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華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德育教學又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德育教學聯動多學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融合部分德育教學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學的枯燥性,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正面價值觀的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德育
1、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教學滲透的意義
小學生的閱歷較少,接觸的知識較少,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形成錯誤的思想,做出錯誤的行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首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應以知識為導入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現象,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德育教學中要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主動思考、面對事情辯證地判斷,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案例讓學生思考“當自己身處在當時的情景內應如何做?”提出自己的觀點,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最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對德育教學的認知,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德育知識轉變為主動了解正面信息,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
小學英語課堂開展德育教育有其客觀性和必要性,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茁壯成長的需要。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性格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小學階段,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經過小學階段的打磨和培養,學生逐步沉淀并形成基本道德素養。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是重要的參與者。英語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文化的代表,多元的文化更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盡管文化不同,但在基本道德素養層面,世界各國的文化是相通的,英語教師不僅要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傳授,更要在文化的差異中探究德育的落腳點和切入點,借助于熏陶、啟發、舉例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相較于其他學科德育要素較為“隱性”的特點,英語學科中的德育要素明顯是“顯性”,教材中的故事多數為生活化場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要素,教師可謂是“信手拈來”,這也使得英語學科和語文學科一樣,承載著更多的德育教育責任;英語教學中的“說”,通過模擬生活化的場景,將德育要素循序漸進地融入情境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加之歌唱、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載體的運用,小學生的參與感極大增強,感情融入較多,教學體驗也顯著不同。
2、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教學的滲透措施
2.1日常教學中滲透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應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團結同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為每一個學習小組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學生小組內完成任務。小組內的組長、成員任務分配都要由小組成員自主選擇,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成員之間出現矛盾后,教師觀察每個小組內的配合情況,當成員之間出現矛盾后,首先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無法解決問題后教師再介入,以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責任意識,挖掘學生存在的潛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日常與學生交流中,受到學生幫助時要對學生說“謝謝”,更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學生的行為。
2.2完善英語學科德育工作評價制度
德育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德育教育并不等同于傳統的思想品德課,而是需要各個學科的老師相互配合并貫穿到整個教育階段的。由于目前德育教育普遍缺乏評價機制,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投入和效果難以檢驗,導致部分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學校應組織英語教師進行集體討論,在借鑒其他學科德育教育工作評價的基礎上,建立一套適合小學英語教育的德育評價體系。這套德育評價體系,將教師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流程控制等各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細化,對德育的目標、方式、效果進行歸納總結,讓教師有跡可循。
2.3提高英語教師德育素養
教師是德育教育的主角,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僅是德育教育的“推動者”,更是“踐行者”。小學階段是兒童的模仿階段,觀察并模仿身邊的人是這一成長階段的特性。因此,作為德育教育的參與者,教師的德育水平應當經得住考驗。教師不僅要有德育教育意識,更要有德育教育的行動,在備課時對當日德育目標進行規劃,課堂結束后進行“回頭看”,有意識地提升自身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后,呆板空洞的講解無法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盡量引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增強學生的切身感受,這樣的德育教育效果會更佳。
2.4英語學科德育教學多樣化
英語學科的德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方式上,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促成德育教育的多樣化,以最大限度地將德育教育貫穿至整個教育環節。首先要熟悉課本,德育教育無論如何延伸,都是基于當前的課本,教師應在課前對本節內容中蘊含的德育要素進行整理,以便在課堂中適時開展德育教育;其次要多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德育教育;最后,德育教育的最重要推動者就是教師,開展德育教育考驗教師對課本內容的掌握程度、對課堂節奏的掌控能力、對主旨主題的把握能力以及發散思維等,教師更應當多多開動腦筋。
結語
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各方的參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項工作做好。英語教師要以教材為載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將德育有機融合到課堂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不斷的總結與實踐中,英語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能成為教師的常態化工作,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將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小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J].新課程,2022(03):230.
[2]李蘇.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校園英語,2021(52):134-135.
[3]紀穎超.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校園英語,2021(5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