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 帆 謝 喆

中國繪本展對中國繪本的藝術源流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又借由研討、評獎等活動記錄了中國繪本逐漸蓬勃發展的十年光景,可說是觀察中國繪本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繪本作為少兒的主要讀物,對少兒的認知、審美、閱讀習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都至關重要。為了推動中國原創繪本的創作與出版,“中國繪本展”自2012 年開始籌劃,2013 年正式啟動,迄今已走過十載,如今已經成為藝術界和出版界共同關注的一場藝術盛會。
與世界上任何一場繪本展不同的是,首屆中國繪本展集中展現中國百年原創繪本——再現晚清、民國中國繪本發展雛形到現在的風貌,對中國繪本的藝術源流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之后每年對最新出版的優秀原創繪本進行推介;十年大展,并通過研討、評審、書單推薦等活動,記錄了中國原創繪本一步步走向蓬勃發展,可說是觀察中國繪本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而在十載中國繪本展的幕后,漫畫家、策展人,從事少兒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王立軍可以說是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
作為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宣部“原動力”動漫出版扶持項目、中宣部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出版工程、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全國美展等動漫項目、展覽的評審專家,多家院校的動畫專業研究生導師……王立軍長長的履歷有一個共性,他始終著意于中國動畫、漫畫和繪本的史料回溯與發展可能,為原創力量的蓬勃發展鼓與呼。
從2012 年到2022 年,中國繪本展走過的這十年,恰是中國原創繪本蓬勃發展、步入高峰的十年。作為這一展會幕后策展人和活動組織者,身處中國原創繪本的發展變化現場,王立軍是如何將中國繪本發展歷史的風采借由展會重現當下的?他從國內繪本的創作和出版中看到了怎樣的可能性?圍繞這些話題,《出版人》與王立軍展開了對話。策展人眼里的繪本世界究竟有多精彩?我們不妨來一探究竟。
2013 年,首屆中國繪本展正式在北京落地。這個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與70 余家繪本出版單位聯合舉辦的藝術大覽,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繪本專業大展。“我們之所以要做這個展,目的在于通過藝術大展推動中國原創繪本的創作、出版與教學,用優質的中國繪本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少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和審美教育的發展。”王立軍告訴《出版人》,在他看來,隨著中國繪本推廣、出版、創作、教學等各領域的崛起和發展,中國繪本展囊括的內容、展現的面貌既有堅定不變的一面,也有與時俱進的變化發生,“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2013 年,中國繪本展啟動之初,以“盛開”為主題,展覽得到林佳楣女士創辦的陽光兒童健康教育發展基金的全額資助,全國70 多家出版社、繪本藝術家和兒童文學作家參與展覽活動并給予大力幫助,連環畫泰斗賀友直先生為展覽題寫展名;展覽再現中國繪本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明確了繪本展始終不變的宗旨——用“中國原創”造就美好童年。繪本展的展品來自百余年中國近現代適合兒童閱讀的眾多優秀漫畫、連環畫、插圖和繪本作品,意圖再現我國各個時期的繪本藝術精品,2014 年、2015 年在上海等地舉辦巡展。
時間來到2016 年,這一年中國繪本展的主題更替為“中國繪本精品交流展”,除了分階段展出中國繪本展經典作品外,還囊括了“張樂平繪本獎”入選作品。繪本展在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舉辦,并以周為單位,舉辦中國繪本大講堂、繪本藝術沙龍、少兒工作坊等系列活動,與繪本創作、出版、院校、幼教、藝術機構和中小學校達成“聯動”,促進了繪本作者、院校學生、編輯人員以及相關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聯誼,也搭建起藝術家、出版人與兒童的橋梁。
這種“交流”還向外延伸到國際。王立軍表示,2016 年他受邀參與策劃、組織了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繪本展覽,也由此認識到繪本交流無疑是文化輸出的一個好辦法,“繪本是跨文化跨語言的,不識字的孩子能看得懂圖畫的內容,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自然也能從圖中讀出故事”。展覽面向全國征集已出版的中國原創繪本,經過專家評審,200 部精美繪本在法蘭克福書展展出——“中國孩子的書香世界”,之后以巡展的方式在全世界各地孔院展出,在國外推廣優秀原創繪本。王立軍說:“我們評審出的中國原創繪本講的就是中國的故事,可以很好地宣傳中國獨特的文化蘊含。”

