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摘 要:從人才培養的視角來審視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該項教學并未貼近學生、并未體現時代特點,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對此,應當深入分析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結合農村教學特點、學生成長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設生活化的生物課堂教學,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如何構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并提出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農村地區;初中階段;生物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082-0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on the Life-Like Teaching of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LIN Qiang? (Tandong Junior High School, Pingtan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is examined. The teaching is not close to the students and does not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ich leads to a greatly reduc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deep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eaching, student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reate a life-oriented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btain a good learn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explore how to build a life-oriented biology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words】Rural area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Life-oriented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賦予了生物教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也使生物教學精彩紛呈、生機盎然。在新課程改革對初中階段教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的情況下,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搭建生活舞臺,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促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從而真正提高生物教學的時效性。基于此,在當前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下,教師應當注意轉變教學觀念,將目光落在生活化教學上,就地取材,構建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科學化、有效化地教授和培養學生,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1.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的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農村初中教育教學也應有所調整和創新,優化實施,以便真正貼近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及自主探究,理解知識,掌握學科本質,讓他們不僅收獲知識,還能進一步強化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為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奠定基礎。而立足現實層面,對現階段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予以調查分析,不難發現,該項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教師對新課程認識不足
在響應素質教育政策,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當下,全體教職工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內容,以便明確學科教學的新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調整學科教學活動,科學地教授學生。而目前有些教師并沒有正確認識新課程,對其理解存在誤區,認為教學的重點依舊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看試卷分數。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2)未能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生物教學服務初中學生,意在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促進學生各個方面均能良好發展,為將學生培養成為祖國需要的新青年奠定基礎。對初中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情況予以分析,不難發現,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程度有限,不足以與學科知識相匹配,相應地,學生學習比較吃力,知識理解一知半解。為此,農村初中生物教學規劃實施應注意了解學生個性化發展情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便打造趣味化、有效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但現階段某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習慣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向學生灌輸大量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3)農村教學條件較差
在現代化的今天,優化實施初中生物教學應注重運用先進的教學資源,以便呈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一方面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另一方面,具象化處理生物知識,以便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真正理解和吸收生物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但相對來說,農村教育可開發的教學資源有限,難以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活動提供教學資源,相應地,生物教學始終以課堂為陣地,教師基于教材及多媒體課件來口述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讓學生學習知識。這就使得農村生物教學不符合學科特征及學生的發展規律,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倡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創新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初中生物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農村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基于所掌握的生活經驗來學習生物知識、解決生物問題,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增強他們生物學科學習的自信心,未來持續投入到生物教學之中,有效學習,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富生活閱歷、提升個人素質、增強個人能力。從這一角度來講,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可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突出農村生物教學的優勢
以實驗為基礎的生物學科教學需要運用大量的生活素材、自然素材,以便組織學生觀察動物植物、分析生物現象、總結生物規律或者探究生物本質,這樣生物學科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基于此,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優化調整農村初中生物教學,即可充分利用農村地區優勢,或組織學生深入到田間地頭,或組織學生進入森林,觀察生物,實驗研究,如此不僅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被調動,還能夠積極地參與生物實驗,探究生物本質,如此勢必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生活化生物教學的構建是非常恰當的、合適的。
3.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可行性路徑
面對現階段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該項教學逐漸“滑坡”的情況,需要當地教育部門高度重視農村教育,下達教育教學文件,要求校長及教師參與到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來,明確學科教學的新要求,轉變教學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正視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切入點,根據教學要求及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及農村資源,打造生活化的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以便該項教學能夠真正貼近學生,良好地教授和鍛煉學生,促使他們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科素養等方面均能良好發展。
(1)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條件
第一,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在農村經濟水平、家庭環境及父母自身素養等方面的影響下,初中學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個體經驗、學習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在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挑戰的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當注意“蹲下身來”以學生的眼光發現問題;“蹲下身來”看學生的思維方式,真正面對學生,了解他們的認知程度、理解程度、學習需求,等等,進而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選取學生的生活素材,將其應用融入教學之中,打造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產生熟悉感,被課堂教學所帶動,參與知識學習、思考及探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關注并引導學生。在實施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走進學生的生活,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研究生活、實踐生活,從中獲得新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打造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應當注意優選生活素材,既能夠延伸出新知識,又能夠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之中,觀察生物、探究生物學科的本質,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第三,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初中學生身心有所發展,但他們依舊對新鮮的、有趣的事物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新事物的探究中來。基于此,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還應當注重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能夠通過恰當的方式方法來了解學生的生活,比如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掌握學生家庭生活;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了解他們周邊的社會生活;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等等。結合教材內容及教學要求,精心挑選合適的生活案例,將其融入生物教學之中,以便提高該項教學的說服力,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之參與教學案例學習與思考之中,從中學習新知識、獲得新經驗,為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創造條件。
(2)構建生活化生物課堂教學的做法
第一,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生物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更加有效地、科學地、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良好地展開生產生活。所以,生物學科與生活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又因為農村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生活經驗,對諸多事物有所認識。在此種情況下創設生物課堂教學不應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農村初中生成長特點,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來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打造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活動,以便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積極正面地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熟悉感,調動自身良好情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此時如果教師借助生活事物來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生物知識的學習,那么學生勢必能夠投入其中,主動學習、有效學習、快樂學習,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傳統教學模式實施下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比較僵化、沉悶,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和學習知識的狀態,缺少主動學習、思考及探究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借助生活化教學來創新生物課堂教學,也就是打造生活化的課堂形式。以往生物課堂教學一直都是教師在講臺上依照教材逐一講解知識點,學生在座位上認真聽講、學習,課堂氛圍壓抑、沉悶,難以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持續有效地進行學習。而優化創新生物課堂教學,應注重借助翻轉課堂、微課等新型的教學模式,打造生活化課堂教學,通過呈現生活實際問題或者生活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或現象分析,從而有效學習生物知識,使師生關系更加生活化。在以往農村生物教學中,教師都比較嚴肅、刻板,要求學生跟隨自身教學步伐,有效地學習生物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課堂教學的適用性不強,也導致師生關系比較疏遠。構建生活化的生物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蹲下身來”,真正面對學生,拉近與學生的關系,通過溝通等方式,了解學生自身發展情況、日常學習情況,聽取學生的意見,優化創設教學活動,以便教學活動能夠真正貼近學生,可引導他們有效學習。
第三,構建生活化的實驗教學。生物學科具有實驗性特點,創設生物教學活動應遵循學科特點,如此才能夠真正提高該項教學的有效性,系統地教授和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基于此,構建生活化的生物實驗教學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農村資源,支持實驗教學;另一方面能夠改變生物教學形式,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投入其中,動腦學習、動手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探究生物本質,讓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真正有所收獲。
第四,實施生活化的生物練習。生物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科作業,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產生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到做作業中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生物知識。當然,為了真正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創設事件類型的生物作業,也就是讓學生在課下觀察動植物,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及自身觀察結果來解決問題,如此勢必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觀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綜上所述,在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積極推進教育領域改革。在此種情況下,城鄉教育教學都應積極調整,創新創造,以便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全方位培養學生,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而對比城鄉教育,農村教育教學比較落后。對此,我國教育部應關注農村教育,下達教育文件,要求初中教師有效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構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活動,就地取材,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事物或者參與生活實踐進行有效學習,良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等,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倪紅霞.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