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博群
[摘要] 女性盆底是支持子宮、陰道等重要組織的器官,其健康與否直接影響排尿、排便功能以及性生活質量。妊娠分娩是許多女性都會經歷的一個特殊生理過程,而產后則極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作為一種保守療法,其作用逐漸受到臨床與患者的認可,但這類療法種類眾多,其作用機制如何,對疾病產生的效果均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文章就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康復治療的作用機制及其研究成果進行闡述,包括運功療法、物理療法、中醫療法等內容。
[關鍵詞]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盆底肌肉生物反饋訓練;中醫療法
[中圖分類號] R71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13-0187-06
[Abstract] Female pelvic floor is an organ supporting uterus, vagina, and other important issues. Its health directly affects urination, defecatio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sexual life.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is a speci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that many women will experience, and postpartum women are prone to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a conservative therapy, and its role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clinical and patien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such therapies. The mechanism of their action and their effect on diseases nee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iseases.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re expounded, including exercise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Key words]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biofeedback tra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妊娠和分娩是引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disease,PFD)的主要因素,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及老齡化進程的發展,我國PFD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因此該疾病逐漸成為了一項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PFD對女性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干擾患者的家庭生活,這一系列的變化最終會給整個社會造成一定的勞動力負擔與經濟負擔[1]。產后盆底康復治療(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是指恢復、改善或重建受損盆底功能的一系列康復治療技術。產后42 d是骨盆底康復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盡早介入康復治療對于PFD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
1 PFD的危險因素與流行病學
當前,醫學界對PFD的發病危險因素及具體機制仍未形成統一定論,且在部分細節處尚存在爭議。多數學者認為,PFD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臨床研究表明,分娩、雌激素水平改變、子宮切除史、肥胖程度、陰道內乳酸桿菌含量、腹壓增加情況等均是引發PFD的因素,且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
受人口老齡化及二孩政策的影響,我國的產婦年齡有所提高,PFD的發病率也呈現增高趨勢。由于我國人口呈現多樣性,各地區社會經濟、生活習慣、環境差異顯著,因此關于PFD的流行報告結果較為不一致,這也有可能與調查對象選定、調查方式、問卷內容、疾病評估標準有關。有學者對安徽省黃山市農村婦女PFD流行病學特征展開調查,發現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這兩種年齡的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50歲的患者人數最多,而20~30歲的人數最少[3]。有學者對酒泉市某區的女性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000名接受調查者中有30.50%存在PFD,其中壓力性尿失禁與盆腔器官脫垂的患者分別占16.25%、14.25%[4]。由此可見PFD的發病率在女性人群有較高的發病率,且以壓力性尿失禁與盆腔器官脫垂為主。
