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英
外科手術是治療多種疾病的有效方式,隨著現階段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手術操作更加精細和復雜。手術治療帶有創傷性,因治療和康復的需求,需要在手術后在患者身體內留置各種引流管,實現引流、導尿等。置管是現階段手術治療的常見操作,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會給術后的護理造成一定的影響。置管必然會影響患者的休養,或者給患者造成疼痛感、不適感等。置管期間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對置管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若術后置管出現問題,輕則會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嚴重的情況下可能誘發感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從這可以看出,對手術病人進行置管是非常重要的。
1. 術后置管護理的重要性
普外科手術后常用置管的方式進行引流,鑒于手術操作期間產生較多的滲透液,比如腸液、膽汁和血液等,這些遺留在患者的腹腔內會造成感染。腹腔感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病人的生命安全都會造成威脅,因此需要采用置管的方式進行引流,在術后持續將滲透液引出患者的體外,降低感染風險。適當的引流不僅能夠減少(消除)多余的滲透液,同時也可以減輕術后疼痛癥狀,減輕患者術后康復期間的痛苦。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護理,置管期間會出現非常多的并發癥,比如管道滑脫、彎折、逆行、移位、壓迫組織等,這些均會對置管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從患者角度而言,置管會產生較多的不適感,很多患者并沒有認識到置管的重要性,認為置管是沒必要的,對治療產生疑慮,影響護理配合。置管不僅需要護理人員進行護理,也要引起患者的重視。當患者翻身時、活動時會造成管道的活動,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危險情況的出現。因此,對術后置管進行有效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2. 術后置管護理的必要對策
首先,要做好對患者的健康宣講和心理護理。鑒于患者手術治療類型的不同,置管原因、部位和護理方法等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面對患者對置管存在的疑慮,護理人員要做好講解。采用患者能夠聽懂的話語來解釋,比如為什么一定要置管、置管時間和置管期間的注意事項。健康宣講的優勢是提升病人的健康意識,可以主觀認識到置管對于自身疾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有效的配合。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休養時要保持的體位,確保置管引流的通暢。強調患者體位穩定的重要性,一定不可以自己亂動,這樣才能夠保證管道不會變動位置或者彎折。當患者有不適感受時,要做好患者的內心疏導,轉移患者對不適感受的注意力。用耐心、親和的語氣與患者溝通,這種內心疏導可以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術后康復非常有幫助,在康復效果好的情況下,爭取早期撤出引流管。
其次,是置管的固定。引流管一般在術中固定,用手術線將引流管與皮膚進行縫合固定,管道在患者體外會留出一段距離,為了保證體外導管的固定良好,建議用無菌紗布對導管進行再次固定,這樣可以避免在活動或者護理操作時外界拉力造成置管部位的變化或者脫管。置管位置變化是非常嚴重的,輕則會影響引流的效果,嚴重會對腹腔內置管周圍組織造成壓迫,產生出血。護理人員需要增加術后巡視次數,對引流管的引流狀態進行觀察。叮囑患者任何體位的變化都要在護理人員的保護下進行,避免出現導管的彎折、壓迫或者脫管。即使出現危險情況,也要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其三,要保持置管引流的通暢。護理人員要時刻檢查置管的通暢,擠壓導管,若有液體外流或負壓抽吸的情況,表示當前置管引流是通暢的。非外界因素造成置管不通暢一般常見于泌尿外科引流、輸尿管引流或T型管引流等,在引流不當時可以采用沖管的方式來恢復通暢。沖管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將引流管提起后用自然下垂的力量進行緩慢沖洗。引流袋要放在貼近身體處,低于置管部位,這樣才能正常引流。
其四,要密切關注引流液的狀態,如顏色、性狀、流量等,通過觀察引流液的狀態可以把握患者術后恢復的狀態。引流液可以采用正稱重的方式或者測量液體來計算,如果術后68h引流不多,可以不更換敷料,若引流液超重,顏色呈現紅色,表示有出血情況發生。術后48h內,要間隔12h測量一次,術后3h的引流液會比較多,此時護理人員要重視關注。引流袋的更換、引流液的傾倒均是護理人員的操作,告知患者不可自行更換引流袋或者自行傾倒引流液。引流袋在更換時也要做好無菌護理,更換要觀察引流是否通暢。
其五,置管護理要保持無菌,這樣才能避免感染。置管感染是非常嚴重的并發癥,感染的出現會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誘發肺炎、傷口感染等,若感染逆行至腹腔可出現腹腔感染。護理人員在進行置管護理前做好手衛生護理,嚴格執行無菌護理原則,置管周圍的皮膚要做好消毒。觀察引流袋的量,定期更換引流管,一般保持3-5d更換一次引流袋。傾倒引流液時,要從底部開口倒出,不要在中間斷開,一次性傾倒完畢,不要反復流出。在檢查是否堵管,需要進行沖管時,需要將膠管提起,在距離患者身側10cm處將遠端管道夾緊,充分消毒后進行沖洗。需要說明的時,對患者進行膀胱沖洗時,也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從而降低感染的風險。很多護理人員為了提升護理效率,會出現斷開連接后處理,這是錯誤的操作方式,需要給予改進。
其六,置管期間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活動。護理人員要根據置管的部位來指導患者進行安全的活動。術后早期活動可以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幫助新陳代謝,對于疾病的康復非常有幫助。比如在腹腔手術治療中,在置管時要妥善固定,可以從四肢活動開始,逐漸提升活動量。
其七,一些其他的護理要點。在置管期間要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若患者的體溫突然間升高,代表著患者此時有感染癥狀。引流管感染造成術后體溫高熱的原因之一,要注意觀察引流管周圍的敷料是否有污染,皮膚是否發紅腫脹等,及時發現導管相關性感染并給予治療。如果同時有2種或以上的引流管同時應用時,要更加注意,避免牽拉。對于腦室引流、胸腔閉式引流、T型管引流等,要更加嚴格的進行無菌護理,防止出現逆行感染的情況。
手術治療后應用的引流管非常多,置管的位置、目的等各有不同,這對術后護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護理人員需要重視手術后病人的置管護理,確保引流質量。保持引流的通暢,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提升對置管重要性的認知,可以在體位變化時主動保護置管。做好術后置管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術后早期康復,減少多種并發癥的出現,使患者術后早期扯管,早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