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建設共同富裕,我國從建國到現在一共經歷了計劃分配到公平兼顧效率的五個階段的分配制度,在日益富裕的當下,提升工人就業質量成為了重點內容。通過對于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進行研究,能夠了解到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的內涵,并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共同富裕;就業質量;產業工人
引言: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得到財富的當下,我國城鎮居民率先富裕,現階段鄉村的大部分勞動力向著城市發展,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成為了現階段的重點工作的內容。隨著一系列的政策和規章的出臺,讓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產業工人就業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由于存在的問題太多、壁壘過厚,導致有許多的問題沒得到解決。
一、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的內涵
根據黨的十四大的會議發言確定,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此后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讓發展成本更多,惠及全人民,由此得知共同富裕是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黨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F階段,我國的這一政策進入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一系列的發展問題和瓶頸。同時產業給工人的就業質量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主要的體現在了勞動收入在國民整體收入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從15%銳減到了13%;分配格局也呈現出了貧富差距加劇的情況,使得社會保障方面的差距加大,納稅主體有所改變;行業收入的差距過于巨大,由于種種原因導致行業的壟斷性越來越高,壟斷性行業的工資水平正在不斷地提升,而低收入行業的工資水平正在處于低增長階段;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機制沒能夠有效的構建,政府在初次分配環節中的越位和再分配的缺失,導致了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理念相違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過程中具有體制性的障礙,對于社會分配問題的管理力度不夠強,并且管理混亂,沒有做到很好的協調,矛盾激化,使得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1]。
二、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的策略
(一)建立全面的工資增長機制
想要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就需要對于工資的增長機制進行管理。從某一方面而言,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動力就在于有完善的工資增長機制,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能夠助力于產業工人的收益合理性,同時也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和維持產業工人的就業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此滿足產業人員對于提升生活質量的愿景。一方面需要構建出集體工資協商的制度,建立起組織經濟的長效發展,根據產業工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層次的不同,來進行不同的培訓機制,從而帶來不同的就業主體和就業能力,并且需要對于產業工人進行價值觀和工作觀念的有效引導,根據群體的心理特征和受教育程度,來進行道德水平的提升,鼓勵與引導參與就業,并且主動的提升自身的技能。相關的部門需要進行實際的走訪,了解大眾的需要,確定出大眾的需要,并提供相應的幫助。另外,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多模式、多途徑的落實培訓的工作,從而有效的提升就業的質量。
(二)完善社保體系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想要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就需要對于社保體系進行優化,完善城鄉統籌的社保體系,從而有效的保證能夠穩定產業工人的就業,更是國民改革發展成果的具體體現。由于我國的長期城鄉二元結合的問題影響,使得構建出完善的社保體系具有很大的困難,對于產業工人的社保體系,主要的體現在工商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多個方面,由此需要有效的擴大社保體系的覆蓋程度,積極的找尋產業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幫助沒能即使就業的人口帶來短暫的幫助。同時,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規劃,將有條件的地區進行試點,統一城市和鄉村居民的社會保障,提升統籌的層次,管理好社會保險基金,并且有效的帶來一定的法律幫助和扶持力度。
(三)提升就業教育培訓力度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想要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就需要提升就業教育的培訓力度。由于政策、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制約,使得現階段的產業工人的就業觀念和思想意識比較的落后,并不能夠符合社會的當下需要,所以需要進行教育和引導,并且鼓勵對于技能培訓的投資辦學,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觀念和就業能力,并且鼓勵產業人員能夠進行自主創業,建立出符合當下需要的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培養機制和培養體制,從而源源不斷地社會帶來技術性的人才,為實現共同富裕進行人才儲備[2]。
(四)建設易于就業的城鎮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想要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就需要在就業環境方面進行落實,需要建設出宜居易就業的中小城鎮。由于在人口、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使得大型的城市吸收產業工人的能力有所下降,中小型的城鎮就成為了產業工人的就業與宜居的新環境。想要落實這一思想方針,將中小型城市帶來活力,就需要進行擴權強鎮,構建出現有的公共行政體制,從而保證能夠有效的增加鄉鎮的政府經濟活力,并且同時能夠提升鄉鎮政府的社會事務管理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此外,還需要保證能夠完善就業與生活配套設施,不斷地完善鄉鎮的交通、水電、通信等基礎服務建設,并能夠完善文化、休閑娛樂、生態、教育等一系列的設施,保障產業工人的基本生活生產需要。從宏觀的調控而言,需要構建出科學的城鎮體系,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夠發揮出經濟的聚集效應,并提升擴散效益,加強中心城鎮的功能,更好的產生出城鎮帶動的力度,使得產業就業人口能夠積極主動的加入到中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確的體系和空間布局,從而為新生代產業工人的就業和居住帶來良好的社會環境,并且能夠緩解大中城市的人口壓力,使得整體得到共同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共同富裕是我國的本質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開始將目光放置于產業工人的就業質量的提升上,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建立全面的工資增長機制,減少社會貧富差距;完善社保體系,增加產業工人生活質量;提升就業教育培訓力度,提升產業工人工作能力。基于現實的產業工人就業質量的現狀,社會的各個部門還需要大力的投入關注,促進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萬海遠.共同富裕的改革路徑與推進邏輯[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7(03):23-34.
[2]呂依諾,朱喜薇,周曉潔.共同富裕背景下殘疾人就業幫扶政策研究[J].西部學刊,2022(08):45-49.
項目:紹興市哲社科研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就業質量提升研究,項目號145196。
作者簡介:傅華祥(1983.8)男,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就業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