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勝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環境日益復雜,這種社會環境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成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為實現學生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應借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這一初中德育的重要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并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價值的分析以及滲透策略的探究,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一課程中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156-03
The Value and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N Yongsheng? (Yuanyang Junior High School, 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rhythm,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i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growth of adolesc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 teachers should us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urs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infiltrat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rough the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urse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strategy realiz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alue analysis;Strategy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擔負著學生道德意識以及法治觀念培養的重要教育職能,是初中德育的重要陣地。但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學生承受心理壓力日益加劇的社會環境下,僅僅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已經無法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這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提出了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的要求。這樣不僅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同時更從全面的角度實現了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為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分析
(1)有助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的體現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最為基礎的教育課程,具有顯著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教育內容涵蓋道德、心理、國情以及法律等多個角度、多種學科的內容,教育目標也體現為實現學生健康身心、道德品質、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以及積極健康生活態度的形成與培養。由此可見,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和內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能有效充實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特點。
(2)有助于學生更為全面的成長與發展
在面對社會對未來人才綜合素養需求提升的形勢下,學校肩負的教育職能更加廣泛與艱巨,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因此,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師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獲得高尚道德意識以及法治觀念的培養,同時更能得到健康心理的教育與引導,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
(3)有助于拓展學校的德育途徑及內容豐富
一直以來,德育都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普及的教育形勢下,德育更是面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而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有效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的體系,實現初中階段德育的內容、形式以及途徑的優化與拓展,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1)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在教育領域的改革以及發展中,教育理念的理論指導至關重要。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改革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相滲透、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從教學理念的轉變與優化入手,使教師能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首先,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育理論指導,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其中就包含學生健康心理以及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并注重將其貫徹、滲透到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以此實現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師應在人本教育理念下,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心理狀態的形成具有顯著的個性化,程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很難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時,教師應具備人本教育理念,對學生具有個性化的心理成長特征和心理發展需求給予充分的尊重,并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具有差異性、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引導,以此促進學生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
(2)有效進行教學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與利用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教學課程,不僅涵蓋德育、法治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包含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素。也就是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滲透途徑。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入手,通過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與利用,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青少年的犯罪案例,并通過相關視頻的播放,還原違法事件的始終,這些青少年逐步步入犯罪道理的經過,以及這一過程中其心理狀態的轉變等。這樣教師就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結合,使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心理的危害性,從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自身不良情緒、負面心理的及時疏導,防止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化。以此可見,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與利用,能有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效果,實現學生健康身心的培養。
(3)努力優化、完善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其心理狀態和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外在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情緒波動和情感轉移。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具有重要的滲透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以及心理教育氛圍的營造,在環境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獲得良好的滲透教育效果。首先,教師應注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物質環境的優化,為學生帶來愉悅的學習體驗。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物質基礎,教室環境的布置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教室衛生的保持以及環境的良好布置,使學生能在窗明幾凈、舒適溫馨的環境中放松身心,保持愉悅的學習心態。這樣就通過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促進了心理健康滲透的效果,實現了學生良好學習心態以及樂觀、積極心理狀態的培養。其次,教師應注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氛圍作為一種軟環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樣發揮著重要的滲透教育意義。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一方面,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營造平等、友好的對話機制。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健康身心狀態的形成。而師生關系作為班級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滲透教育影響重大。因此,教師應與學生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通友好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內心世界進行了解,這樣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信任與信賴,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效果的優化。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自身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滲透、感染作用,實現寬松、愉悅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的精神狀態對學生來講具有很大的滲透、影響。因此,在日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保持自己飽滿的情緒,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和具有感染性的體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滲透、引領,以此實現學生良好心理狀態的形成。
(4)有效創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方式與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教學方式的科學選擇和有效實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有效滲透,教師應通過自身的創新意識,有效拓展、優化課堂中的滲透教育方式,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滲透教育中獲得更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以此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狀態和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形成。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的引入與討論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其高度的兼容性,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及實踐的融合。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并在學生對案例的討論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滲透,使學生能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的理解,實現自身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調整。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網絡生活新空間”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將學生熟知的“交網友”“網絡游戲”等相關案例進行引入,并提出“我們應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網絡的利用”這一引導問題,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進行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一問題的討論中,并在學生自我觀點的發表過程中進行其真實心理狀態的了解,并在總結評價環節,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正確心理健康觀點的引導,以此拓展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的途徑、優化學生心理健康滲透的效果。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滲透教育,以此實現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任何一項有效的學習活動都應依托于一定的教學場景,只有在相應教學場景中,學生才能對知識進行正確、直觀的認識,也才能獲得更為良好的情感、學習體驗。因此,在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以此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例如,在“敬畏生命”的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系列有關生命的教育視頻,既包括醫院產房中新生兒誕生的情境,也有某個學生由于沖動做出傷害自己生命的場面,同時也有消防員為救助他人英勇犧牲的場景。這樣學生就會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生命的價值進行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在促進學生珍愛生命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其在熱愛生命的基礎上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5)有效改進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機制
評價環節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能起到重要的反饋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感等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進行評價環節的優化以及評價機制的改善,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以及心理素質的養成。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評價環節,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班級內學生心理狀態以及性格特點方面的差異性,并以此為基礎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方式。例如,對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積極地對其進行激勵、賞識,使學生在教師的肯定中,獲得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以此轉變自身不良的心理狀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學校作為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還應對其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的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優化以及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的提升等多元化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此促進學生身心更為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廣有.課堂討論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疏導路徑——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J].求知導刊,2020(50).
[2]梁志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研究[J].教書育人,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