2 盆底康復治療的理論基礎
正常的女性盆底功能維持需要結締組織、神經及肌肉三者的相互作用。提肛肌由恥尾肌、髂尾肌、坐尾肌組成,70%屬于Ⅰ類肌纖維,剩余為Ⅱ類肌纖維,其是對盆底支持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肌群。此外,會陰淺橫肌、坐骨海綿體肌、球海綿體肌及肛門括約肌四組肌肉在盆底中起控尿作用,這類肌肉以Ⅱ類肌纖維為主,Ⅰ類肌纖維為輔。Ⅰ類肌纖維通常負責盆底靜息狀態下的支持功能,當其肌力下降時則會出現漏尿、盆腔臟器脫垂等癥狀。Ⅱ類肌纖維則負責盆底動態條件下的盆底支持功能,若其肌力下降則會出現性功能障礙、難以控制排尿等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陰道壁組織膠原含量會逐漸下降,這將導致肛提肌裂隙加大甚至斷裂,左右側恥骨直腸肌無法對稱,盆底肌生理橫截面面積縮小,肌肉出現纖維化跡象,最終盆底與尿道周圍肌肉的張弛功能下降,盆腔器官支撐力不足,形成PFD[5]。當前,臨床治療PFD的方案可大致分為手術與非手術兩種。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可進行中尿道懸吊和經腹恥骨后尿道懸吊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可進行陰道前后壁自體組織修補術、中線筋膜加固術、陰道前后壁網片/移植物加固術。但需要注意的是,手術通常較為適用于重度PFD患者,并且盆底結構的恢復并不等同于功能恢復,因此許多接受手術的患者仍然需要接受系統化的后續治療。
3 PFD康復治療方法
3.1 運功療法
運動療法包含主動、被動運動、徒手運動以及機械運動等內容,屬于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治療方法主要通過功能訓練及手法治療來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計劃可以有效強化機體攝氧能力,促進全身與局部的血液循環,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敏程度,提高肌肉收縮能力,因此較為適用于PFD[6]。
3.1.1 常規盆底肌訓練? 凱格爾(Kegel)訓練是常規盆底肌訓練中的典型代表,該方法可操作性強、方便快捷,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Kegel訓練法主要通過有意識地主動收放盆底肌群來達到治療效果,即要求患者主動收縮會陰部、尿道以及肛門肌肉,5~10 s/下,稍作放松后再次重復收縮動作,15 min/次,2~3次/d,訓練可在站立、平臥、端坐時進行,但需要提醒患者訓練時避免腹部、臀部或大腿肌肉同時用力,以免影響訓練效果?;颊呓涍^統一的操作方法訓練后可以鍛煉受損肌細胞的神經支配,加強括約肌收縮與恥尾肌支撐功能,從而進一步強化盆底肌收縮力,最終達到改善尿道、加強盆底肌肉與肛門括約肌力量的效果。臨床往往將Kegel訓練與其他治療方法聯用,有學者的研究顯示,予以盆底功能障礙患者Kegel訓練聯合電刺激治療,6個月后有87.56%的患者恢復正常肌力,盆腔器官脫垂率從80.10%下降至36.32%[7]。
3.1.2 瑜伽? 瑜伽(Yoga)起源于古印度,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瑜伽鍛煉是一種以調節身心平衡為核心思想,通過身體操作、呼吸調節來達到鍛煉效果的訓練方法。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與研究,臨床發現瑜伽可應用在多種疾病當中,例如尿失禁、高血壓、肥胖、疼痛癥等。產后瑜伽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盆腔血液循環,通過活動身體各個肌肉來豐富其神經營養,令盆底肌肉更具彈性,從而強化子宮收縮能力。有研究顯示,產后6個月,相較于單純采取常規治療的產婦,加用瑜伽鍛煉的產婦的盆底肌纖維收縮壓明顯更高,且盆底功能評分(PFDI-20)與生活質量評分(WHOQOL-BREF)也更為理想[8]。這說明瑜伽可以有效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
3.1.3 其他方法? 為達到收縮鍛煉盆底肌肉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建議患者進行排尿中斷法訓練。排尿中斷法需要患者在每次排尿時將過程分成幾個步驟,即“排尿-收縮-排尿-收縮”,在進行鍛煉時應當注意用力技巧,避免過度收縮臀部、大腿、腹部肌肉,從而讓盆底肌肉獲得充分的鍛煉。該方法可以通過重復訓練逐步幫助患者建立條件反射,使其膀胱獲得有效刺激,進而強化神經中樞調節功能,提高大腦對于尿意的警覺性,從而預防或改善尿失禁癥狀。目前臨床對于該種方法的研究較少,有學者對產婦進行主動膀胱功能訓練,其分娩后的排尿時間、排尿效果均明顯優于常規組[9]。
手指指示法是一種通過手指來感應引導收縮力度的鍛煉法,患者首先需要將雙手用肥皂清洗干凈,然后將食指輕輕放入陰道內,圍繞手指有節律地收縮盆底肌肉,使用手指感受收縮的力度,收縮5 s后慢慢放松,休息5 s后再次重復收縮動作,每天鍛煉3~8次,持續鍛煉4周。有研究表明,手指指示法便捷易行,且不需要借助工具,操作性高,能夠提高盆底肌的肌力,進而減輕尿失禁癥狀[10]。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每個患者的手指長度、重量、橫截面直徑都存在較大差異,患者的手消毒水平、理解能力也不一樣,這些因素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在推廣手指指示法時應當充分了解患者的個人情況,對其進行充分的指導后才能開展。
