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霞




摘要:傳統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可靠性評價精準度較低,城市應急管理效果隨之下降;設計基于可靠性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提取城市應急事件的管理特征,確定影響城市應急管理的因素;分析應急管理功能,完善應急管理理論;計算城市應急事件管理可靠度,保證災后重建的可靠性效果;基于可靠性理論構建城市應急管理體系,進而實現可靠性的城市應急管理。采用對比實驗的方式,驗證新體系的可靠性評價精準度較高,城市應急管理效果更佳,極具推廣價值。
關鍵詞:城市應急管理可靠性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a)-0000-00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a)-0000-00
Reliability-based Construction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ZHAO Chunxia
(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Province,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accuracy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s low, and the effect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will decrease accordingly; the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eliability is designed. Extract the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mergency incidents and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nalyze emergency management functions and improve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ory;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build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 System to achieve reliable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adopted to verify that the reliability evaluation accuracy of the new system is higher, and the effect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s better, which is of great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Reliability?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一般情況下,城市應急管理體系都會從整體技術框架與設計應急管理思路為主,傳統應急管理體系中,對體系組織結構、技術等多方面的功能更加具體,可以保證該體系的重大意義,但是此種體系相互連接,如果其中一項環節出現問題,則會直接影響整個體系的運行,造成應急管理的重大損失[1-3]。可靠性理論在近年來應用廣泛,可靠性分為環境可靠性、電子產品可靠性等,通過對相關物質的深入調查,分析出當前物質的實際情況,即可保證該物質的可靠性分析[4]。因此,該文利用可靠性構建城市應急管理體系,旨在提高應急管理的可靠性評價精準度,為城市建設創造價值。
1基于可靠性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設計
1.1提取城市應急事件的管理特征
自然災害性領域的特征較為明顯,即為地震、火災、水災等自然條件的特征。公路鐵路道路災害性領域的特征分為人為與非人為因素,人為因素是指人為攔截公路、鐵路造成傷亡的現象;非人為因素是指零件年久失修造成的人員傷亡現象[5]。群體組織性災害領域特征為突發性群體傷亡事件,并具有幕后策劃者,以鬧事的形式造成造成社會經濟損失的現象。隱患性事件災害領域特征為人們對突發性事件的意識不足,應對經驗不夠,造成人身或財產安全的損失。應急管理事件與公共管理事件不同,應急管理事件顧名思義,是突發性的公共事件,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其管理角度與管理側重點均不相同。
1.2分析應急管理功能
通過對城市應急管理的特征提取,得出影響應急管理的相關因素,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城市應急管理功能,為后續的管理可靠度計算提供條件。自然災害對應著自然災害管理部門;事故災害對應著安全事故管理部門;公共衛生災害對應著衛生管理部門;社會安全災害對應著社會安全管理部門[6]。各個部門又存在著很多分部門,需要對不同的災害進行災害預測、突發災害響應,以及災后重建等措施。通過以上部門的共同協調,減少災害的損害程度。在此種災害管理功能下,可以對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分門別類,進行有條理的管控工作。
1.3計算城市應急事件管理可靠度
本文在可靠性理論的基礎上,對響應階段的管理可靠度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 為響應階段的管理可靠度; 為常數; 為 時刻通信管理系數; 為任意響應階段的管理指標。將通信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響應階段進行可靠度計算后,得出城市應急事件管理可靠度。
在預測階段——恢復階段中,可靠度均在0.80以上,由于預測的不可抗力因素,其可靠度較低,但是在應急事件發生后,指揮階段、響應階段、恢復階段的可靠度均比較高,可以保證應急管理的可靠性效果。
1.4基于可靠性理論構建城市應急管理體系
由于可靠性理論的細化效果,將應急管理體系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應急事件的預測階段、應急事件的指揮階段、應急事件的響應階段,以及應急事件的恢復階段。具體管理體系如下圖1所示。
圖1應急管理體系
如圖1所示,該文設計的應急管理體系根據可靠性理論進行細化,通過此體系的構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應急管理效果。
2實驗分析
為了驗證該文設計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是否具有使用效果,該文選取已發生過的災害、災害監測全面性、災害監測準確性、預警技術支持、預警信息發布、應急管理預案、通信中斷、交通中斷、醫療水平、資金保障這10項應急管理基本指標,將上述體系進行實驗測試,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所示。
2.1實驗準備
在城市應急管理中,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災害、社會安全災害這4個方面至關重要。該文以X城市為例,將該城市在近兩年發生的各種災害進行統計,結果如下表1所示。
2.2實驗結果
在上述實驗環境下,該文將應急事件的可靠性精準度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2)
式(2)中, 為可靠性評價精準度; 為基本指標; 為事件發生時間。由此得出傳統城市應急管理體系與本文設計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可靠性評價精度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該文設計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可靠性評價精準度較高,符合該文研究目的。
3結語
城市中的各個運行體系都自成一派,但又相互關聯,通常情況下,突然發生的事件,就會影響城市的一個運行體系,進而影響城市的整體管理體系。因此,加強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效果至關重要。該文在此基礎上,以可靠性理論為基礎,將城市應急管理體系以一種全新的理論視角進行構建,摒棄傳統體系中不可靠性因素,提高體系的評價精準度,為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性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業生.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現存問題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3):39-44.
[2]李國平.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實踐經驗——建立更加高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J].人民論壇,2020(23):18-21.
[3]李姚娜,胡志華.城市綜合防災智慧應急供應鏈構建研究——以河南省洪澇災害為例[J].物流研究,2021(3):27-35.
[4]魏思佳.標準助力城市安全發展——寫在第一屆安全生產標準化專家研討會之后[J].中國應急管理,2021(10):34-35.
[5]孫瀟瀟,黃弘,李瑞奇.基于多智能體的突發事件下城市應急管理機制仿真[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61(1):70-76.
[6]葉大鳳,黎英群.我國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優化策略探析——以南寧市為例[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1):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