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崢
摘 要: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民俗文化進行傳承并與當代的藝術設計進行融合,既是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繼承的具體體現,也是時代發展的全新需求。因此, 該文以民俗特性為研究視角,首先對民俗特性進行了闡述,接著對民俗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民俗特性視角,并以土家織錦為例,對民俗文化與藝術設計的融合發展路徑進行了分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俗特性民俗文化藝術設計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J505;K8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a)-0000-00
Research on the Fus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and Ar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 Characteristics
PENG Zhe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Changsha,Hunan Province,410000 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t inherits folk culture and merges with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it is not only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new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as the research angle of view,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the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and the modern art design rela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angle of view, and takes Tujia Brocade as an example, 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folk culture and art design.
Key Words: Folk Characteristics; Folk Culture; Art Desig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1 民俗特性概述
民俗特性實質上指的是民俗文化的特征,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民俗文化主要具有集體性、傳承性、地方性以及變異性等四個特征。針對集體性來說,民俗文化產生于人類活動,并在人類生產活動中不斷豐富內涵,其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也增強了民族的認同感,讓民族凝聚力更強大,這充分地說明了民俗文化的集體性特征;針對傳承性來說,民俗文化需要長時間的進行積淀才能形成,而其在時間上具有較強的連續性,需要一代代人對前人文化進行傳承下去,并進行創新,才能讓文化價值得以凸顯,人文精神得以升華;針對地方性來說,民俗文化會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環境進行一定的演變,即使是同一種民俗事象在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體現,因此民俗文化具有地方性特征;針對變異性來說,民俗文化的內涵隨著一代代人傳承,改變并不會很大,但是其外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有所創新,而這種特性也正是其與藝術設計融合的關鍵內涵[1]。
2 民俗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
基于民俗文化的特性來看,筆者認為其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民俗文化具有藝術的本質特征
現代藝術設計追求兩個方面的升華,一是物質,一是精神,這兩種不同層面的形式奠定了現代藝術發展的基礎。而民俗文化正是因為生產力的提升,逐漸失去了原本的現實意義,而演變成了一種物質和精神信仰,這與現代藝術的本質特征是一致的[2]。
比如:土家織錦就是一種族群文化的藝術表達,實際上,土家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要想延續文化就必須以其他的形式,土家織錦就是一種較好的文化承托形式,用鮮明的圖紋語言表達出了族群的內在情感。土家織錦個人情感十分凸顯,土家婦女用豐富的圖紋符號來講述土家族的古老文明,比如:“窩畢”和“實畢”等就是原始漁獵時代的代表,“福祿壽喜”和“萬字流水”等則寄托著土家族婦女們的殷殷期望。
民俗特性中的現實性以及變異性為藝術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在其不斷演變的過程中,人類個體的審美意識正在不斷升華,最終成為了藝術的源頭[3]。
2.2 民俗文化促使藝術創新
民俗活動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較深,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民俗文化的形式發生了橫向和縱向的持續變化,無論是在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還是同一地區的不同時期,民俗活動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這就說明了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時代契合性和創新性,也正是這種特性,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4]。
民俗文化為藝術創新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素材,比如以土家織錦為例,其以圖案為主要意象表達,實際上,土家織錦的圖案大多數都來自于現實生活,但是賦予的意義遠遠高于生活,這是土家族人對生活感悟的一種歸納和凝練。比如:“龍”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文化實質上就是蛇文化,這在大多數的神話故事中都可見一斑,蛇在很多民族中都象征著生存和繁衍,而土家織錦圖案中的“大蛇花”,在一開始就寄予其生存繁衍本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土家族人對于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這個圖案的象征意義逐漸發生了變化,其不僅被當作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更多的是有了現代積極的解讀,寄托了土家族婦女的“新生”愿景,在思想意識上得到了升華和創新,藝術意味更加顯著。民俗文化作為地域性極強的文化形式,因其大眾文化接受程度和符號本身的展現力度的不同,往往存在認知和審美差異。在融合媒介時代下,探索民俗文化的開放性傳播和變革性更新路徑,不僅能有效傳承文化葉脈,更能拓寬受眾面,實現文化的跨越式推進[5]。
