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家訓,在詞典中的解釋為“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置業的教誨”。家訓在客家文化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不過,我更愿將其看作一個人道德修養的起點。
好家訓、好家風是組成家庭的核心部分,同時,好的家庭也是形成優良家風家訓的必備條件,是影響著家庭成員的行為和品德,形成優良的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孟母斷杼”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看到孟子學習懈怠,孟母含淚割斷正在織的布匹,用事實教育孟子學習正如織布一樣,猶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最終將一事無成。在如此優良家風的熏陶下,孟子不愧為名垂青史的思想家,孟母教子的事跡家喻戶曉,他們的優良家風家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也影響著我們家。
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一次我帶同學來家里玩,打開門,看見桌上有媽媽新買的自己喜歡的零食。我擔心同學來了會把我喜歡的零食吃完,便不假思索一個箭步沖上去將零食抱回了房間藏起來。媽媽見狀,一把拉過我說:“既然是你邀請的客人,你就應該盡地主之誼,從小我是怎樣教育你的?你都忘了嗎?”聽了媽媽這一番話,又想起父母從小教育我要分享,友善待人,大方待客,心中甚是慚愧,乖乖地把藏在房間里的零食全拿出來分享給同學。
劉備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父母從小教導我多行善事,樂于助人,這,是我的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這,是我的家訓;“誠信待人,化干戈為玉帛”這,也是我的家訓。嚴格的家規家訓使我不斷克服困難,完善自我。
家訓不是背誦就罷了,家風也不是說說而已,家教更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教育,而是要付諸實踐。優良客家家風家訓是優秀客家人人生的起點,而傳承客家家風,落實家訓則是一份獨立、自由人格的開端。同學們,讓我們把優良家風傳承下去吧,把家訓落實到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
【評語】文章先敘述家訓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接著用“孟母斷杼”這個故事引出自家的家風家訓,取材來源于真實生活,語言雖不華麗,但情感豐富而真實,結尾處呼吁大家要把優良家風傳承下去,感染力強。
指導教師:沙運芳FE42E2FE-9E46-4D91-A198-BE7641C5A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