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紅
摘 要:“語感”和“素養”是語文學科始終不能脫離的關鍵要素,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擬定語文教學方案時,必須將“素養”和“語感”擺在突出位置。本文從培養語感和素養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應用學科要素、應用課后習題等培養方法,為小學語文教學指明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素養;培養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關注到學科導向,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素養。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深挖教材素材的潛在價值,著力培養學生語文語感與素養,方可體現小學語文教學價值。
一、應用學科要素,提升閱讀能力
當前教材編排強調“要素”的作用,語文教學中注意“要素”的價值,將課文“要素”作為編排教學方案的核心,教師方可明白“教什么”,學生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語文“要素”可能包含基礎知識、能力要點等多個方面,融合在每一篇課文的字里行間,提升語文教學的層次性。學生在多樣化的針對性訓練中,潛移默化鍛煉個人能力,吻合語文素養的培養原則[1]。
以《慈母情深》一課為例,教師課文中的細節因素,探索細節中的不同,并作為對比教學的切入點。例如,利用課文中描繪母親背部、身體、眼神的詞句,圍繞這些細節因素設計教學環節。這些詞句中包含多個“我的母親”,在“我的母親”前后則是母親神態的細節描寫。教師嘗試調換“我的母親”位置,讓學生親自朗讀調換后的效果。隨后將“我的母親”全部去掉,讓學生朗讀并體會去掉后的效果。這種調換或者刪除“我的母親”的方式,實際上利用了對比思想,讓學生討論改動之后的效果,相比于改動之前存在哪些不足之處。通過對比教學,學生深刻理解作者詞句安排的用意,認識到如何更好地表現母親艱辛疲憊的神態。隨后將下文中關于母親拿錢給孩子買書的情節引入其中,進一步凸顯《慈母情深》的課文主旨,學生明白如何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講授《父愛之舟》課文時,將課文中體現父愛的場景集中在一起,讓學生表達對這些場景的感受,并將感受寫在場景篇章的旁邊。學生更愿意表達對課文篇章的感受,理解深刻到位。
二、應用課后習題,強化應用方式
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習題是一筆寶貴的礦藏,教師若能充分利用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的寫作手法,并練習寫作手法,與語文語感和素養的培養目標相契合。例如,語文教材文本中包含很多靜態和動態意象,借助這些意象感受到風景的魅力,體會作者使用寫作手法的目的,更好地理解作者寫景表達的情感,個人語感與審美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2]。
在《古詩詞三首》的課后作業中,讓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動態與靜態描述內容,領悟詩句中蘊含的美好形象。該作業題引導學生對比動靜態描繪手段,對動靜態手段有初步的認識。《四季之美》一課的習題中,給出了多個句子并要求學生朗讀,體會這些語句描寫的精妙之處。這個習題強調結合上下文閱讀文章,學生在《四季之美》課文氛圍內閱讀練習題中的語句,總結語句中使用的描繪風景的手段,體會不同描寫方式的魅力。在《鳥的天堂》課后習題中,指出“課文描繪了兩個時間段鳥的天堂形象”,并讓學生自己總結兩個時間段內天堂景象的特點。這一類作業題融合了對比手段,讓學生對比清晨和傍晚時分下,鳥的天堂的具體區別,對動態靜態描寫的不同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月跡》課后習題中,讓學生找出《月跡》中個人印象最深刻的詞句,總結這些詞句的寫作方法。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符合要求的詞句,在品讀語句的過程中培養個人的語感,領會作者描寫手法的深奧之處。在《習作》一課的作業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深刻、感興趣的風景意象,并通過文字表達這種意象。這一作業題推動學生運用描繪手法,鼓勵學生自主練習。由此可見這些作業題目涵蓋了語文教學的“讀”過程,以及由“讀”到“寫”的轉化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通過讀寫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三、強調閱讀意義,注重閱讀導向
教材閱讀范圍終究有限,課程標準說明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課外閱讀不能天馬行空,小學生自主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存在一定困難,未必吻合培養語感和素養的基本要求。教師應當意識到課外閱讀的意義,合理界定課外閱讀材料范圍。
以《少年中國說》為例,這篇文章的創作與歷史背景關聯密切,通過歷史背景認識到課文的主旨,體會到梁啟超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教師結合《少年中國說》的主旨,展示反映當時歷史背景的圖片,幫助學生多角度認識文章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從背景角度切入,深刻理解梁啟超先生字里行間的情懷。關于愛國題材的教材文本還有很多,教師遴選與《少年中國說》主旨接近的文本內容作為課外閱讀材料,并在課上向同學們展示,作為本次課程的課外作業。通過課外拓展閱讀,對《少年中國說》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體會到文章背景的重要意義,更好地定位文章中的情感,提升個人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不能脫離正確方向的指引,始終強調語感和素養的關鍵作用,圍繞“語感”和“素養”兩個關鍵詞擬定教學方案,吻合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依.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師課程決策探究[J].漢字文化,2021,(15):101-102.
[2]段懷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