3.2 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是指利用電、光、磁、聲等自然界與人工的物理能量治療疾病。這類物理作用可以在人類機體中發揮出的明顯的生物效應,例如:①促進人體血液微循環,提升局部組織的血運與營養,加強細胞組織活性,促進代謝產物或毒性物質的排除,加快傷口愈合,減少炎性細胞因子;②通過抑制神經系統來控制大腦皮層中的病理興奮灶,進而起到鎮靜、止痛、解痙攣的作用;通過興奮神經系統起到治療神經麻痹、肌無力的作用。
3.2.1 陰道啞鈴訓練? 陰道啞鈴是一種由高級醫用硅膠制成的器材,其外形與常規啞鈴相似,兩端各有一小球,不同規格可適應不同的訓練需求。在使用陰道啞鈴時,產婦需將其置入陰道,隨后循序漸進地提升啞鈴重量,通過有規律的陰道肌肉收縮來達到鍛煉盆底肌的目的。有學者研究顯示,采用陰道啞鈴訓練后,產后PFD患者的盆底肌肉Ⅰ、Ⅱ類纖維疲勞度和肌電值均獲得明顯改善[11]。這是由于陰道啞鈴訓練能提供的額外阻力,加強訓練力度;同時,陰道啞鈴兩端球內的鋼珠滾動會產生一定的撞擊力,可以刺激盆底肌,提高盆底肌張力,促進盆底組織器官的恢復。
3.2.2 生物反饋治療? 生物反饋治療是指利用盆底及生物反饋治療儀測量PFD患者的肌電信號,同時通過盆底肌圖像、聲、光信號來進一步引導盆底肌收縮。該方法能夠在將人們平常難以察覺的生理信號充分強化,進而予以適當的加工,再反饋給機體[12]。生物反饋治療的主要作用機制是能夠有效訓練患者的肌肉功能,同時重建其條件反射,因此對于肌源性PFD有較為突出的應用效果。有研究顯示,60例產后PFD患者經生物反饋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達81.70%,其肛門阻塞感、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等癥狀積分均明顯降低,且直腸肛管壓力差、肛管松弛率提高[13]。這說明該治療法能夠有效治療盆底障礙性便秘,改善患者的肛門肌肉與直腸肌肉的協調性。
3.2.3 電刺激治療? 電刺激治療通過盆底電刺激治療儀實現,該技術使用電刺激原理來刺激盆底支配的神經與肌肉,進而強化盆底肌的收縮功能。電陰部神經刺激屬于盆底電刺激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方法之一。自發性肌肉收縮無法實現募集快速傳導神經纖維誘導骨骼肌肥大,而陰部神經電刺激的作用機制則正是使用電脈沖傳播直接刺激盆底肌反射收縮,進而激活逼尿肌抑制性反射弧,故其治療針對性較好。有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經電刺激治療后,其子宮縮復不良、子宮脫垂、子宮后傾后屈以及陰道壁膨出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單純應用Kegal訓練的對照組[14],這表明電刺激在PFD治療中具有良好的療效。
3.2.4 磁刺激治療? 磁刺激技術于1998年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下用于尿失禁的保守治療。磁刺激在我國起步較晚,當前臨床尚未大規模地應用。該技術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干預手段,因此安全性較高。從作用機制來看,磁刺激能夠產生動態電磁脈沖,刺激神經纖維,達到去極化產生神經沖動的效果,進而誘導所支配的盆底肌進行收縮。盆底神經末梢及運動終板經過反復的刺激后,盆底肌肉的力量即可加強。國外有報道,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經過16~32次的磁刺激康復治療后,緩解率可達72%~75%,并且患者的性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但是,國外一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顯示,女性在產后60 d內預防性使用磁刺激技術后其盆底肌力并未增加。還有國外學者對磁刺激與電刺激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經90 d的治療后,接受磁刺激治療的患者中有40%癥狀減輕,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國外學者Yamanishi經過隨機對照試驗后也表示支持這一結論,并且進一步提出觀點,即盆底神經對于磁刺激的敏感性更強,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疼痛感更低。有學者的研究顯示,產后PFD患者經過12周的磁刺激干預后,其盆底肌電測評得分明顯高于在家庭自主進行盆底肌鍛煉的患者[15]。磁刺激治療PFD的效果還需要臨床運用更多的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由于該技術的成本高昂,臨床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因此其應用效果尚未有較為統一的定論。
3.3 藥物療法
有研究顯示,雌激素是盆底支持組織的靶向器官,對于減輕PFD癥狀具有重要作用。該物質的主要作用機制如下:雌三醇可在泌尿生殖道產生生物作用,促進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細胞持續增生,進而使其表面出現角化,提高黏膜下靜脈叢的血流量,大幅度加強結締組織的新陳代謝能力;新生血管在此作用下可以更快的生成,傷口愈合速度也有所加快,最終患者的陰道壁彈性提高,盆底肌力量增強;此外,雌激素在尿道平滑肌刺激α-腎上腺素時能夠提高這一作用的敏感度,從而改善尿道括約肌的功能,減輕PFD癥狀。有研究結果顯示,40例PFD患者接受盆底康復治療儀聯合雌激素治療后,其盆底肌力分級、底功能障礙問卷(PFDI-20)評分均明顯優于單純應用盆底康復治療儀的患者[16]。
3.4 中醫療法
