榮

黃蓓佳 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22年4月定價:30.00元
記得兒童文學評論中有個命題:兒童文學的文學性與教育性。也記得著名評論家、理論家劉緒源先生的一個觀點:“一部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同時也應是一部優秀的成人文學。”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回憶我讀過的優秀的兒童小說、詩歌、戲劇,從來沒有一部作品是兩者分離的,更不可能有對立的。文學性與教育性應當融合為一體。
最近,我讀了著名作家黃蓓佳的兒童小說新作《叫一聲老師》。這部作品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讓我的思路也愈加清晰起來,我的心底里冒出一個聲音:《叫一聲老師》是一部“活的新兒童學”,抑或是一部“活的兒童教育學”。
小說名字凝聚了“活的兒童學”“活的教育學”的靈魂。《叫一聲老師》是學生對老師的一聲呼喚——既是在做學生的時候的一聲呼喚,也是成人后對過去那些老師的呼喚。這一聲呼喚充滿深情的回憶——所謂記憶,首先是相信,然后才是記得。相信什么呢?相信老師發自肺腑的樸素的愛,相信他們對學生沒有任何理由的信任……總之,孩子相信老師的一切。而相信,是教育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方式,更是教育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內心深處,來自那顆童心——真正兒童的初心,赤子之心。有了這樣的童心,作品中跳躍著那一個個有趣的靈魂,怎能不是“兒童學”,不是“兒童教育學”呢?
這樣的記得和相信一直延續到學生成年以后,在他們記憶的底片里閃閃發光,在生命的深處閃閃發亮,感動著他們、影響著他們,默默地指導著他們。黃蓓佳就有這樣的童年,“叫一聲老師”的聲音里也有她的一聲。這也告訴我們,一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都應該重溫童年,在創作中再過一遍童年的生活,否則筆下流淌不出那些心靈的話語。黃蓓佳就是這樣優秀的作家。正因為此,能夠影響學生一輩子、能有帶得走的東西——情感、能力、方式、智慧、價值觀,當然還有學科知識,這樣的作品才能被譽為“活的兒童學”“活的教育學”。
“叫一聲老師”,是學生在呼喚。其實,老師應當回應,“叫一聲孩子”。“叫一聲老師”與“叫一聲孩子”是對應的、是呼應的,都是生命的呼喚,是心靈的對話。這種對話重構了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諸多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師生關系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規律,讓教育有情感的強度、理性的力量、思想的張力、生活的美好、心靈的純潔,讓教育走向學生的生命深處,走向理想的境界。《叫一聲老師》中所有的對話都具有教育學“對話”的性質、特點和意義。對話是有意義的流動,是有互動中的合作、生成與體驗。我甚至認為對話寫得好,是“活的兒童教育學”的關鍵。
與教育理論的“兒童學”“兒童教育學”不同,黃蓓佳的這部作品是以文學的方式來編織與呈現,有人物、有故事、有心理描寫、有豐富的情境、有十分有趣的細節……這些都讓兒童沉浸其中,受到浸潤、受到陶冶,以身體之、以心悟之,而不是教條的話語,更不是口號。黃蓓佳在小說中,描寫的生活情境那么真實、那么自然、那么生活。她的“兒童學”“兒童教育學”是審美的,將有意義鑲嵌在有意思之中,因而,不顯山露水、不張揚、不喊叫,真的潤物細無聲。但是,這些描述,并不平庸、并不膚淺。是淺語,卻深刻;是輕語,卻有分量;是稚語,卻有哲理;有時是戲語,卻令人有頓悟。就這樣,兒童文學的文學性與教育性互相滲透,讓教育性隱藏起來,卻不時沖擊讀者的心靈。我不禁為它叫好!
突然想到,有人問:那個年代的老師,在今天還算是好老師嗎?今天的好老師還能像那個年代的好老師嗎?我的回答是:作品中的那個年代的老師今天仍然是好老師;今天的老師們要從他們身上繼承一些東西,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特點。所以,好老師是在不變與變中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