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對民辦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了“六個要求”。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落實以習近平總書記“六個要求”為主的教學思想,并在教學中,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幫助高校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文章重點對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教師提出的“六個要求”教學理念進行實踐研究,通過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來進行“六個要求”的實踐教學,以促進教師思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六個要求”;民辦高校;思政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1-0033-04
在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重點強調了“六個要求”教學理念。所以,高校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通過實踐“六個要求”教學理念來提高學生的思政學習水平。相對高校其他課程來說,思想政治教學具備較為獨特的特點,且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中承擔著培養高校學生智育和德育的任務,同時也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是學校開展德育教學的重點。所以,貴州民辦高校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需要充分地將“六個要求”融入實踐當中,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并提高高校進行思政教學的效率。
一、政治要強,把握課堂總基調
隨著我國新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已步入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是由多種形式組成,且具備高互動和多傳播途徑的特點。而對較強思維和較大好奇心、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接受能力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已成為自媒體時代中最為活躍的主體,高校教師在接受自媒體的同時也在進行自媒體的傳播,但因為自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中,無法有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這對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的高校學生來說有著較大的影響,并且也會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1]。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可體現出其本身具備的屬性,承擔著智育和德育的教學任務。所以,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進行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并在教學中堅定自身的觀點,這樣可幫助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
在新時代背景下,自媒體本身具備著一定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但學生在接收自媒體信息時,會出現多方面的沖擊。尤其是高校學生在進行思政教學知識學習中缺少一定的認知,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思政教學知識中涉及了較多的價值觀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對思想政治教學知識點的學習中會出現較大的沖突,從而使高校學生在學習中出現較大的問題。并且,高校學生在學習中,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內生活,對社會的接觸并不多,所以,相對來說,高校學生缺少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在面對不良信息時,無法及時進行分析,無法正確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點,對學生自身的價值觀點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學生將思想政治教學當作單純的思想教學,從而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接受度,使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無法保證在教學中進行德育和智育教學目標的實現[2]。
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導向,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時,可通過使用教學案例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并在案例設計中,教師可針對案例中的正面和負面問題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正面和負面的內容。同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反面案例和正面案例的教學,這樣可幫助學生區分事物的好壞。各種負面影響的存在是正常的,負面影響的存在,可幫助學生進行問題根源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選取具備負面內容和正面內容的教材,可幫助學生從多種角度中來進行問題的思考,并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允許學生提出質疑和反駁,同時,教師在傾聽學生觀點的同時,應及時給予一定的回應和指導,這樣可避免學生陷入思想誤區,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家國情懷主要指個體對國家和民族所表現出的情感,并且這種情懷可以分為個體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認同感。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家國一體”,并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像愛自己一樣愛國家,這種文化的傳承也塑造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在中國人心中,國是由不同的小家組成,同時也是一個大家,對于祖國,每一個人都要從心里愛戴。家國情懷的根本在我國的歷史和文化當中,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根本[3]。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家國情懷被賦予了較多的思想內涵,并且通過不同時期人們的傳承,激勵了更多的人。所以,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具備較高的精神涵養,同時,教師心中需要時刻以家國為主,從而成為家國情懷的引領人。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為主要的內容就是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思想。在高校進行思政教學是使學生掌握國家時事政治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承擔起立德樹人和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的責任,在思政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同時,教師本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情懷,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情懷的熏陶。
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時刻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主,并將大愛的大情懷融入國家和民族當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學中需要樹立正確的觀點,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使其將家國情懷融入實踐生活中。同時,思政教師還需要將自身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人才。
思政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學中提高自身責任的擔當能力。敢于擔當是對自己的事業負責。思政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樹立正確的責任心,同時,需要深入了解家國情懷,這樣才能提高自身所具備的文化自信。思政教師還需要充分掌握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過程,并將自身的家國情懷融入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當中,這樣可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想,通過教學育人的方式來報答國家,在自我價值提升的同時也需要豐富自身的內涵。
三、思維要新,善用情景模擬
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媒體信息的普及使學生在學習中缺少一定的自主學習、思考能力,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過于依賴網絡,無法對問題進行反思和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只對信息進行傳播是遠遠不夠的,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利用思政學科所具有的優勢對高校學生的素養進行培養,并使學生擁有一定的責任心和創新意識。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通過利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并將其中的知識點與時代的特點進行結合,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真實感受時代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同時,教師在進行情境模擬教學中,并不只是讓學生對一種問題或答案進行思考,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多種角度來對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思考。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可改變學生過于依賴網絡的情況,使學生在學習中敢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幫助學生形成全新的意識,從而更加深入地進行思政學習,同時,還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個體。