20世紀 20 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兒童圖書作品
進入2017 年,中國繪本展借由扶持計劃的“東風”,與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相結合,在安徽蕪湖“第五屆蕪湖動漫交易會”舉辦專題展覽。此時中國繪本的市場也迅猛地發展起來,王立軍回憶,展覽中很多家長都來詢問,這么好的繪本能從哪里買?由此,繪本展在評獎、展出之外又有所衍生,“2018 中國繪本年展,我們開始和當當合作,在網上設置中國繪本展展廳,集中展示推介中國繪本展展覽的優秀繪本。活動也邀請出版社參與其中,推進閱讀的基礎是好書,好書來自出版社,賣書這件事無須避諱,評獎、展出和銷售是可以達成三位一體的”。中國繪本展獲得了更多官方力量的支持,繪本的閱讀價值已然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可,“2018 中國原創繪本200”在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推進,面向全國出版機構和繪本創作者征集原創繪本,并通過專家團隊的精心甄選,最終向讀者推薦200 部中國原創繪本作品。這些優秀作品又被引入北京市中小學校園,通過校園巡展的方式推介中國原創優秀作品,吸引更多青少年愛上閱讀,愛上中國原創繪本。

劉繼卣的《鬧天宮》是中國原創連環畫的高峰之一
時間撥轉到新世紀第二個十年,“2020 年中國繪本展威海展”更加盛大,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連環畫、動漫、少兒美術四個藝委會,聯合威海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繪本,作為中國美協的一個藝術大展,并由四個藝委會聯合主辦,這是絕無僅有的。來自文旅部、中國美協的領導,與全國各地百余位美術、文學、教育、出版等業界專家共同見證了此次繪本盛典。一個多月的作品征集時間,共收到全國120 家繪本出版機構選送的參展繪本圖書1200 余本,繪本原作圖片5000 余幅,海飛、陳暉、龍念南、熊亮等11 位中國美協和繪本界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通過多輪嚴格的評選,共評選出原創繪本200 部、引進與合作繪本200 部。
中國繪本展組委會聯合多方共同發起了繪本親子故事會公益活動、當當網親子故事會專題頁面、繪本網絡直播等活動。“這些旨在豐富家長和孩子的日常生活,通過親子共讀,感受家庭的溫馨與快樂,幫助孩子愛上閱讀;通過繪本的視頻講述與表演,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多元化,和更多家庭、伙伴分享快樂;同時宣傳優質繪本,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繪本,享受繪本、創作繪本。”王立軍表示。
此外,借此契機,中國繪本展幫助威海市落地了“最美繪本館”,威海市圖書館改造建設1000 平方米的繪本閱讀空間,對中國繪本展征集的優秀繪本圖書進行收藏。繪本館為小讀者和繪本創作者、教育工作者、編輯等提供了國內外繪本、漫畫、插圖、連環畫及相關創作、研究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一年一度一步步邁進的中國繪本展,也成就了王立軍參與策劃、組織的2021、2022 央視首檔中國原創繪本系列節目——中國最美故事繪,生成中國孩子的“定制書單”,征集親子講繪本和繪本劇表演視頻,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通過央視這個國家的媒體平臺,來推廣中國原創繪本,每年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七巧板節目推出十期“中國最美故事繪”。節目通過作家談創作、專家講閱讀、小讀者的繪本表演、畫家教繪本等多種方式來全方位推廣中國繪本。該節目通過央視電視大屏和央視頻新媒體客戶端滾動播放等多個平臺的廣泛影響力,助力中國原創繪本的社會化推廣工作。
一步步走來,歷經十年的中國繪本策展旅程,王立軍不由感慨:“作為一個從業30 年的老少兒編輯,有幸親歷了中國原創繪本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再到精的艱辛歷程。作為中國繪本展的主要策展人和活動組織者,有幸參與創建了這個中國原創繪本的專業大展,并通過這個展覽,實實在在地去推動中國原創繪本的創作、教育和出版。中國繪本行業,就像一個龐大的機器,需要業界同人共同努力,我希望我能成為這個機組中的一滴潤滑油,能夠使它的運轉更加柔順。”
走過十載的中國繪本展,凝縮呈現了百年中國繪本的風貌。在“2020 年繪本展威海展”上,展出有中國古代卷軸畫、版畫、布書等中國古代繪本作品40 余部,雖然在形態和內容上都難與現代繪本的定義匹配,但作為連續敘事的圖畫故事,已然有了繪本的雛形。