在土家織錦圖案符號的內涵不斷創新解讀的情況下,其情感思想被現代設計人員借用并進行了有效創新,實際上,土家織錦中的一些織緞技法也被設計者借鑒。土家織錦極具畫面感,這就得益于土家族人用線作畫,利用線面結合的方式,保留了自然的外形特征,在顏色搭配上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至此,土家織錦中的物質與精神兩個形式被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寄托理念的同時追求視覺享受,這對于藝術設計來說,具有極度的創新促進作用。
2.3 藝術設計是民俗文化的傳承之道
民俗文化是人類生產活動的藝術結晶,每一種民俗文化都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獨特精神面貌,表達了民眾內在的心理想法,只要有生產活動的地方,必然會產生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精神信仰,內里蘊含著較多的深層精神追求,其是我國得以持續前進的內在動力。從這個方面來說,藝術設計作為民俗文化的一種重要傳承主體,有必要對其進行創新設計,從而將其中內涵永遠地繼承下去[6]。
上文提到,民俗文化中的很多元素都可以為藝術設計提供材料,而現代設計師也十分青睞于從民俗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同樣以土家織錦為例,土家族人對于顏色十分敏感,在色彩的應用上傾向于用鮮明來凸顯情感,其所采用的顏色是一對對相互獨立而又鮮明的原色,經常用大面積的黑、紅色來進行平衡,而在色彩對比上,底色與圖案明亮分明,對比有效,比如:湖藍色馬紋用黃色包線、黃色馬紋用藍色包線等,這屬于一種自然協調的色彩搭配,充分地表達了土家族人“新生”的愿景,視覺效果較佳。
3 民俗文化與藝術設計融合發展路徑
3.1 民俗文化深度應用在藝術設計的不同領域
現代藝術設計主要分為平面設計、廣告設計以及室內裝飾設計,民俗文化要想與其進行融合,需要在物質和精神形式兩個方面來進行思考,筆者以土家織錦為例,探討其在平面設計與廣告設計領域的不同應用方式。
對于平面設計來說,應當將民俗文化中的藝術元素充分地挖掘出來,并結合特定的文化內涵,豐富大眾的審美趣味,讓民俗文化與藝術設計同步發展。土家織錦是實用與審美的深度結合,是土家族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象征,土家織錦中的抽象幾何結構形式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較多的設計思路。土家織錦善于用抽象的紋樣來表達具體物象,其視覺方式屬于“平面知覺”,這種知覺正好與平面設計相吻合,兩者進行融合發展可以從土家織錦的骨格形式、幾何圖形等方面來加以探析。一是骨格形式,是對于圖形元素排列的一種安排,其決定著每個組成單位的排列間距。在大眾眼中的土家織錦,之所以呈現出了豐富多樣、無窮無盡的骨格形式,就在于其善于對于骨格形式的重復利用,結合一些基本單位的聯合和分割,才達到了這種效果。土家族人對于點、線、面的應用十分熟練,而這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相通之處,比如小馬紋、陽雀花等,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較多的設計靈感,而設計師也經常應用抽象的幾何圖形來凸顯主題,與土家織錦圖形紋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對于廣告設計及室內裝飾設計來說,土家織錦對于顏色的敏感以及藝術形式對于廣告設計有著較為強烈的設計靈感,這種顏色點綴的價值在裝飾效果方面更加顯著。土家織錦的藝術風格與傳統裝飾觀念密不可分,這是土家族人心理圖式的集中反映,在舊社會,土家族人生活在山林中,自然風光充斥著其視覺,審美意識十分強烈。在進行織錦活動時,他們以自然特性為原型,對自然美感進行主觀創造,比如:《迎新圖》《擺手舞》等織錦作品,充分體現了其民風民俗。土家族人將這些自然圖形進行抽象,并賦予顏色鮮艷的色彩呈現,對結構進行重組,讓畫面視覺效果更加優越。這對于廣告設計來說,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因為廣告設計的目的就是吸引大眾的眼光,而土家織錦中的圖形、顏色搭配正是達到了這個目的,因此,廣告設計與民俗文化也有較多的融合之處[7]。
3.2 民俗文化與藝術設計的數字化融合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異常發達,要想讓民俗文化與藝術設計進行深度融合,還需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融合發展模式,讓民俗藝術資源得以分享利用,民俗文化內涵得以廣泛傳播。
一是政府要發動地方協會以及個人愛好者通過短視頻、自媒體等形式來宣傳民俗文化活動,讓傳統推廣模式與現代宣傳模式進行充分結合,實現產業化發展。比如以土家織錦為例,當前土家織錦的知名度并不好,文化輸出也較弱,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其展現出自身的藝術價值,僅靠傳統宣傳模式,是遠遠無法滿足其發展需求的[8]。因此,政府可以聘請專業人士自己打造團隊,以土家織錦為核心,從織造、展示、文化、精神等各個方面來制作系列視頻,并在各大視頻平臺上定期輪播,讓全國乃至于全球大眾都能了解到這種民俗藝術,從而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價值增加的目的。
二是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民俗文化數字博物館,促進校企合作,共同搭建民俗文化產業園,建立品牌IP。比如:對于土家織錦來說,完全可以利用相關科學技術,如VR、AR等技術來還原歷史場景,將最為古老的土家族人思考織錦并進行初次實踐的場景展示出來,并進行歷史演進,讓大眾對其文化內涵的產生有著更加直觀的理解。
4 結語
綜上所述,民俗文化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的精神文化內涵,是在人類持續生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在歷史進程中,民俗文化從直觀的自然敬畏轉變到情感宣泄,既是其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當前新的時代形勢已經到來,民俗文化要想得到有效繼承,還需與現代藝術設計緊密結合,將其中的設計元素挖掘出來,聯合現代設計理念,實現數字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晨.剪紙藝術研究及其對當代藝術設計與創作的啟示[J].天工,2021(9):56-57.
[2]??? 于作巖.基于膠東民俗文化的木版年畫的色彩應用與研究[J]. 普洱學院學報,2021,37(3):62-64.
[3]??? 莫梓虞.新媒體語境下廣南侗族“鬧春”民俗文化的視覺設計與推廣研究[D].桂林: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1.
[4]??? 周洋洋.楊家埠木版年畫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1.
[5]??? 丁麗華.融合媒介視閾下東北民俗文化傳播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9):96-99.
[6]??? 王鈺.基于陜西民俗文化的現代紀念品設計研究[J].藝術品鑒,2021(18):73-74.
[7]??? 張靜,陳濤,夏蕾.蘊涵地域民俗文化的食品包裝設計——以“秦品軒”系列包裝設計為例[J].中國包裝,2021,41(6):48-50.
[8]??? 施健.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地鐵空間公共藝術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