四、視野要廣,有學貫中西、貫通古今的知識儲備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理論中,其多次強調思政教師需要具備較大的視野。教師所具備的視野對教學中的格局有著較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宏觀性,并且,教師在思政教學中需要具備較寬廣的視野,這樣才能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思政內容具體化,這樣可對思政教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一定的延伸,提高學生對學習思政課程的興趣,并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學生的接受性。思政教學內容包含著較多的時代性以及發展性,所涉及的知識點非常豐富,所以,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開闊自身視野,并在熟練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之后,進行其他類型知識的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
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具備較強的理論能力以及育人能力,并主動地進行新知識點的學習,對自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進行提高,這樣才能為學生進行更加專業的思政教育。視野較廣主要是需要教師具備較多的知識儲備,并且需要對中西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這樣才能在進行思政教學中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從思政整體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不論是中國歷史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思政教材中都多有體現。所以,思政教師需要參與較多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的培訓和學習,并掌握較多的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點,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專業性教學。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層面,并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思考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五、自律要嚴,堅守道德底線
教育是具有道德性的活動,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幫助他人和關心他人,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具備道德智慧。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智慧,才能幫助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育人是最為直接的教育方式,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言傳身教,而進行言傳身教的前提是注重自律。以往優秀教師的經驗中表明,最重要的是在道德中的自律,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建立良好的教師道德。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生活與教學進行聯系,在生活和教學中注重對正能量的弘揚。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對教學素材的整理中進行德育教學的體現,可通過對多媒體的使用來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信息的掌握,不能盲目地跟隨。在對信息的選擇中,因為高校學生多數是住校情況,學生并沒有太多與社會直接接觸的機會,致使學生在進行信息的分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媒介素養上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幫助學生合理地使用自媒體信息,并將自媒體信息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在進行信息接受時擁有一定的理性,幫助學生利用多種方式來對信息進行有效判斷[5],在進行信息的傳播和評價中需要站在公平的角度,認真對信息進行分析,不能隨波逐流,在面對他人的評價中,通過冷靜的角度來看待,不能隨意發表自身看法,在進行信息收集時,需要控制自身負面情緒的發泄。高校學生正處于敏感時期,在面對一些事件時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正確地對學生德育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正確地對負面情緒進行控制,或者是通過合理的方法來進行宣泄。雖然自媒體是一種虛擬的平臺,但并不是學生宣泄負面情緒的途徑,不能因為自身情緒而隨意在平臺進行負面信息的宣傳,更不能因為自身的情況來詆毀社會和群體。
六、人格要正,提升課堂吸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理論中重點強調,擁有一定的人格才能具備較大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中擁有高尚的人格,并通過高尚的人格來吸引學生,用真理的力量來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理論知識來幫助學生學習,可在教學中起到一定的表率,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敬重、喜愛的人。在傳統的思政教學中,因為教材本身具備較強的理論性,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運用講述的教學方式,并且在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使教師在教學中擁有較大的權威性。在教學中,教師主要是以灌溉式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但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感受,并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教學方式已出現較大變化,通過多方面的信息整理途徑,有效地改變了教師的權威性地位,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和諧起來。
在面對新時代的變化,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改變教師和學生間嚴肅的教學環境。新時代背景下,不同的信息為學生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當學生所接受的信息與教師教學的價值觀相同時,可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且在這一階段中,學生也會接收到與教師教學不同的信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這種問題的存在,將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教師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在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和觀點時,需要認真地進行解答,并且允許在教學中出現不同的觀點。在傳統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固定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越來越向多元化發展,且在一定的領域中,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已經超越了教師本身具備的知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是以自身的教學方法為主,會導致課堂變得呆板無趣,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面對新時代的變化,教師不能過于墨守成規,要與時代進行結合,積極地吸收新時代的信息。在教學時不能過于依賴教材,而是需要主動地進行自媒體學習,并對教學方式和觀念進行有效完善。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教師可與新時代的特點相結合,通過多媒體的技術來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中,遇到不了解的新技術或新名詞時,教師應虛心向學生請教,并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這樣可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升教師的教學實效。
七、結語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貴州民辦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六個要求”的實踐,可有效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在教學中有效貫徹“六個要求”教學理論,并根據這一理論來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對自己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反思,這樣可更加有效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使教師成為綜合能力過硬的思政人才。
參考文獻:
[1] 武曉霞,劉國輝. 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深度融入學生黨建工作[J]. 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21,23(12):22-27.
[2] 劉鎖霞.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二十年研究回顧[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0):94-96.
[3] 張瑜. 新時期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索[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8):48-49.
[4] 韓雨穎. 新時代增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政治性的思考[J]. 法制與社會,2020(13):168-169.
[5] 高飛,李友仕. 新時代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 教育與職業,2019(04):104-107.
(薦稿人:杜朝舉,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貴州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六個要求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0ZC07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春艷(1988—),女,苗族,碩士,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