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厚良
初中物理新課引入通過一種方式或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轉變學生課間的放松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我們應如何設計物理新課的引入呢?
一、從做實驗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心甘情愿地跟著你的思路走,學生的思想若集中,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也會顯而易見。而物理學恰好是一門實驗的科學,物理規律也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通過做實驗能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到顯示的物理現象,非常具有說服力,能夠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我們設計實驗引入,最好從學生會做的簡單實驗入手,讓學生親自動手。例如,我們在引入“浮力”這個新概念時,可以先讓學生在桌面上放一個空水瓶,并與學生互動:
師:水瓶現在處于什么狀態?
生:靜止。
師:水瓶受到什么力?
生:平衡力——重力與支持力。
然后,讓學生將空水瓶放進水槽中,確保水瓶處于漂浮狀態,再與學生互動:
師:水瓶現在處于什么狀態?
生:靜止。
師:水瓶受到什么力?
生:平衡力——重力與……,重力與支持力。
我們肯定“重力與支持力”是好答案,這種支持力是水對水瓶的支持力,我們把這種力換一種新的稱呼:浮力。
這種引入多么自然,水到渠成。
二、從物理歷史故事引入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誰都難以抗拒故事的誘惑,如果我們在引入新課時引用一些物理上的故事,學生們會豎起耳朵聽的。所以,用物理故事引入新課不失為一個妙招。
例如,在講“重力”時,我們可以引用這個故事。
1665至1667年間,牛頓正在研究引力的問題。據說,一天晚上,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砸在他的腦門上。結果砸醒了他: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牛頓認為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吸引了蘋果落地。這種力是誰施加的?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地球對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有引力,這就是“重力”。
三、從生活經驗引入
物理學科透過現象總結規律,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舉世聞名的物理原理。
例如,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洗澡,隨著身體浸入浴桶,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后,從浴桶中一躍而出,奔向街頭,狂呼:“攸勒加,攸勒加(找到了)!”他找到了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隨后,阿基米德拿出質量相等的一塊金和一塊銀,分別放進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他發現,雖然金塊和銀塊的質量一樣,但銀塊排出的水卻多得多。他經過深入研究,在《浮體論》一書中寫到:物體浸在水中所失去的重量,等于其所排開的水的重量,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每個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歷,也積累了不少生活經驗。因此,在講新課時,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選擇學生熟悉典型事例為先導,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流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物體沉浮條件”時,請學生講游泳時的經驗;講“壓強”時,請學生講書包帶做得窄些還是做寬些背起來更舒服;講“折射”時,請學生講述洗盆時,湯匙一半浸在水中時,看到什么現象,等等。從這些簡單的貼近生活的現象下手,能幫助學生通俗易懂地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及規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物理新課引入方法很多,我們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理解物理規律等方面入手選擇正確的方法,選擇正確的引入方法,結果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吳華娣AE514F2F-9F5D-4F01-B4F6-01F5FB51E0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