近年來,中醫療法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臨床,其在各類疾病中均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PFD屬于“陰挺”“陰脫”“陰菌”范疇,病理機制是婦女產后腎氣、氣血耗損,以致中氣不足,失于固攝或下焦運化不利,因而出現臟器脫垂、陰道松弛、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問題[17]。在治療PFD時,臨床通常會將中醫療法作為其他盆底康復治療的補充手段,在制訂治療方案時傾向于多元化組合。
3.4.1 針刺? 針刺屬于中醫的傳統治療方法。中醫認為,根據經絡腧穴理論取穴來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能夠調節營養神經、改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女性在產后通常處于氣血虧虛的狀態,還可能伴有血淤等問題[18]。因此,中醫在施針時通常會選取督脈中的百會、大椎、命門等穴,實現貫通陰陽脈絡的效果。從現代醫學理念來看,針刺可以反復刺激大腦皮層,對維持機體各項反應的平衡具有積極作用。針對產后PFD患者,中醫施針時主要選取腰骶夾脊穴(脾俞、肝俞、腎俞、次髎等),針刺這類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補中益氣的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產婦的不同問題予以施針,如體質虛弱與腸胃功能差的產婦可以取穴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從而調補肝腎、健脾益血、調理機體。有學者的研究顯示,在進行常規盆底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可以使PFD患者的癥狀積分明顯下降[19]。
3.4.2 中藥? 中醫治療PFD以補腎固陽、健脾益氣舉陷為主要原則。舉宮湯由黨參、黃芪、白術、菟絲子、陳皮、金櫻子、柴胡、升麻組成,具有升陽固表、補中益氣、理氣和胃、升陽舉陷、補腎陰腎陽的效果。有學者的研究顯示,52例PFD患者服用中藥舉宮湯3個療程后,其盆底肌力分級與性生活質量指標均顯著提高,這說明中醫藥在治療PFD方面療效確切[20]。有學者表示補中益氣湯對盆腔器官脫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方由黃芪、益母草、黨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白術、枳殼組成,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看,該方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提高盆底支持組織膠原含量來增強其對盆底器官的支持作用。相關研究顯示,PFD患者經過補中益氣湯聯合生物電刺激治療后,其陰道收縮電極值、陰道動態壓力、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明顯優于單純應用生物電刺激治療的患者。
3.4.3 艾灸? 艾灸是中醫學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性強、簡便易行的優點。該治療方式應用了中醫中的“溫通、溫補、溫熱”效應,通過熱刺激與藥物滲透來達到調整臟腑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免疫功能的效果。艾灸時可選擇關元、中極、腎俞、膀胱俞等穴位,操作時將艾條懸放在穴位上方2~3 cm處,每處灸4 min,每隔1 d治療1次。有學者的研究顯示,在生物反饋+電刺激的基礎上聯合艾灸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組Ⅰ類肌力,同時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評分明顯降低,這說明聯合艾灸治療PFD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盆底肌康復治療[21]。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PFD患者經過艾灸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后,其前壁膨出例數、后壁膨出例數明顯比單純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患者少[22]。中醫學認為,女性產后PFD的形成與腎氣不足、帶脈失約、下元不固、正氣內虛有關,這些因素會導致使胞官無法回縮,其臨床表現則為陰道松弛、盆腔器官脫垂等。《傷寒論》中有描述,艾灸具有益氣固脫、升陽舉陷的作用。關元穴屬于任脈,對該穴位艾灸可以起到固本培元、溫腎益精的效果;隨癥狀再取腎俞、膀胱俞等穴,艾灸則可對這些穴位相關經絡產生溫熱刺激,進而起到溫腎助陽、調節膀胱氣化作用。
3.4.4 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是中醫的常用治療方法,將其應用于PFD治療可以發揮出熱效應與物理刺激作用,促使機體毛細血管擴張,達到行氣活血的作用;同時,治療方法可讓藥物透過肌膚直達病灶,因此局部藥物濃度較高,生物效應強,最終提升盆底的肌力。有學者使用蛇梅散對PFD患者進行中藥熏洗,其組方為蛇床、烏梅、赤芍、黃芪、苦參、黃柏、土茯苓,由水煎煮過后外洗,40 min/次,1次/d。該方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澀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經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達93.33%[23]。此外,有學者使用中藥熏蒸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PFD,患者經1個月的治療后,其盆底肌肉肌力明顯優于單純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小組[24]。
