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建設得到了一定完善和優化,這對提高城鄉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設施未完善、教學理念較傳統、教學模式較單一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迎合新課改要求,注重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習中打好習作基礎,拓展學生的習作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使其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結合日常生活以及當地區域特征,搜集更多的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作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兩大板塊,寫作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綜合體現,在語文教學中的整體地位頗高。在現代化教學中,無論教師、家長、學生對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寫作方面也有很強的思想意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反觀農村小學習作,與城市教學相比天壤之別,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無趣,寫出來的內容千篇一律,流水賬、假大空,嚴重缺乏素材的積累和生活經驗,在習作中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在農村地區學生的閱讀量較少,生活節奏慢且單調,缺少習作興趣的激發。因此,想要提升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整體質量,需要教師耐心指導,結合實際生活引導習作思路,在觀察中積累經驗和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習作水平。
一、轉變教學理念
農村教師將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和轉變,不僅能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還能提升教師開展的語文習作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語文習作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課堂中學到符合自身發展的語文習作知識和技巧,進而不斷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此外,創新教師教學理念,是引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學生制訂針對性語文習作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語文習作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教師在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語文習作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過程中,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2]。因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教師要重視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在課堂中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不斷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習作水平。
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須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想表達,敢表達,樂于表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教師應該做到目光慈祥,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即使學生的表達詞不達意,言不由衷,也要適當給予鼓勵。小學生在這樣環境里快樂成長,就容易對學習充滿向往,對表達充滿興趣。
(二)優秀作品熏陶
選擇適合農村小學生閱讀的書籍,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閱讀興趣和感悟能力,使他們從小就有文學創作的沖動。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師要做小學生的楷模。挑選一些教師自己發表在報刊且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品,分享創作時的思考和創作后的體會。學生就會像自己的老師一樣堅持寫出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這樣做,不僅增添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積累,一舉多得。農村小學生視野不夠開闊,寫作文時經常不知如何表達。給學生閱讀同齡人寫的優秀作文,讓他們認識到寫作文其實并不難,寫文章不是大人的專利,小朋友同樣可以寫出優秀的作文。由此對寫作產生自信心,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充滿期待[3]。
三、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可以積累詞匯和語句,還有另外一項重要功能,那就是培養語境意識和語感。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習作當中摸索出文章的結構、層次等方面的素養,有助于在今后的閱讀活動當中更好地對一篇文章進行剖析,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閱讀的缺失導致習作的困難,在寫作文時,有很多學生因為寫不出來,就會參照教師教的模板進行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見解。內容缺失、下筆困難是小學生中常見的問題。甚至有些學生為了使自己的習作水平有所提升,走一些“捷徑”,參考一些作文示例、作文書中的內容,看到一些好的句子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引用在自己的作文內容之中。這樣的行為是不可采用的,寫出來的內容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后語,缺少個人的真情實感,內容并不生動感人,反而顯得非常生硬、死板。因此,在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趁熱打鐵以主題形式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籍,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學習更多習作方面的技巧。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課本中的內容為核心,帶領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4]。
例如,在學習完《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紅色革命書籍,如《雷鋒日記》《小英雄雨來》《誰是最可愛的人》《地道戰》等圖書,讓學生能夠走近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沒有革命英雄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和諧生活,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自然流露,結合所學知識再加上閱讀課外讀物,會增加知識的積累,情感上會更加豐富,只有在這一階段提高對閱讀的重視度,學生在后期會厚積薄發。當然,有了閱讀量的積累習作便不在話下,閱讀量的增加會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將語文習作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提高學生參與課堂進行語文習作知識和技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完善語文習作教學設施。教師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而這對促進學生語文習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平傳亮.對新時期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55.
[2]慈學智.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知識文庫,2020(16):47+49.
[3]楊惠勤.淺談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0(21):128+130.
[4]蘭松菊.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散文百家,2020(0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