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翠芬
【摘要】小學生的守規意識、團隊合作能力、抗失敗能力等都比較弱,體質令人堪憂,在當今高競爭高壓力下,培養學生遵守規則意識、團結互助的精神,擁護集體榮譽感,提高抗失敗能力和身體素質尤為重要。有什么方式能讓學生樂意接受,而且能在鍛煉身體同時滲透德育呢?筆者認為,體育游戲具有很強的規則性、合作性、趣味性、競爭性,利用體育游戲能增強體質而且完善學生的思想品質。
【關鍵詞】體育游戲;小學德育
當下小學生生活條件優越,且部分學生還是獨生子女,多年享受家人的寵愛,嬌生慣養,脾氣急躁易沖動,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弱,體質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消極。體育游戲是將跑、跳、投等多種或一種技能練習以一定的規則游戲化,體育游戲常常以比賽形式、合作形式的方式出現,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意志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德育是指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規則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意志力和挫折承受能力是學生在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品質。為此,設立挫折教育類體育游戲、團體合作類體育游戲、意志類體育游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還能塑造學生頑強的意志力、抵抗挫折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體育游戲承載著學生的德育
1.無規則不成方圓,體育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遵守規則意識
何謂“規則”?規則是對一個人的行為進行制約和限制。在社會中有各種形式的規則,小到對待公物的規則大到法律法規,規則的約束普遍存在。如果一個人不懂得遵守規則,那他的行為舉止會帶來各種的問題,如,容易與人發生矛盾,甚至觸犯法律形成犯罪行為。有游戲則有規則,所有參加者要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能順利地進行游戲。為更好地形成規則意識,執行者要根據游戲的目的及學生的特點來制訂規則。執行者在執行時要嚴格,對于不守規則者一定要堅決根據規則進行判罰。體育游戲有趣味性,能讓學生很容易也很愿意地接受規則的約束,從而迫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規則意識。
2.放下自我,溝通交流,體育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社會中,想更高效率完成一項工作,就需要有團隊合作。而目前小學生的團隊意識不高,培養團隊合作對完善學生的思想品質尤為重要。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只有相互討論配合,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才能取得游戲的勝利。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學會如何溝通表達、如何分工、如何相互幫助,構建出優秀的團隊,由個人行為上升到集體行為,從而培養團隊意識。
3.有輸贏則需要承受,體育游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抗失敗能力
當今社會到處充滿競爭和挑戰、成功與失敗,若缺乏抗失敗能力,面對失敗時就會不知所措,且容易消極面對。進行體育游戲時,總需要面對失敗與成功、輸與贏。因此,體育游戲不僅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會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接受失敗與輸,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狀態面對結果,從而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
二、體育游戲增強學生的體能
體育游戲以跑、跳、投等運動技能為主,是綜合多種活動形式的體育運動。它能提高學生跑、跳、投、協調、靈敏、速度等身體素質,能讓學生在有趣的形式下獲得運動技能,并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體育游戲教育的目的性強,方式變化大,趣味性明顯,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對于喜歡玩的學生來說,利用體育游戲進行身體鍛煉是他們擺脫疲憊的有效途徑。
三、如何創編德育體育游戲
1.挫折教育類體育游戲
挫折教育類體育游戲,主要是在游戲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困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承受失敗,磨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抗失敗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的品質。要設計這樣的游戲,教師要從科學運動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夠理解游戲的方式和規則。需要注意的是,所設計的游戲動作和運動量是該階段學生能夠完成的,如游戲盲人接力,將學生分為不同水平的類型,面對水平一的學生,該類學生耐力弱、耐性差。因此,接力的距離應該在15米左右,每組人數10人左右。面對水平三的學生,該類學生耐力好,趣味性要求高,則可以將距離增加到30米,途中設立不同的障礙或雙人合作。創編這類游戲要兼顧該階段學生面臨失敗與成功的比例,通過動作難度的改變或游戲規則的改變,呈現出簡、難不同的難度,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失敗最終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水平三的學生的集體造房游戲:把學生分成人數相同的幾個小組,排成一隊。每小組發一張房子設計圖紙,給1-2分鐘時間給小組集體閱讀圖紙。教師發令后,小組開始分工“造房”。排第一的學生手持“磚”跑到“營地”上,按照圖紙,砌好第一面墻,再跑到終點線。后面的學生依次出發分工“造房”,先造好房者為勝。“造房”不僅要求快,還得要牢固。這過程容易出現倒塌而導致失敗,需要學生細心才能成功完成。
2.團隊合作類體育游戲
利用團隊合作類體育游戲讓小學生體悟出有效合作的重要性,學會有效的溝通方式。在合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矛盾,這時需要學生合力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展現出領導能力、合作能力。為高效完成任務,學生之間會有妥協,會有謙讓,會有尊重。這改變了學生間的相處模式,使學生們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理解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意義。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為了集體的榮譽,會變得更團結、更奮進、更努力,培養了自身的集體榮譽感。創編這類游戲時應考慮到游戲的平等性、公平性。游戲內容要合適全體學生參與,多人為一組,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大致均衡。例如,共赴前進游戲,將全班學生分成兩隊,每隊人數基本相等,每隊一個環形長帶,隊員成一路縱隊,全員站在環形帶內部的地面上,全隊員上舉托起長帶內部,讓環形長帶呈現出一個圈。聽命令開始游戲,同組隊員腳踩環形帶一起向前方向移動,手舉起向后方爬動,使長帶向前滾動,先到達終點的隊獲勝。創編這游戲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溝通、練習,才能熟練掌握游戲玩法。這是身體素質的較量,同時也是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的較量。又如,運物游戲,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人一隊,物品放于起點處,同組學生分別利用報紙按要求折疊自創器材,將物品傳遞給另一個學生,直到全部物品運到終點。若報紙只能折一次、兩次、三次等,學生就要思考怎么折才能平穩地運輸果子。運輸的距離可以由近到遠調整,增加趣味與體能練習。
3.個人意志型體育游戲
通過個人意志型體育游戲,學生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創編此游戲時,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設立不同的難度,進行分層次比賽。此類的運動量或運能技能要學生通過堅持才能完成,如,綜合素質性游戲,踩線追逐游戲。此類游戲由于兼顧不同的層次,分組較多,所以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抉判。這類游戲不僅可以課堂中運動,還可以成為學生的課間游戲,普及性高。
四、總結
體育游戲是學生易接受的體育運動。設計體育游戲前需要認識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點,考慮場地、器材,了解學生的差異,注意運動量的分配,將游戲和德育相結合。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質還能完善學生的思想品德,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文明精神,“野蠻”學生的體魄。
[本文系中山市李濤名師工作室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1]孫英俊.體育游戲比賽:培養規則意識的有效載體[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7).
[2]邢方靖.關于小學生耐挫力培養的思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6).
[3]楊建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19.
[4]曹艷芳.學校體育游戲干預對中學生挫折承受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 ?鐘春雪E60CAF5D-47D4-475F-A363-CDF854E247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