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研 海之曦 傅永旺 常穩重
1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院護理學院,呼和浩特 010017;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呼和浩特 010017;3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高壓氧治療科,呼和浩特010017;4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護理部,呼和浩特 010017
口渴是指渴望喝水,不一定是生理需要,也可能是一種習慣、口干或者由喉嚨觸發的感覺,是一種多維癥狀[1]。口渴的存在是患者最普遍和最令人痛苦的癥狀,也一直被認為是重癥患者面臨的五大壓力癥狀之一[2]。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neurolog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收治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重癥病房,吞咽功能障礙是一種運動性障礙,它是N-ICU患者常見的一種癥狀[3-5],有研究指出,ICU中有超過70%的患者主訴有強烈的口渴感,通常以咀嚼或吞咽困難為表現,影響患者的進食、進水,而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和口渴的產生[6]。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發生口渴不僅會帶來不適,甚至能夠影響患者疾病的治療、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等。在N-ICU無陪的環境下,護士是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最直接和唯一的照料者,及時發現患者口渴、提供緩解和治療口渴的相關措施是尤為重要的,然而臨床上對于口渴的關注常被忽視[7-10],對緩解和治療口渴的系列措施并沒有統一的規范,其效果也不同。傳統緩解口渴主要是通過棉簽蘸水濕潤口唇的方法,但其存在棉絮易脫落、覆蓋面積小的弊端,故尋求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解決患者的口渴問題很重要。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口渴的大腦皮層回路在解剖學上位于扣帶皮層和小腦內[11-14],水的攝入會刺激口腔黏膜上的三叉神經和舌咽神經的瞬時受體電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產生興奮,通過感覺神經元傳入扣帶皮層和小腦內,從而產生口渴的飽腹感來達到緩解口渴的目的[1,15]。早在20世紀70年代,Mendelson J和Chillag D[15]的嚙齒動物實驗研究證實了冷卻舌頭可以滿足口渴。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其滲透壓與人體內環境最接近,對人體組織無傷害,既經濟又便于患者接受。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冰鹽水噴灑口腔黏膜刺激TRPM8,觀察緩解口渴的效果,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為試驗性研究,選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N-ICU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將符合標準的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編號,分別為001~070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從任意一行任意一列開始向下得到70個隨機數字,將該數字除以分組數2,求得余數,若余數為0,則納入到對照組,若余數為1,則納入冰鹽水組。根據兩獨立樣本比較的樣本量計算公式,兩組樣本量各31例,考慮到10%的脫組率,最終納入對照組、冰鹽水組各35例。(1)納入標準:①入科室3 d內吞咽功能障礙檢查即洼田飲水試驗Ⅲ級及以上的腦卒中患者;②神志清楚的患者;③口渴數字等級評分(NRS)[16-19]≥3分;④年齡≥18歲。(2)排除標準:①對冷刺激不能耐受者;②病情加重轉為意識障礙的患者;③體溫≥38.5℃;④既往有唾液腺疾病的患者;⑤診斷為糖尿病、干燥綜合征的患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患者(或家屬)同意加入本次研究,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顯示,人口學資料、吞咽功能障礙等級、NRS、口腔唾液pH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試驗前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每天按照下列流程進行試驗,并分別在試驗開始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16:00進行口渴程度評估和口腔唾液pH值測定。
2.1 、對照組 采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即無菌棉簽蘸生理鹽水濕潤口唇及舌面,4 h蘸一次,連續進行5 d。
2.2 、冰鹽水組 將2~6℃的冰鹽水裝入象鼻噴壺,張口困難者協助打開口腔,直噴噴灑口腔黏膜,順序為口唇-左、右頰部-上顎-懸雍垂-舌面-舌下,4 h噴灑1次,1噴∕部位。象鼻噴壺每1噴量約為0.1 ml,完成1次試驗,除去口唇,口腔內將有約0.6 ml的冰鹽水,噴灑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連續進行5 d。
3.1 、口渴程度 采用NRS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的16:00對患者進行口渴程度的評估。該評分表將口渴程度用0~10個點表示,患者挑選1個數字代表自己的口渴程度,0表示為不口渴,1、2、3表示為輕度口渴,4~7表示為中度口渴,8~10表示重度口渴。
3.2 、口腔唾液pH值測定 口腔唾液pH正常值波動在6.6~7.1之間,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的16:00,使用一次性塑料滴管吸取舌下混合唾液1 ml,然后滴入pH測試筆的電極端,讀取數值即為口腔唾液pH值。
4.1 、干預階段 成立6人研究小組,均為護理責任組長,班次均為白班和夜班,試驗前進行規范化培訓。嚴格控制冰鹽水溫度,研究小組成員組成兩人組進行量表評價,若發生嚴重分歧,則需第3名小組成員介入評價或者進行小組討論。
