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華
摘 要:近年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越發受到教師及家長的重視,該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有極大的影響。然而,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在課時相對較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無法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良好培養,并且數學思維的形成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學習的狀態。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必須得到重視,這就需要教師不斷自我超越,拓寬教學眼界,融合全面的教學內容及多元的創新型教學手段對學生深入指導,進而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具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一門重點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在面對一些不易理解的數學問題時總會感到不知所措。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對自身的教學形式不斷優化及創新,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其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探究更多的學習方法,逐漸增進思維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一)數學教學發展需求
在教育改革驅動下,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基本明確,要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主導,也是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板塊之一,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相輔相成。尤其是在數學領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只有不斷增進其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把握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大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以此保障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及質量。
(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繁雜,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讓人們在面臨這些問題時尋求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輸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中遇到數學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使其思維體系逐漸完善,進而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活躍學生思維的需要
倘若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就很難理解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導致對學習數學提不起興趣,甚至會產生畏學心理,對小學生全面發展造成阻礙。只有對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力度有所加強,才能讓其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透徹,解題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在學習中做到有章可循,從而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也就有所增強。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措施
(一)創設合理情境,增添課堂趣味性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及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啟發蒙昧之際,認知能力較弱且抽象思維能力發展也不夠完善,特別是在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時,內心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主導,根據其內心需求及個性發展規律為著手點,通過所創設的情境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有趣,注意力全部放在教學中,引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在情境的輔助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奠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基礎。問題拋出后,展開對問教學反思題的討論及探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便會無形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讓其學習成效得以提高。
(二)合理運用圖形,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倘若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固化,無法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談起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所講內容,以學生內心需求及各項發展規律為基準,優化及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成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將圖形納入教學中,作為數學知識傳輸的載體,也可作為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工具”。該種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學成效,學生還能在圖形的輔助下增強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圖形要與所教授內容相匹配,減少教學方式和知識點相沖突的問題。為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教師必須以生本理念教學思想為主導,使其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及自生探究意識。學生在思考及探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就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引導,以此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當公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來尋找圖形算式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以此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及掌握。
(三)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聽說及解題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生數學解題思路方面的訓練,通過各種提問、練習等方式幫助其捋順解題思路,鼓勵學生要善于獨立思考。在教學中積極回答及認真傾聽老師提出的問題,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法與解題思路有大致了解。也就是說,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形成發展的過程。教師提問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的狀態,也是為了將其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因此,教師對問題的提出要具有針對性,利用所拋出的問題和對問題的分析,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被激活,學會如何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此可見,該種借助問題引導分析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很快地對圖形之間的聯系有所掌握,對簡單圖形組合或拆解加以利用,并懂得聞一知十。同時,對于大部分學生都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讓其進行探討,并說出自身的解題思路,最后再由教師逐一進行指導、補充及糾正,不斷為學生捋順解題思路,以此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的良性發展。
三、結語
加大與教學過程之間的關聯,才能使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從教學中我們能夠發現,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同時,也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設了便捷的條件。教師應借助多種創新型教學方法,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強化數學思維能力,并根據其內心需求及個性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最終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進而為學生日后學習生活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美蓮.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些思考[J]. 新課程·中旬, 2017, 000(012):251.
[2]王彩紅.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路徑思考[J]. 好家長, 20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