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福良 彭嘉敏
【摘要】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關鍵詞】紅色文化;小學語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因此,我們要把紅色文化重視起來、繼承起來、發展起來。進入新時代,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要傳承好紅色基因,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下文論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的意義,以及分析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紅色文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
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基礎且重要的。新課改中所推行的素質教育,將小學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再一次提到首位,樹人先立德,無德不成人。思想教育在當今社會,顯得更為重要。而只將小學思想教育歸于一周一到兩次的思想品德課顯然是不夠的,思想教育要貫穿教育始終,要讓思想教育不流于形式,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不斷滋養小學生心中的思想道德幼苗。因此,需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地滲透,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明白新中國來之不易,從而從小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中有效滲透紅色文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創設紅色文化教學情境
在講述紅色革命文化內容的教材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創設紅色文化教學情境來有效開展教學。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時,為學生創設紅色文化教學情境,就能更好地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切實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把學生引入情景。因為多媒體可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能更好地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典禮的隆重、莊嚴、熱烈。還可以進一步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感受。如,創設情景活動:“同學們,為了讓全國人民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中央電視臺要現場錄制閱兵式的盛況,現在緊急招聘解說員。在座的同學都可以應聘。應聘的同學只要介紹一種兵種通過主席臺時的情景。我是中央電視臺負責開國大典錄制工作的導播。看看誰能把話說清楚,誰介紹得最有氣勢,誰最能臨場發揮。現在,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準備。”
學生們很積極地讀起課文來,紛紛演練起來。基礎差一點的,照著課文說;好一點的,在課文描述的基礎上自由發揮。五分鐘后,筆者請學生上臺解說,其他學生可以向臺上的學生發出挑戰。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每一個兵種的最佳解說員。最后,在雄壯的樂曲聲中,六名最佳解說員依次登臺解說。“現在通過主席臺的是……”解說一個接著一個,臺下的學生則扮演廣場上的群眾,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學生們的情緒一下子跟著激動、興奮起來,課堂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高潮。
在歡呼聲與掌聲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悅,創設情境是關鍵。
2.充分賞析革命人物形象,有效感受紅色基因思想本色
在學習紅色文化內容的教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賞析革命人物形象,有效感受紅色基因思想本色。如,《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村民無路可逃,都瘋了似地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在教學中,就要充分抓住老漢的人物肖像、語言、神態、動作來深度賞析,從而讓學生有效感受紅色基因思想本色。
因此,在教學時,筆者緊緊抓住老漢的人物肖像、語言、神態、動作來展開: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這里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人們在山洪暴發時“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沖”“揪”“吼”幾個動詞寫出了老漢動作果斷,毫不猶豫,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一個因無私而無畏的老漢形象。
通過這些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光輝形象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腦海,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垂不朽的橋梁。
再如,學習《金色的魚鉤》時,我們可以抓住老班長的革命形象,從人物肖像、語言、神態、等進行深度分析,從而感受到老班長舍己為人、忠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其中,老班長“硬咽草根、魚骨頭”的片段很感動人。筆者讓學生找出這些句子來讀,學生自讀、同桌讀、齊讀,抓住關鍵詞來說體會,如,“皺著眉頭”“哽咽”和我當時親眼見到的感受“呆住”“萬根針扎”“失聲喊”交流完后再讀,讀有所思、思能促讀,多形式地、有感情地朗讀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習老班長奄奄一息之時堅決不喝魚湯的片段,先是請學生自己輕聲讀,交流讀后的感受,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老班長臨終前對戰士們的關愛和不舍、牽掛,讀出戰士們渴望救老班長的心急如焚和無盡的擔心、難過,反復讀,反復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革命人物形象,接受紅色基因的思想本色熏陶。
3.充分利用好家鄉紅色資源,積極開展語文教育實踐活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該與課外教育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教育實踐活動也是進行紅色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更好地鏈接教材。在開展語文教育實踐活動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家鄉的紅色資源。例如,筆者告訴學生們,我們的家鄉紫金,就有豐富的紅色資源,要充分地利用起來。革命先輩周恩來、徐向前、彭湃等同志就曾先后多次到紫金指導革命,許多革命志士都曾在此浴血奮戰,保留下來的革命舊址眾多,如隔壁鎮的蘇區,有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屋)、“血田”遺址、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堂等20處革命舊址及紀念建筑。我們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家鄉的紅色資源,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解革命故事,感受老蘇區人民英勇斗爭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讓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參觀下,進一步體會紅色精神,然后把自己的成長自覺地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了解到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還要知道在教學中應如何有效地進行紅色文化滲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傳承紅色基因,鑄牢復興之魂,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懂得愛國、愛家、愛自己。
參考文獻:
[1]鞏寧.紅色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錢嬌嬌.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2021(7):10.
[3]林竹.紅色革命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2(1):21.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