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隨著國家對群眾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視,文化館的場館建設、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以山東省為例,省館、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濱州市、濟寧市等市級文化館甚至區縣級文化館場館展廳設施都達到專業展廳的標準,策展已成為文化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并不斷完善文化館策展體系建設,立足藝術普及,側重引導全民藝術水平提高,逐步建立橫向合作、縱向聯合、面向大眾的文化館策展體系建設,是文化館現階段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全民藝術;文化館策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當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程中,文化館在策展方面相比較其他的公益性文化組織、商業性學術機構等藝術策展場所尚存諸多方面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了全民藝術普及的效能和作用。在目前文化館策展中,給大眾的第一印象是將藝術作品通過策展人組織,并提供展廳即可以稱之為“策展”。其實不然,對藝術品的展覽展示只是策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一、文化館策展的形式和內容簡述
文化館策展與社會性的“藝術策劃”、“展覽展示策劃”相比,更加復雜也更加強調持續性、互動性、獨立性、體驗性,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文化館的策展方向也在向學術性、專業性、多維性轉變。文化策展一般包含:藝術作品的展覽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展示。
二、文化館策展在全民藝術普及背景下面臨的現實困境
隨著當今社會藝術形式和藝術形態地充分發展和完善,“策展”更多的是告知觀者,通過展覽的具體形態表現自我內心的一種思想和情感,傳播特定的價值和理念,并通過展覽這一具體形式,使策展人與觀眾在思想情感上產生共鳴。綜合文化館策展的現狀,筆者認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專人策展人才不足。由于策展人需要的專業藝術素養、展覽展示美學知識甚至相附屬的展覽活動策劃宣傳及布展等多方面、綜合性專業知識較為龐雜,經過系統學習的專業策展人相對有限,在文化館中此類人才更是匱乏。
2)引進高規格展覽數量較少。文化館策展相比較于專業性強、學術水平高、美術理論知識充沛的專業美術館等場館有一定的區別。文化館更注重的是引導全民的藝術普及工作,但隨著人們藝術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館在滿足大眾對高品質、專業性的展覽需求上還存在不足。
3)展覽內容單一,策展多樣化不足。原有的固定思維、模式化的展覽方式目前還廣泛存在于文化館策展工作中,這就限制了在策展方式中探索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的積極性不高,過于概念化、學術性的展覽展示方式不容易被大眾接受,單純的書畫、攝影等藝術形式雖然容易被廣大群眾認可但又會使人覺得重復、單調、沒有新意。
4)受諸多客觀因素制約,品牌化展覽較少。文化館作為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重要文化藝術交流場館,受門類多、大眾藝術輔導面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存在展覽經費有限、優秀作品引進門檻受限、展期時間短、展覽場地不足、數字化設備使用率較低等因素的制約,使文化館在做系列展覽和長期主題性展覽的機會較少。
三、建立文化館策展體系的方式、方法探究
針對以上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結合在文化館展覽部門工作的實際,淺析在新時期文化館策展過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
1)對外,橫向聯合,積極合作引進專業性、學術性強,專業領域認可度高的藝術展覽。當今書畫市場專業性良莠不齊,如何引導廣大群眾對專業性藝術品有正確的鑒賞、鑒別能力,是文化館策展的任務之一。一是與規格高的學術單位合作。二是通過與專業策展人或者策展機構合作。三是與高等藝術類、美術類學校合作。四是積極與其他省市開展藝術展覽活動,搭建文化館展覽藝術交流平臺,“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相互學習,共享資源,共同提高。五是開展國際性藝術展覽合作項目,引導大眾正確的審美方向。
2)對內,上下聯通,縱向延伸,與市、區、縣文化館合作,引進展覽,打通群眾觀展“最后一公里”障礙。隨著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的深入開展,省級規格高、群眾反應強烈的優秀展覽可廣泛與地市甚至區縣的文化館合作,例如山東省文化館策展的“三人行——吳悅石、莫言、楊華山書畫展”與威海市文化館的合作;又如,“‘琴嶼筑夢’青島市群文美術書法作品晉省學術交流展”,積極促進了省、市、區、縣文化館的融合發展,有效提高了全民藝術普及的參與性和廣泛性。
3)廣泛發動群眾,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全民藝術普及率。為廣大的群眾提供展示自我藝術修養和展示的平臺是文化館工作的重要職能之一,定期舉辦具有一定代表性、主題性的展覽活動可以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有利于藝術愛好者獲得認同感,提高自己的精神滿足感。例如,山東省文化館在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國慶節、重陽節等節日期間以節慶主題策展的,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的系列展覽活動。
4)建立品牌化策展機制,提高群眾審美能力,引導全民參與藝術普及的熱情。建立品牌化的策展機制和體系,有利于展覽的連續性和持續性,單次展覽在群眾參與度和影響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期舉辦周期展覽,一方面可以滿足觀眾對于觀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策劃有一定高品質、學術性、高層次的策展項目,有利于打造精致、獨特的全民藝術普及環境。例如山東省文化館積極推出的“聚雅藝術空間”展覽品牌,邀請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家展覽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展期周期為一個月,通過“潤物無聲”的藝術展覽品牌建設影響著廣大觀者的藝術欣賞和鑒賞能力。
四、結語
展覽作為一個媒介,通過作品“說話”,向觀眾傳達藝術家的精神訴求,通過藝術作品作為媒介,與觀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所有的展覽力求創造一個公眾群體、一個對世界萬物的想象。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訴求,文化館在策劃展覽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應不斷推動文化館展覽方式和展覽形式以及展覽內容和對象、合作方式和合作領域的推陳出新,不斷完善文化館策展體系,從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滿意度、認知力和影響力,營造廣泛發動群眾,人人均可受益的良好氛圍,從而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認知水平,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全民藝術普及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展覽作為媒介》? 西蒙·謝赫(瑞典馬爾默藝術學院)
2.《好展覽的標準——從兩篇關于藝術策展的文獻談起》? 于洋(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3.《試論歷史化展覽策展人的價值觀念與策展意識》? 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
4.《清華美術——策展與中國當代藝術》 張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