3.4.5 其他療法? 推拿是一種能夠調節人體生理、病理狀態,進而預防或減輕疾病的治療方法,其主要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表面特定部位來產生生理效應,具有無創、療效確切、痛苦小、成本低的特點。有學者予以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進行推拿治療,手法以按揉、點按、震顫法為主,位置選取在腰骶部、腹部、下肢,3次/周,隔天進行1次。經過10周的治療后,患者的1 h尿墊試驗漏尿量以及盆底肌收縮指數均明顯優于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95.0%。穴位注射是一種將針刺刺激與藥物性能有機結合起來的治療方法,通過穴位的滲透作用,以加強藥物效果,發揮出協同作用。有學者對產后PFD患者進行穴位注射治療(選穴八髎),經治療后發現,其盆底肌力4~5級的比例明顯高于另外兩組(單純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組、生物反饋組)[25]。同時,該方法的遠期療效也較為突出,隨訪6個月發現,接受穴位注射治療的患者的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明顯少于干預前。
4 PFD康復治療研究的不足之處
當前,臨床治療產后PFD的康復方法眾多,但仍有三個問題尚未得到重視,或是形成統一定論。其一,產婦盆底肌康復的時間、療程及具體方案;其二,產后PFD的遠期療效的評估標準;其三,如何提高產婦產后PFD康復鍛煉的依從性[26]。
當前臨床并沒有對盆底肌鍛煉的具體開展時間、療程及方案形成統一看法;同時,產前與產后開展盆底肌鍛煉的效果是否存在差異,不同強度的盆底肌鍛煉對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有什么影響,這類問題均需要開展進一步的對照研究進行討論。有學者予以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同強度的盆底肌鍛煉,從中了解如何指導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選擇恰當的盆底肌鍛煉強度[27]。這類研究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嘗試,但是受研究樣本少等局限,證據等級較低,因此還需要研究人員在未來開展這方面的專項研究。
臨床經驗表明,產婦早期開展盆底肌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提升盆底肌力,減輕PFD癥狀。但是這些治療方法的遠期效果探討得較少,缺乏大量樣本研究[28-29]。隨著產婦的年齡增長,其陰道壁組織膠原含量會逐漸下降,盆腔支撐力也會隨之下降,這些治療方法在未來是否能減輕這類癥狀,其效果如何評估,這些問題均尚未形成系統化的標準,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PFD的治療方案類型眾多,涵蓋運動、物理、中醫、心理、健康知識宣教等多個領域。除重度PFD患者需要考慮采取手術治療以外,針對輕度、中度PFD患者,臨床通常應當根據患者的生活特點、個人體質及經濟條件來靈活選擇盆底康復治療方法。在進行治療時,還應當注重多類方法的優勢,取長補短,兼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從而制訂出安全高效的康復治療方案。在面對家庭經濟有限及個人精力有限的患者時,可以優先選擇凱格爾療法,這種療法無需借助工具,只要是正常進行產后休養的患者都可以自行安排訓練,實用性較強。當前,中西醫結合是臨床治療疾病的未來趨勢,中醫與西醫具有不同的治療理念,將二者結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補作用。因此,在面對盆底肌力下降程度高且常規運功、物理療法預后不佳的產婦時可以選擇生物反饋技術聯合中藥湯方進行治療。其中,服用中藥湯方可以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提高其免疫力,起到升陽固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作用,為機體接受物理治療打下良好基礎;生物反饋技術則可以針對盆底肌產生物理作用,即重建其條件反射,兩種治療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可達到互相促進、互相發揮的協同效果。此外,有研究顯示在孕前進行凱格爾訓練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與肛門括約肌的力量,進而最大程度降低產婦產后發生PFD的概率。因此,臨床在進行PFD運功療法的研究時,可以從孕前預防的角度作進一步的研究,了解孕前什么時間展開訓練、訓練頻次會對預防產后PFD產生最優效果。這是該領域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前治療PFD的方案眾多,但是該疾病在我國仍然呈現出高發病、低就診率的現象,這與我國女性對疾病知識掌握水平低下、社會關注度低有關;而從臨床的角度來看,當前醫院面對PFD多采用的是補救性治療,且受各類客觀因素影響,治療措施較為碎片化,患者的依從性不高[30];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患者自身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預防意識與產后自我鍛煉意識。因此,未來臨床的研究除了注重PFD的治療技術以外,還應當提高治療方案的系統性,讓患者獲得更為完整、精細化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周艷梅,羅穗豫,劉慶慶.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20,47(18):83-85.