王立軍清晰地記得,在策劃中國繪本展的過程中,熊亮、阿甲、王林等繪本創作、閱讀推廣隊伍中的重要成員都提供了各類信息的幫助。尤其是熊亮告訴他,曾在日本看到一本20 世紀20 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兒童圖書作品。王立軍在商務印書館同人的幫助下,在倉庫里真的找到了這部作品,也正是這些前人的嘗試,為孩子們的默默付出,印證了我國童書早已有之的觀點,而且精美程度不亞于當今。
事實上,自2013 年中國繪本展啟動以來,就多次在展會上完整呈現百余年中國近現代適合兒童閱讀的眾多優秀漫畫、連環畫、插圖和繪本作品。就以2013 年第一屆中國繪本展的展品來看,1949 年以前的中國繪本作品,有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東郭先生》,張光宇的《西游漫記》,豐子愷的兒童漫畫等,在王立軍看來,這些作品“既是我國連環畫、漫畫的代表作,更是本土繪本的雛形,是具有開拓性的作品”。
1949-1980 年的展品中,有劉繼卣的《鬧天宮》、賀友直的《胖嫂回娘家》、王叔暉的《西廂記》等名家的經典之作。這一時期中國雖尚無現代意義上的繪本,但有眾多的為兒童創作的連環畫、漫畫。王立軍表示:“新中國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國原創漫畫、連環畫發展的重要時期,專業兒童出版社和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優秀童書,它們大多數運用民間藝術手法,或以版畫、剪紙、年畫等形式,或以國畫水墨及工筆重彩,以連環畫、漫畫的藝術形式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1980 年至今逐漸出現了現代繪本,80 年代俞理的《老鼠嫁女》、于大武的《哪吒鬧海》、90 年代劉巨德的《九色鹿》、楊永青的《神筆馬良》等,之后的蔡皋的《桃花源的故事》、朱成梁的《團圓》等等,這些堪稱一代中國讀者的美好的童年記憶的精品,作為相應階段的展品也悉數再現風采。
中國繪本展展覽的當今中青年畫家的優秀繪本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像熊亮、九兒、翱子、黃麗、彎彎等等。
作為中國繪本展的主要策展人和活動組織者,身處中國原創繪本的發展變化現場,王立軍如何看待十載繪本展策展和落實的現實意義?它又將如何與繪本出版和閱讀推廣的實踐發生關聯?

20世紀80 年代俞理的《老鼠嫁女》是我國最早的繪本之一
“文學、藝術領域內,任何一個品類的持續繁榮發展都離不開展覽、獎項評選的支持,繪本展的策劃、繪本的評選正意在提升它的影響力和關注地位。”王立軍如是說。十年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中國繪本已經被納入中宣部、文旅部、中國美協等的動漫項目評審中,繪本畫家不但能夠獲得相應的榮譽,還能獲得可觀的資金扶持,鼓勵了出版社和作者加入發力。其次,這類評選是藝術生態中很重要的一環,能夠促進作者的創作參與和水平提升。再者,隨之涌現出的各級各類評選的獎項,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媒體宣傳的方式,經此篩選出家校認可的優質書單,對出版繪本作品的銷售和推廣都有益處。
而就中國繪本展自身來說,王立軍認為其最有價值的地方,是“看到輝煌的過去”,更是“看到最美的現在和未來”,“最初幾屆中國繪本展,我們以回顧經典、致敬經典、傳承經典為主,搜集整理了幾百幅精美的百余年的中國原創繪本、漫畫、連環畫作品,讓孩子、家長、老師、學生、編輯、作者看到了輝煌的過去;到近幾屆,我們以展示新作為主,征集、評審、展覽展示近五年出版的中國原創繪本,讓我們的孩子看到我們中國最美的繪本”。也正是借由中國繪本展這一極具代表性的縮影,他看到了中國原創繪本發展的迅猛和蓬勃之勢,“在歷屆中國繪本展的展覽中都能看到,特別是這十幾年,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繪本的創作、出版和閱讀都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在這條繁花似錦的成長之路中,王立軍也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繪本的發展,也是文化藝術的發展,不用操之過急,徐徐漸進,穩步前行;也不要閉門造車,更不能固步自封。”
相比國外繪本發展幾百年的歷程,中國繪本的成長之路確實只能算剛剛起步,引進眾多優秀繪本,學習國外創作、出版及繪本教育和推廣的經驗是業界共識。但學習并不意味著照搬全收,對此王立軍指出:“這個學習,不光是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還要去精心研究。因為國外繪本發展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也走過彎路,怎么不再重復錯誤、不再走彎路,是我們要引以為鑒的。”面向國內原創繪本的未來發展,不急不躁、精雕細琢、不急功近利是他認為應該謹記的三個關鍵詞,“繪本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題材也是廣泛的,我希望藝術家們多用我們中國的藝術手法去講述美麗的中國故事,去為我們的下一代打磨一本本繪本精品,用‘中國原創’造就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