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希
(九江市文化館,江西九江 332000)
潛臺詞是介于人物動作與人物內心活動間的表達方式。潛臺詞有彰顯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凸出人物的角色性格等作用,但前提是戲劇表演者對潛臺詞的高效處理,也對戲劇表演者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見,潛臺詞不僅是戲劇人物形象塑造的關鍵部分,更是考驗戲劇表演者專業能力的標尺,值得深入研究。
要求戲劇表演者熟練自如的處理和潛臺詞,確保各表演環節與情境的自然烘托及過渡,幫助觀眾理解表演所表達的內涵,起到深化劇情與情感共鳴等作用。戲劇表演主要按照劇本的主線進行發展,臺詞的目的性較強,直接影響劇情的推進。戲劇表演者為到位的呈現出劇情,需發揮潛臺詞與肢體語言及情緒等各表演構成要素的協同效應,以達到理想的戲劇潛臺詞效果。潛臺詞的表現方式多樣化,利用有效的方式去處理潛臺詞,利于優化表演形式,實現表演者情感寓意與內心活動的到位呈現,促使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品質刻畫得更加豐滿,避免讓觀眾產生突兀感與跳脫感,最終在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
潛臺詞涉及角色性格特征與語言特征兩類。從語言特征入手分析,語言特征在劇本創作初期便進行了設定,在表演全程與創作初期保持一致,將有濃厚行動力及情感色彩的潛臺詞融入劇本中,豐富語言的表現力,賦予人物更加鮮明的性格特征等形象。潛臺詞在復雜劇情方面的影響更大,能夠豐富角色的張力與生命感,為劇本注入靈魂。從角色性格特征入手分析,表演者需深入了解角色的身份背景和閱歷等情況,以到位的把握角色性格特征,結合背景資料,在人物性格塑造的過程中融入更多特點,對表演者把握潛臺詞及戲劇風格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潛臺詞語言有性格化與情感化及行動性等特點,在戲劇表演中,通常利用性格化潛臺詞構建角色行動,情感化潛臺詞構建角色關系,行動性潛臺詞突出人物矛盾,如下所示:一是呈現角色行動。性格化的潛臺詞是戲劇對表演者而言,準確的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能夠在舞臺上向觀眾呈現出最完美的行為表達,并不一定需要大量的語言描述,可以運用肢體語言展現該人物的性格。這一種潛臺詞讓觀眾切實地感受到表演者自身所蘊含的表演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將劇本中并沒有用語言描述出的內容完美的進行展現,呈現出舞臺表演者的高超演技。但觀眾對戲劇表演的要求較高,注重舞臺環境與劇本及表演者功底的有機整合。作為戲劇表演者,需在行為與神韻等方面多加練習,通過對潛臺詞的到位抒發與表演中行為的塑造,積極影響整部戲劇表演中角色的行動關聯。二是呈現角色關系。戲劇表演對表演者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肢體語言的配合度及協調性要求較高,生硬的語言與機械的行為動作,會直接影響戲劇的表演效果。尤其是戲劇表演中的潛臺詞表達,不僅要體現在行為動作方面,還需在臺詞的處理及情感的投入及人物關系的理解等方面下功夫。表演者的情感表達是否真摯與貼合劇情及人物形象設定,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程度的情緒帶動及這是屬于心靈上的沖擊。潛臺詞更多是利用情感化的方式進行表達,其表現形式、使用方法,直接影響到了整體舞臺給人的作用力。作為表演者,在表演之前應該準確的了解到本次戲劇中不同的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通過潛臺詞本身所展現的情緒內核在最短時間內讓觀眾融入劇本所創作的情緒范圍中。由此可見,在進行人物關系塑造過程中,潛臺詞的重要性可謂是不言而喻,這也是舞臺劇在表演和組成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影響到戲劇好壞的關鍵因素。三是,將人物矛盾呈現在觀眾的面前。靈活運用潛臺詞,可豐富戲劇角色的思想活動,體現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促使潛臺詞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應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戲劇表演者在舞臺上需充分掌握潛臺詞的含義,融合劇本創作的時代背景與環境等,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人物間的糾葛等復雜關系,促使潛臺詞的行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角色間的糾葛復雜關系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構成戲劇、更是主導情節中產生矛盾的關鍵因素,在進行表現時,需要立足于一個戲劇本身的情節內容,并且有效地組織好戲劇中不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把握好戲劇本身所呈現出的情感糾葛、沖突矛盾的,這也是情境預設中的重點內容,更是戲劇表演的開端,要求在舞臺表演中戲劇表演者應明確把控人物關系這一關鍵的表演核心。