[2]? ?周麗婭.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陰道分娩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的改善評價[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4):369-370.
[3]? ?朱蘭,婁文佳.中國女性盆底康復現狀[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0,12(10):3-4,8.
[4]? ?朱蘭.中國女性盆底肌肉鍛煉的狀況與未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33(1):19-20.
[5]? ?朱麗娟,江華,朱開欣,等.產后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盆底肌力特點[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24-27.
[6]? ?徐曉聰,呂紅芳,方笑愛,等.針對性盆底康復措施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婦女盆底肌力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9):1634-1636.
[7]? ?陳汝君,盛嬋,陳亞萍.盆底肌鍛煉對改善產后女性盆底功能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9, 28(1):25-28.
[8]? ?王利葉,黃然,李利娜.孕期瑜伽訓練對初產婦產程時間、盆底肌力、疼痛及會陰側切率的影響[J].青島醫藥衛生,2020,52(2):95-97.
[9]? ?游丹丹,孔青,付珍,等.主動膀胱功能訓練對剖宮產患者術后排尿功能的影響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0, 28(3):67-68,85.
[10]? 陳桂園,吳玲玲,黃利全,等.盆底肌訓練改善婦女尿失禁癥狀短期及中期療效Meta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0,42(3):265-270.
[11]? 饒云霞,陳新生.陰道啞鈴盆底肌康復訓練對初產婦盆底功能障礙及性功能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9,28(7):109-112.
[12]? 李軍莉,張亞紅,孫欣.產后盆底肌綜合康復治療對盆底神經肌電生理及盆底肌功能康復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5):738-739.
[13]? 黃文莉,劉秀珍.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研究[J].吉林醫學,2020,41(1):244-246.
[14]? 凌琳,王文艷,張妤,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訓練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安徽醫學,2019, 40(8):862-865.
[15]? 文紅蕾,鐘惠蓮,劉寧.盆底功能性磁刺激聯合凱格爾運動治療產后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7):95-98.
[16]? 葉南芳.盆底康復治療儀聯合雌激素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20):76-78.
[17]? 郭青戈,陳思超,黃飛翔,等.中藥聯合穴位刺激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11):73-75.
[18]? 侯明敏,洪小山,段紅麗,等.艾箱灸與針刺配合盆底康復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9, 40(S1):65-67,71.
[19]? 王小婷.盆底康復聯合針灸治療對氣虛證產婦產后盆底表面肌電評估的影響觀察[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9.
[20]? 楊丹丹,李富成.舉宮湯聯合盆底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執業藥師,2018,15(1):18-20.
[21]? 汪紅娟,章麗英,徐緯.艾灸聯合盆底康復緩解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20,19(9):56-58.
[22]? 王桂梅,祝建華,李春蘭.中藥聯合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儀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5):29-31.
[23]? 馬玉芳,吳彩霞.蛇梅散熏洗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60例[J].陜西中醫,2010,31(7):794-795.
[24]? 張旭紅.盆底肌訓練聯合中藥熏蒸在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系統醫學,2019,4(6):138-140.
[25]? 余璟瑋,陳卓偉,鄭泳霞.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尿潴留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0,52(3):148-150.
[26]? 周艷娜,甘桂萍,張偉華.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0,43(5):393-397.
[27]? 周云,程建云,張莉,等.盆底肌肉生物反饋康復鍛煉方案在不同類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2):285-287.
[28]? 許敏.盆底康復訓練聯合生物電刺激治療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盆底功能障礙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 27(4):47-50.
[29]? 諸小麗,孫云,胡欣欣,等.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9):73-76.
[30]? 唐虹,張瑜,游麗嬌,等.盆底康復治療儀結合中醫辨證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12):2346-2350.
(收稿日期: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