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冰,邢高局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血液透析是一種血液凈化技術,其操作復雜。目前,臨床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疾病均應用血液透析治療,對延長患者生命具有重要價值[1]。血液透析原理是通過將患者體內血液引流到透析機器上,借助透析膜的作用,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多余的水分清除出身體,隨后將凈化過的血液輸送到其體內[2]。有研究表明,經血液透析治療后的患者可能會發生各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3]。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相關研究報道[4]表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為了進一步驗證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19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49.83±3.54)歲;頸內靜脈置管8例,股靜脈置管13例,動靜脈瘺置管32例;觀察組中男33例,女20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49.45±3.38)歲;頸內靜脈置管9例,股靜脈置管12例,動靜脈瘺置管32例。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及終末期腎病的診斷標準[5]。(2)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指征。(3)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凝血功能障礙。(2)伴有認知障礙和精神障礙。(3)主動放棄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遵醫囑設定透析條件、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
觀察組采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1)制定護理制度。根據血液透析標準和護理質量管理原則,制定出護理制度并不斷完善,形成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血液透析護理管理體系;建立監管制度小組,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項工作流程,明確個人職責,并制定家屬探視制度等。(2)規范護理操作。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制定一周內透析計劃,護理人員遵醫囑安排患者進行透析。另外,護理人員要注意保護患者血管通路,由資歷深的血透護士為患者造新瘺,并指導患者正確按壓穿刺點,告知其注意事項,以確保患者充分透析、血液充足。(3)預防交叉感染。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護理人員須做好血透室消毒工作,患者進入透析室必須穿著專用的衣物和鞋,無需家屬陪同,避免患者在輸血、靜動脈穿刺時發生感染。若有患者患有肝炎需在另一個的透析室進行透析,不能與無肝炎患者在一起進行血液透析。(4)用藥指導。護理人員根據血液透析患者情況,調整抗凝劑的用量,避免患者發生凝血。(5)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針對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一對一向血液透析患者介紹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并發放知識宣傳手冊,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參加健康教育講座等,并耐心詳細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6)飲食指導。護理人員組織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屬學習相關飲食知識,并嚴格控制患者液體的攝入,多食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避免攝入含鉀高的食物。
(1)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低血壓、高鉀血癥、高磷血癥、心率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生活質量評分。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6]評估,該量表由8個維度,每個維度為100分,分數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例(%)
兩組患者護理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項目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觀察組(n=53)護理前61.58±6.89 64.78±7.42 60.56±8.15 62.53±7.24 61.25±6.98 63.48±7.53 59.89±6.57 62.15±7.35護理后78.87±7.75a 81.63±8.59a 80.63±9.67a 79.96±9.20a 82.15±9.37a 81.45±9.31a 77.48±8.05a 80.58±8.47a t值12.138 10.807 11.554 10.839 13.022 10.926 12.324 11.964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對照組(n=53)護理前61.63±6.78 64.89±7.56 60.85±8.20 62.78±7.35 61.43±7.05 63.63±7.62 60.05±6.74 62.33±7.42護理后70.25±7.45 75.22±8.35 72.78±9.35 71.45±8.43 76.57±8.98 75.10±9.02 70.22±7.68 74.28±8.05 t值6.230 6.678 6.988 5.644 9.654 7.072 7.246 7.946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近年來,臨床上對于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是一種相對安全、應用廣泛的血液凈化技術,它可清除體內毒素及多余的水分,并能糾正電解質紊亂,還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但是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易發生低血壓、高磷血癥、高鉀血癥、心率失常等并發癥,不僅影響患者進一步的治療,而且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了一定傷害。對于長期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若護理質量不佳,可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8]。因此,如何改進血液透析護理質量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
血液科由于面對的患者較為特殊,在進行血液透析時應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以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治療效果[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能安排患者接受全面系統的透析治療,并根據患者病情給予不同的血液透析治療模式,同時針對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全面規范血透室環境和設備。通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可有效避免護理人員在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出差錯,并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能幫助患者緩解痛苦,使其能夠生活自理,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能確保護理工作的持續性,使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并提高了護理人員學習的主動性和整體護理專業素質。
綜上所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可有效減少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