語言并不能夠完全地體現出個人的內心真實想法,也沒有辦法毫無保留。當戲劇表演者無法完全表達心中之所想時,就需在特定的環境下,揣摩潛臺詞表達的內容。由此可見,潛臺詞也是想說不能說的話、想說說不出口的話、想說不敢說的話。潛臺詞可以用簡短的字句來表達內心的想法。一是想說不能說的話。將生活中遇到的事直白的運用語言進行闡述,不利于放大劇情的藝術感染力,會設計一些潛臺詞,并通過潛臺詞的語調和語氣等發揮作用,以此充分體現出戲劇語言的特性,積極拓展表演者的舞臺表演空間。如《廬山戀》作品的“周筠”一角,作為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在廬山游覽時與耿樺相遇,兩人心生愛慕。但在傳統封建的時代,不能直接表達出對耿樺的愛意和思念之情,以體現出周筠含蓄的性格特征。為了增強表演的可看度,會設計一些潛臺詞。如周筠在小樹林里看見耿樺在讀英語,她便故意躲在樹后面,大聲重復著耿樺說的英語原文:我愛我的祖國。觀眾從英文的潛臺詞中,也直觀地感受到了周筠對耿樺愛慕的心理。二是想說說不出口的話。不同劇情中的語言都是難以啟齒的,如感謝類似的話不說大家也明白,但需要一些藝術性的表達方式,而潛臺詞是一個最佳的載體。耿樺因與周筠頻繁接觸而被傳訊和審查,女主角聽說后內心極具悲傷與不安。在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周筠推開窗看見耿樺在屋外淋著雨,并深情地望著她,這時周筠說著潛臺詞:不,我不能害他。為了不再讓耿樺受到審訊,周筠雖然行動上是灑脫的關上窗戶與燈,但卻在不停地流淚。“不,我不能害他”的潛臺詞,飽含著周筠對耿樺深切的愛,為了這份愛和耿樺的人身安全,決定放棄見耿樺。如果讓周筠將自己的想法平鋪開來,用密密麻麻的話語表達自己對耿樺的不舍和心疼,會直接破壞意境,無法營造意猶未盡的效果,也使得女主角的表演空間被壓縮。三是想說不敢說的話。如革命戰爭時期等特定的年代背景下,有些話不能說也不敢說,直接威脅自己的身份和生命安全,通常需要角色深藏自己的想法。但在表演中為了讓觀眾讀懂劇情,需要利用潛臺詞做藝術的表達處理。如《廬山戀》的作品處于“文革”時期的年代背景,人們的思想封建,對于頻繁接觸的男女主角,受到了審查與傳訊的對待。周筠在家等了很久不見耿樺來,便到他家里去找耿樺,周筠用鏡子反射光線,可是從屋里走出來的不是耿樺,而是他的母親。當周筠得知耿樺被帶走后,頓時天旋地轉與思緒萬千,但只說了一個字:啊。這個“啊”里蘊含著五味雜陳,意味更加深刻。處于開放的年代,對于“文革”時期的封建管理沒有過多的了解,但周筠的潛臺詞卻給觀眾無限的想象,過多的語言陳述,會對觀眾的思維帶來干擾,使得觀眾對動蕩年代的背景及周筠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有錯誤的解讀。由此可見,潛臺詞在處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表達方面更加貼切。潛臺詞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意義突出,是構建戲劇沖突與事情的進展及人物角色塑造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關鍵要素。要求戲劇表演者充分掌握潛臺詞的含義,深刻把握劇情的人物關系和矛盾關系,掌握人物形象塑造對表演者在演技等方面的要求,盡可能地理解和發揮潛臺詞的作用,以通過表演到位的傳達戲劇的深刻內涵。
精簡的語言更利于呈現戲劇表演的深刻內涵。在舞臺戲劇表演中,舞臺表演受時間的限制,劇情安排緊湊,表演者空隙的時間少。在此背景下,要求戲劇表演中運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形式推動劇情發展,充分體現出劇本創作的內涵及戲劇中角色的情感。要求創作者在設計潛臺詞時,盡可能地給表演者提供更多直接與簡練的表達形式。如在《雷雨》中,周樸園對繁漪說:你應當聽話!命令語氣的含義,突顯出了周樸園在家中的權威地位,也輔助塑造了周樸園的人物性格特點。要求表演者根據人物塑造的需求,合理調整臺詞的停頓和語氣等,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戲劇表演中的情境創設,涉及人物關系與時代背景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內容,作為外化的語言形式,潛臺詞有揭示戲劇中特定情境的作用。在劇本創作中,大量運用破折號或留白等手法。通過這一內容可以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適當的潛臺詞,能夠幫助劇情更加具有魅力,同時展現出緊扣思想內容等一系列作用。
戲劇表演中的潛臺詞表達形式相對鮮明飽滿,能夠到位呈現出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復雜的人物關系。要求戲劇表演者深入挖掘潛臺詞的內涵,促使戲劇的語言表達更加富有生命力及感染力。在戲劇表演中為充分表現出角色的內心想法,可通過潛臺詞的特征,運用精煉潛臺詞的聲調與語氣和停頓等,清晰地表達出角色形象,這是潛臺詞研究過程中不能忽略的主要部分。在當下的劇本創作中,需要對潛臺詞進行進一步的處理,盡可能做到確保生動化以及直觀化的處理,其目的是確保戲劇表演者在舞臺上能更好地去呈現出劇本上潛臺詞的預期效果。
對于潛臺詞來說,需通過各種形式到位呈現出人物的性格,如利用潛臺詞彰顯出人物的語言和配飾及穿著等性格的方面。如曹禺先生的《雷雨》戲劇作品,“繁漪”角色是封建婚姻中典型的犧牲品,深愛著周家大少爺周萍,但最后卻嫁給了周家老爺周樸園,亂倫關系相對復雜,但繁漪始終有著屬于自己的追求,夾雜著更多的脆弱和不甘。曹禺先生筆下愛的繁漪角色是憂郁的,將穿著“鑲灰花邊的旗袍”的繁漪,比作是“一朵綻放在滿園暮色里的黑色玫瑰”,能夠深刻感受到繁漪身處封建家族中的痛苦和不甘及掙扎及失望。在戲劇表演中,潛臺詞是最能夠突顯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的。要求戲劇表演者在表演前認真研讀劇本,深入分析與理解潛臺詞,讓整個戲劇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和立體。
