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萍
【摘要】本文從新課程標準和學生認知發展等理論出發,對繪本在小學低年段習作教學中的價值作出分析評價:繪本是習作教學的有效可用資源,符合新課標的發展需要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語文繪本習作;價值
一、繪本是小學低年段習作教學的有效可用課程資源之一
《語文課程標準(2001年版)》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時期下,新課程改革愈發重視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繪本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其價值和意義。通過繪本,我們可以找到相應可用的教育教學資源,通過深入挖掘繪本資源可以為日后的教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對此,繪本作為習作教學資源在語文教育教學和人文教育方面都有凸顯的意義價值。
課堂教學資源是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并能為教學所利用的各種事物。課堂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學資料等資源。課本是教學中的主要教學資源,但在習作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素材,則不利于激活學生習作興趣。學生習作素材緊缺,對陳舊的習作教學模式也日益感到厭倦,尋找新的習作素材則有助于給習作教學注入活力。繪本作為低年段習作教學的教學資源之一有其價值和意義。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繪本不僅可供學生閱讀體會,還可以供教師利用其圖文并茂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也可以利用其進行口語交際教學和習作教學,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因此,繪本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教學資源,有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繪本不僅可以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素材資源,也可以作為教材的補充和拓展資源,幫助低年段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課本有豐富的插圖,但這些插圖一般是對文字的解釋和說明或是對文本的裝飾,如,統編版一年級上冊《秋天》的插圖(見下圖3-1)只是對旁邊文本的說明和裝飾。再如,統編版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中的插圖(見下圖3-2)只對文本起到裝飾的作用。在小學低年段語文課文中也出現了繪本寫話,如,小學二年級下冊課文《語文園地四》的寫話,課文由四幅圖組成(見下圖3-3),學生可以從四幅圖中大致發揮想象,通過繪畫表達內容。特別是對于剛學識字的學生而言,圖畫的形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而文字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運用。
二、繪本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促進低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發展
小學生此時的身體和智力水平發展迅速,同時他們的心理發展也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關鍵期。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低年段學生,該時期的學生好動、愛模仿,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他們的感知、思維、想象等都處于萌芽階段。但該階段的學習卻關乎著學生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接受更高教育的學習能力的發展。筆者根據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繪本習作教學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
1.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與觀察力
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是小學低年段學生認識世界的方式。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能逐漸發展到較精確地感知事物及其細節,學生開始能自主地或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征及相互關系。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年齡越小的學生,課堂注意力維持的時間越短暫。通過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堂教學發現,該年齡段學生注意力不穩定,常常受個人愛好與興趣的影響。因此,在習作教學中采用圖文并茂的繪本作品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生在無意注意間對繪本圖畫進行感知和觀察。如,在繪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習作教學中,先給學生呈現繪本封面,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上感知到故事的主角是毛毛蟲;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觀察繪本,進而讓學生注意到毛毛蟲的生長和蛻變成蝴蝶的過程(見下圖3-4)。
2.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小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成熟。特別是在低段學生的寫作教學上,低年段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低,想象空間有限。如,給出一幅圖畫描述著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在開心地植樹,讓學生通過圖畫簡單描述畫中的內容。而另一種形式就是單純給出文字“今天是三月12號——植樹節,我們小學生應該要怎么做,以此發揮想象寫1—2句話”。兩者相比,前者更能發揮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后者則要求學生在理解文字內涵的基礎上再發揮想象力,對低年段學生的寫作要求較高,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吃力。教師應抓住低年段學生的想象具有模仿、直觀等特點進行習作教學。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再思考和創造,可以向學生提問“小兔子還可以通過做什么動作來表達對大兔子的愛”,以及可以向學生提問“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意”,鼓勵學生先口頭表達,再通過書面語和繪畫進行創意表述。繪本習作教學不像教科書那樣,它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有助于發展、完善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
3.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身認知能力的逐步發展,小學生的情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穩定而豐富。而低年段學生的情感體驗尚未完全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有效體驗。在繪本習作教學中,繪本在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方面具有教育價值意義,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引起學生與繪本中的情感表現產生共鳴。如,繪本《我爸爸》中描繪了一個孩子對父親的熱愛和尊重,認為自己的爸爸非常非常棒。在進行此次的習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體驗繪本中的父子之情,萌發學生對爸爸的愛意,塑造一個值得學習和尊敬的父親形象。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喜歡上美術課,熱衷于繪畫,他們描繪出的兒童畫都來源于他們的生活。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彩筆描繪出美麗的山山水水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自己的家人及那些可愛的小伙伴,又或者是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夢幻的奇特想象。而習作則是通過文字的形式來表現學生對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說,習作就是用文字來表達繪畫的內容。因為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能夠比較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許多優秀的兒童畫都能夠很好地表達學生對世界的理解,也是充滿了趣味性的。那些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也是學生寫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材料,我們可以利用它們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繪本寫作教學。
參考文獻:
[1]羅伯特·西格勒,瑪莎·阿利巴利.兒童思維發展(第4版)[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鄭文樾.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山姆·麥克布雷尼.猜猜我有多愛你[M].明天出版社,2006.
[4]尤塔·保爾.發脾氣大叫的媽媽[M].新蕾出版社,2009.
[5]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克雷門·赫德.逃家小兔[M].明天出版社,2013.
[6]安東尼·布朗.我爸爸[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楊 ?杰0F6D8556-6ACD-4637-8135-A62BF25AC6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