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李晨曦
鄭州市骨科醫院脊柱骨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重度脊柱側凸是一種由于先天性或遺傳原因以及神經肌肉等其他不明原因導致的脊柱向側方突起而產生的三維畸形疾病[1]。目前臨床上對于重度脊柱側凸患者常采取后路矯正術治療,但由于重度脊柱側凸患者脊柱畸形嚴重等原因致使手術難度加大,另外,重度脊柱側凸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及消化系統功能障礙,易增加手術風險[2]。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患者手術前后心肺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的訓練指導,可彌補傳統護理存在的不足[3]。本研究主要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重度脊柱側凸行后路矯正術患者中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90例重度脊柱側凸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兩組患者均行后路矯正術。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1.58±5.46)歲。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2.37±5.33)歲。診斷標準參照《早發性脊柱側凸循證臨床診療指南》[4]。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行后路矯正術;年齡18~50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相關文件。排除標準:有嚴重肝腎疾病及功能障礙者;由于客觀原因而無法全程參與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通過。
對照組采用常規圍術期護理。術前3 d指導患者做咳嗽訓練,15 min/次,3次/d,并進行相關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排解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術前禁食12 h,禁飲8 h;術后禁食禁飲48 h,排氣后可進食,并協助患者翻身,必要時給予止痛藥,術后第2周進行下床活動。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術前7 d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訓練并給予體位轉換指導以及爬樓梯訓練20 min/次,3~4次/d;術前禁食6 h,禁飲2 h,并給予葡萄糖營養液支持;術后首次排氣前禁飲禁食,給予計劃性營養支持;指導并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床上自主活動并盡早下床;術后排氣前可少量飲水,排氣后由流食逐漸過渡為普食;按需給予止痛泵靜脈注射止痛藥物。兩組患者均干預1個月。
(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等圍術期相關指標。(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對患者干預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分,評分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3)采用焦慮自我評價量表(SAS)[5]及抑郁自我評價量表(SDS)[5]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0 d后的焦慮與抑郁情況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越重;并采用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分量表(HRQOL)[6]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0 d后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價,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質量越差。(4)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0 d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χ2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情況(±s)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手術時間(h)3.61±1.06 3.47±0.98 0.651>0.05術中出血量(mL)521.36±135.41 546.75±153.49 0.832>0.05術后首次排氣時間(h)36.59±14.57 22.13±6.83 6.028<0.05術后首次排便時間(h)56.23±16.59 31.69±12.47 7.932<0.05術后首次下床時間(d)11.16±1.59 7.68±1.64 10.220<0.05
兩組患者干預1~10 d后,VAS評分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干預1 d后、干預4 d后、干預7 d后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0 d后,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干預1 d后比較,P<0.05;b表示與干預4 d后比較,P<0.05;c表示與干預7 d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干預1 d后7.53±1.33 5.61±1.26 7.030<0.05干預4 d后8.47±1.06a 6.31±1.33a 8.520<0.05干預7 d后7.98±1.21ab 6.47±1.16ab 3.278<0.05干預10 d后7.13±1.96abc 6.59±1.54abc 1.453>0.05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SDS、HR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HRQOL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HRQOL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HRQOL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SAS干預前61.32±25.14 60.23±24.91 0.207>0.05干預10 d后49.57±15.49a 41.03±13.48a 2.79<0.05 SDS干預前63.48±26.07 65.14±23.59 0.317>0.05干預10 d后50.16±22.13a 41.26±15.49a 2.21<0.05 HRQOL干預前65.19±25.13 64.31±26.47 0.162>0.05干預10 d后51.26±14.69a 43.18±13.42a 2.724<0.05
觀察組患者干預期間腹脹及術后首次站立頭暈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例(%)
脊柱側凸最明顯病理變化即脊柱冠狀位發生偏移,“剃刀背”等是其明顯臨床癥狀,可影響患者身心健康[7]。后路矯正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手段,其用時長,且創傷較大,常規護理為避免因嘔吐反應導致的窒息,術前術后常維持較長時間的禁飲禁食,易增加患者生理負擔[8-9]。
有研究[10]顯示,術前禁食6 h、禁飲2 h可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用,從而減少嘔吐等應激反應發生,降低麻醉風險。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中通過禁飲禁食期間對患者給予營養液支持,可以避免出現低血糖,術前咳嗽及運動功能鍛煉,有助于患者避免因劇烈咳嗽和早期運動不當而引起創口撕裂,影響術后康復,且術后早期床上自主活動有助于促進患者腸蠕動,從而促進術后消化系統功能恢復,加快康復進程[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干預期間腹脹及術后首次站立頭暈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提示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以縮短重度脊柱側凸行后路矯正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發生,與李嬌麗等[12]的研究結果相符。快速康復外科護理靜脈止痛泵給予患者止痛藥可通過血管吸收作用進入大腦皮層,建立大腦皮質條件反射,進而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情緒,從而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及干預工作,改善患者生命健康質量[13]。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干預第1 d、第4 d、第7 d后的VAS評分以及干預第10 d后SAS、SDS、HRQOL評分均較對照組低,提示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明顯降低重度脊柱側凸行后路矯正術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生命質量,與劉芳[14]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明顯縮短重度脊柱側凸行后路矯正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減少不良反應,降低疼痛感,同時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術后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