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意味著人們開始步入“微時代”。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平臺成為成人高校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在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占領網絡主陣地,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不斷進行優化具有必要性。本文結合“微時代”下成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成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建立網絡思政教育長效機制,優化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開設線上思政教育課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激發教育主觀能動性等具體措施,促使成人高校學生在“微時代”下利用網絡技術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微時代;成人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政平臺
引言
當前,以微博、微信、抖音等為主要渠道的微閱讀已經成為成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其中產生的大量碎片化素材也不斷地被引入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環節當中。“微時代”下,這些碎片化素材缺乏內在邏輯整合,容易出現價值引導模糊的情況,難以增強成人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在傳統的思政教育中,因受到教材、上課地點和上課時間的限制,使思政教育的內容也受到一定制約,易出現課堂氛圍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等現象,難以達到思政教育預期效果,也無法保證思政教育的質量。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思政教育模式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借助網絡信息平臺,整合豐富的網絡化資源,實現多元化教學載體發展,與以往老師單方面講解的授課方式相比,增強了趣味性,資源更加豐富,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使思政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1“微時代”下成人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1.1思政教育模式不斷升級
在傳統思政教育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授課模式也較為單一。教師在思政課程中,多以理論知識為主進行講解,學生聽課、做筆記,課程形式較為單調,缺乏靈活多變性,使得一些學生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進行突擊背誦的情況。“微時代”下,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思政教學模式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成人高校工作人員應拓寬思政課程的模式,提升網絡思政課程質量。
1.2新媒體技術范圍擴展
在2016年12月7日舉行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總書記強調在高校思政課程中,應積極運用新媒體,實現思政課程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提升思政課程的時代感與吸引力。通過新媒體、新平臺和新技術的應用,使思政教育得到不斷發展,通過網絡可以加強宣傳,推動思政教育的發展。成人高校還可以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所處區域,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網絡思政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推廣網絡思政教育新模式。比如,可以建立高校網絡文化工作室,設立網絡評論工作室,內容創作工作室,微視頻創作工作室以及教育大數據等,推動成人高校思政工作不斷創新,加強對網絡的運用,促進成人高校網絡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
2“微時代”下成人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2.1成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模式有待提升
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可能出現部分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與教師的互動較少,這種模式不利于提升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甚至可能消磨學生的積極性。在網絡思政教學模式中,很多高校也在慢慢探索,然而還沒有形成很好的狀態。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成人高校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具有利用網絡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因此,通過網絡技術幫助成人高校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人高校應不斷尋求創新育人模式,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效果,促進思政教育的改革。
2.2成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資源不均衡
在思政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數據資源和不同的教學系統使思政教育的網絡資源不夠均衡,為網絡思政教育效果的實現制造一定困難。唯有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均衡和諧,保證各個領域之間的協作運行,才能更好的促進網絡思政課程的發展。然而目前在各個領域之間,網絡教育資源還沒有實現均衡和諧的局面,比如: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結合不夠充分;各個領域之間,資源信息交流存在障礙;部分教師缺乏網絡相關的操作意識等,給網絡思政育人模式造成諸多困難。
2.3成人高校網絡思政師資人員信息化技術有待提升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的模式不同,從特點、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但是當前部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業人員,是從原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隊伍中選拔出來的,缺乏系統的信息化技術訓練,對于網絡教育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足,網絡思想引領技能有所欠缺,大多依靠自身之前執教的經驗、理解和認識為成人高校學生授課,一定程度上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3“微時代”下成人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優化
3.1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成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充分認識到網絡思想教育的價值,重視網絡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意義,對國家的重要性。成人高校可以申請設立專項發展教育資金,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投入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創建線上思政學習平臺,開展線上思政教育活動,加強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融合,相互配合與補充,發揮各自的優勢,使網絡思政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幫助成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成人高校學生。成人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之大,科技的發展之快,網絡思政教育也應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另外,還應考慮到成人高校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了解學生的習慣和愛好,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思政教育觀念,積極探索網絡思政教育,形成豐富多彩、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成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模式。B45724C8-E2E9-435C-A8F0-0CCE0B29B70E
3.2建立網絡思政教育長效機制,優化網絡思政教育內容