塑造方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利用舞臺技巧塑造人物的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巧妙的設計舞臺情境,深化戲劇人物的情感與特點,以此展現出更加新穎的形象。在現代舞臺戲劇表演中,利用舞臺情境表達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也是潛臺詞常見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二是表演者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要點,尤其是含蓄的人物形象特點,對舞臺戲劇表演者在處理潛臺詞方面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戲劇表演中需減少刻意和機械的表演,尤其是在戲劇高潮部分的表演,避免情緒過度激動。過于激動的情緒和夸張的表演,難以將觀眾帶入情緒,與劇情相違和,更不利于其他表演者的默契配合。需合理把握表演的適度性,有的放矢的通過潛臺詞拿捏戲劇的人物形象特點。三是要求表演者與舞臺表演深入融合,配合整體舞臺表演。舞臺劇的表演不是某個演員的事情,而是整個表演組的默契配合,包括舞臺的演員與統籌及導演和幕后人員等,需要各環節與各主體服從導演的指揮安排。戲劇表演者需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與導演討論人物表演優化的想法,幫助導演調整劇情表演的方案,確保舞臺表演的成效。利用潛臺詞去塑造人物形象不能主觀隨意,需兼顧整個舞臺的各構成要素。如在多人的舞臺表演中,要求演員能夠帶動表演同伴一起進行即興發揮,為角色注入生命力與靈魂,但需把握表演的尺度,減少對舞臺表演進度的干擾,避免即興發揮變成嘩眾取寵,從而出現本末倒置的問題。由此可見,塑造人物形象與完美地表演完整個戲劇都是尤為重要的。
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利用潛臺詞塑造性格特征,幫助表演者順利完成戲劇表演。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起到補充語言的作用,從而到位的表達出潛臺詞中的性格特征。觀眾在評判表演者的演技時,也會觀察表演者對潛臺詞的處理及運用情況,唯有規范的潛臺詞處理,才能帶動與觀眾的情感交流與共鳴。二是對潛臺詞進行情感化的處理。通過情感化的處理,能促使觀眾在短時間內融入情境中,并且幫助觀眾在第一時間內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并且了解故事情節中展現的復雜情緒,幫助表演者了解人物關系,表達人物之間的興趣。三是潛臺詞本身具有極強的行動性應用價值,豐富呈現出角色的思想活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在戲劇創作中,對于角色形象的塑造,不能忽視對其內心世界的構造。要求表演者加強對潛臺詞的塑造,在戲劇表演中充分彰顯出人物內心的世界。戲劇表演者需仔細分析劇本,不斷閱讀與挖掘角色的潛臺詞,了解潛臺詞對戲劇情節的作用,利用正確的語調和語氣去表現出劇中人物角色的內心世界。唯有自然的呈現出人物內心世界,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讓觀眾切實理解到角色的處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從而加深對角色人物形象的印象。《雷雨》中的“繁漪”角色,其身份是周樸園的妻子,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敢愛敢恨的性格,善于自己做主,即使深受封建婚姻的壓迫,仍有打破封建綱常的勇氣,對待自己想要的愛情更是大膽追求。但是繁漪角色的生活與結局都是悲哀的,在追求想要的愛情時,自己對自身情婦和母親的身份都會感到恍惚。在追求愛情的同時,也拋棄了神圣的母親的職責,人物的結局無疑是悲劇的,也是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繁漪是周樸園的繼室,但繁漪敢于正面向周樸園做出拒絕,語氣與眼神堅定,使其更加肯定自己內心所向往的事物,她不愿做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對自由與自我更加渴望。但繁漪面對周萍,給予了更多的熱情,當周萍厭惡這種亂倫關系時,繁漪卻說道“我的良心不是這樣的”。由此可見,繁漪對于愛人也是自由的,依舊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也能夠感受到潛臺詞在呈現人物內心世界方面的作用。
在戲劇表演中塑造立體的人物形象,要求戲劇表演者加強對潛臺詞的處理和角色內心的情感態度及語言表達與舞臺行動等方面的表現,實現各表演要素的有機整合。潛臺詞是戲劇表演中,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有突出人物關系與反映人物的思想及展示人物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但前提是戲劇表演者充分掌握潛臺詞的處理技巧,了解潛臺詞在戲劇表演塑造人物的作用,促使潛臺詞在提升演技方面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