4.2 、數據整理階段 使用試驗登記本及時記錄資料,每周對資料進行核對。所有數據采用Excel表格軟件錄入,并雙人進行查錯、補漏、核對,以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對NRS與口腔唾液pH值進行相關性分析。
兩組試驗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較顯示,兩組均未使用利尿劑、阿片類等藥物,其中供氧方式、張口呼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估量表第二版(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出入量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試驗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較
干預后,試驗結束兩組患者比較結果顯示,NRS、口腔唾液pH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試驗結束兩組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結果比較
對照組NRS與口腔唾液pH值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RS與口腔唾液pH值呈負相關(rs<0,P<0.05),且呈中度相關(∣rs∣≥0.4),見表4。

表4 對照組35例吞咽功能障礙患者NRS與口腔唾液pH值相關性分析
冰鹽水組NRS與口腔唾液pH值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RS與口腔唾液pH值之間出現了負相關(rs<0,P<0.05),且大多呈中度相關(∣rs∣≥0.4),見表5。

表5 冰鹽水組35例吞咽功能障礙患者NRS與口腔唾液pH值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中,入選標準為吞咽功能障礙Ⅲ級及以上的腦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人數比為3∶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齡50歲以下的患者4例,50~70歲之間的患者36例,70歲以上的患者為30例,可見本研究中老年人居多。中度口渴患者為9例,重度口渴患者為61例,其比例為1∶6.8,表明重度口渴患者居多。口腔唾液pH值<6.6的患者38例,占54%,說明患者口渴時口腔唾液pH值不在正常范圍內,且偏酸性,越口渴口腔唾液pH值越低,酸性越酸。而本研究中患者口渴程度并沒有受到吸氧方式、張口呼吸、利尿劑的使用、APACHEⅡ評分、出入量的影響。這與VonStein M等[20]的研究結果類似,口渴與性別、年齡、呼吸形態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口渴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常與口干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觀感受和口腔癥狀[21-22]。本研究試驗第5天干預結束,吞咽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冰鹽水噴灑口腔黏膜緩解口渴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諸多研究者發現冰飲、冰棒、冰塊等可以緩解患者的口渴[7,23-28],張小雪[29]的研究中將0~6℃的冰滅菌用水噴霧應用于經口氣管插管能聽懂普通話的口渴患者,有效地緩解了口渴,而且并沒有相關研究顯示冷刺激口腔會影響體溫和身體不適。對于腦卒中患者,發生吞咽功能障礙可能與腦卒中患者大腦受累的部位有關,雖然神志清楚,但是吞咽功能障礙不能進食進水,患者常通過分泌唾液做吞咽動作而緩解口渴,但只是暫時性的,長時間發展還會加重口渴口干的發生。此外,急性腦卒中發生醫護人員的關注點都在評估、診斷及黃金時間的用藥,忽視了患者的口渴口干,患者本身也因突發疾病而忽略了自己的口渴。臨床使用的補液中,滲透壓與人體內環境最接近的是生理鹽水,對身體無傷害,每天按時使用冰鹽水噴灑口腔黏膜,可以解決醫護和患者忽略口渴的問題,而且每次冰鹽水的噴灑量約0.6 ml,不會造成患者的誤吸和嗆咳,對于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緩解口渴是比較好的選擇。
本研究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NRS與口腔唾液pH值之間為中度負相關,患者NRS越低,口腔唾液pH值越高,表明隨著患者口渴程度的緩解,其口腔唾液pH值越趨于正常值。本研究干預第5天試驗結束,對照組無輕度口渴,中度口渴4例,重度口渴31例,試驗組輕度口渴33例,中度口渴2例,無重度口渴;對照組口腔唾液pH值<6.6有34例,口腔唾液pH值在6.6~7.1之間僅有1例,試驗組口腔唾液pH值<6.6有4例,口腔唾液pH值≥6.6有31例。而且,對照組中、重度口渴的35例患者口腔唾液pH值<6.6約占97%,試驗組輕度口渴的33例患者口腔唾液pH值≥6.6約占89%,可以看出,口渴程度越嚴重口腔唾液pH值越小,反之,口腔唾液pH值越趨于正常,患者的口渴程度越輕。可見,通過口腔唾液pH值是可以判斷出口渴嚴重程度的,這樣對于意識障礙不能表達的患者評估口渴可能會有一定的幫助,該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口渴通常用強度和痛苦來描述,有時與口干有關,稱為口干燥癥[11]。當患者口渴時,口腔唾液的分泌不夠充分,不能夠有效濕潤口腔黏膜,口腔唾液流速減慢,酸堿度往往更酸性[30],也就是說越口渴口腔唾液的酸度越大。2015年,Moon等[31]進行了一項關于口渴、口腔狀況及唾液pH的研究,在干預結束15 min后將酸度檢測紙放在舌上,待吸收唾液后與標準色比對,唾液pH值越低,酸度越大,表明口腔干燥越嚴重,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唾液酸度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無顯著差異,這與以往的結果有一定差異。產生這樣的結果可能與口腔唾液pH值監測的時間不同有關,也可能與使用的檢測試劑有關,酸度檢測紙的比色結果是肉眼評估比對,可能會導致評估人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差異。本研究是在每天干預前進行效果監測,時間統一,此外,本研究使用的pH測試筆可得出小數點以后的兩位數值,較酸度檢測紙的結果更加直觀和方便。
冰鹽水以噴灑的方式作用于口腔黏膜,刺激了口腔黏膜上的三叉神經和TRPM8,從而緩解了口渴,達到了緩解吞咽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口渴的目的。同時通過監測口腔唾液pH值,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口渴情況。此外,雖每次冰鹽水噴灑量較小,但范圍可涉及到整個口腔,臨床使用既經濟又便捷,是值得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