成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模式,因此在這種思政教育模式發展過程中應明確教育目標,重視教育的方法。成人高校應充分調研和論證網絡思政教學的效果,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網絡思政教學應循序漸進,制定長效的教學計劃。在確定總的教學目標之后,還應將總目標分為階段性目標,并匹配相應的教學內容,每個階段性教學完成之后應進行線上考核,按照計劃、向著目標,有步驟、有方法的實現網絡教學。比如,可以進行網絡短視頻教學;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推送思政類文章,而不是簡單的將知識點進行羅列;應了解成人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和話題,推送相關的內容,吸引學生進行觀看,通過滲透性、間接性的方式,使得網絡思政教育可以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幫助成人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再如,可以將一些黨史、紅色人物相關故事等,通過網絡推送給成人學生,使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文章,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還可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制作美篇、短視頻或微電影,并融入思政元素,增強成人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3.3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開設線上思政教育課程
新時代下,成人高校的學生在年齡、性格、價值觀等方面已經趨于成熟,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與觀點,如不喜歡灌輸式的講解,對于純粹理論化的知識缺乏興趣等。因此,成人高校思政人員應積極改變傳統授課的思維,結合當前的互聯網和新媒體等新技術,創新思政教學方式,使得思政教學增加時代感和生命力。比如,當前很多成人高校學生都比較喜歡動漫文化,因此可以以動漫文化為切入點,將網絡思政教育與積極健康向上的動漫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出一些動漫文化經典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網絡上,一些流行歌曲非常受歡迎,傳播范圍也非常廣,因此可以將思政教育與網絡歌曲有效結合,創作出紅色教育歌曲,深受廣大成人高校學生的喜愛。在這種形式下,在成人高校學生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還可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在當今“微時代”,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短視頻平臺發展火熱,成為很多成人高校學生喜愛瀏覽和社交的平臺,成人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可以利用這些平臺發布思政教育類的視頻,吸引學生瀏覽與關注;除此之外,還可發布一些成人高校學生生涯規劃、求職應聘、成功人物事跡等相關短視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價值觀,使學生為自己畢業后的生活提前做出正確的規劃。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思政教育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網絡技術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為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與新方向。另外,網絡上的思政資源非常豐富,方便成人高校教師更好的獲取和整合資源,為培養打造高質量的思政教育團隊提供優質資源。因此,成人高校思政課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錄制思政課程,開設網站、注冊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方式,發布網絡思政內容,使成人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來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平臺開設網絡直播課程,實現線上交流互動,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
3.4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激發教育主觀能動性
在不同的成人高校學生群體中,思政教育者應思考,這些學生的需求是什么,并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網絡思政教育。對于低年級的成人學生群體,可以通過制作道德模范標兵、優秀學生黨員、杰出學生風采等視頻采訪或者書寫文章,將優秀學生的事跡以及成長經歷分享給更多的學生,幫助低年級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高年級成人高校學生群體而言,應結合他們戀愛、擇業等方面的需求,為他們推薦一些優秀校友的訪談視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擇業觀;另外,成人高校學生面臨的壓力相對比普通高校的學生更大,因此可為成人高校學生推送一些解壓視頻,幫他們可以緩解學習與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樹立正確的思想和遠大的理想。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是思政課程中的被動接受者。為提升成人高校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與課堂參與性,可以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短視頻制作比賽、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等,使成人高校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挖掘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含義,感受先輩不畏犧牲、為革命無私奉獻的精神,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接受正確的思想洗禮,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結束語
總之,在信息高效傳播的“微時代”,成人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積極轉變傳統授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思政教育。當然,這對于成人高校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和考驗。因此,成人高校思政教育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網絡技術的掌握,全方位、多渠道解決當前成人高校思政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成人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成人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其倫,張麗,宋繼革.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網絡生態環境建構[J].邯鄲學院學報,2019,29(03):121-124.
[2]姜艷.“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模式”探究[J].才智,2021(33):40-43.
[3]馬麗梅.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4):140-141.
[4]騫琨.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10):29-30.
[5]申曉騰,崔金奇.人工智能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嬗變與回歸[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54.DOI:10.13971/j.cnki.2021.11.014.
[6]王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創新的實踐導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2):17-21.DOI:10.19865/j.cnki.xxdj.2021.22.005.
[7]楊婧.網絡直播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3):140-141.
[8]張冬.社交網絡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相應措施[J].科幻畫報,2021(02):140+142.
浙江開放大學 2021 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ZKT-21B08)
作者簡介:韓競輝(1994--),女,山西省陽泉市人,漢,籍貫遼寧綏中,金華廣播電視大學城市服務學院助教,翻譯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B45724C8-E2E9-435C-A8F0-0CCE0B29B7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