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5月5日,位于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常運轉。攝影/ 孫中欽
這里金融要素市場高度集聚,金融市場年成交額逾2500萬億元;這里有國際航運與空港樞紐,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這里是我國的貿易中心之一,年進出口總值超過4萬億元,外資企業布局密度最高……
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承載著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功能,面對2022年春天疫情封控的嚴峻考驗,如何全力以赴保障金融、貿易、航運等城市核心功能正常運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發揮國內國際市場戰略鏈接的重要作用?
挑戰空前巨大,困難前所未有,這兩個月,上海挺過來了!
3月28日,浦東地區開始實行封控管理。這個周一上午的9時30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行情中的紅綠數字,如往常一樣“跳動”起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傳出的一行行數據也向世界告知:上海金融市場沒有停,交易秩序沒有亂!
封控的前夜,各金融監管機構、各要素市場、各金融機構關鍵部門核心崗位人員都接到了通知:今晚12點前到單位報到值守!帶好洗漱用品、換洗衣物……當天深夜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一時間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逆行”駐場成為共同的行動。
實際上,從3月中旬起,各交易所便陸續啟動了最小運行單元24小時駐扎單位辦公機制。比如上交所對交易業務運行核心人員實施閉環管理,一方面組建業務運行最小團隊24小時駐所辦公,并啟用遠程辦公等措施;一方面組織核心交易系統業務操作人員在金橋災備基地集中封閉。此外,上交所還準備了一支50人規模的核心交易備用團隊,駐外高橋辦公;在居家辦公人員中保留一支10人規模的“火種”團隊,以應對可能的極端突發情形。
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及大量的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上海這個全年金融市場成交額超過2500萬億元、中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的國際金融中心,在疫情封控人員流動靜止的情況下,是否也按下休市鍵?這是很多人所擔心的。
答案是否定的。面對疫情風暴的大考,上海依然要向全國乃至全球傳遞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積極應對。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疫情期間,上海金融行業有近3萬人堅守在崗位上,成為了保持金融血脈暢通的關鍵。他們吃在單位,住在單位,有人干脆把行軍床放在了電腦桌邊上,起床就工作,下班就上床。
3月27日晚,上交所出臺了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市場運行的30條措施,聚焦在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和發行承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業務、債券業務服務以及其他業務服務等。最醒目的一條,是確保科創板審核業務,在疫情防控期間正常受理、審議發行人提交的發行上市、重大資產重組及其他相關申請。從3月至5月25日,上交所召開了39場科創板IPO線上審核會議,39家公司網上網下申購、37家公司上市交易等業務安全運行。
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值守團隊24小時監測維護,確保支付、國庫、賬戶管理等各套系統穩定運行,金融基礎服務“不斷檔”。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自3月中旬以來,分別協助光大期貨、南華期貨、興證期貨等會員單位應急操作20余次,保障會員核心業務平穩運行。3月、4月,金融期貨市場月成交水平同比分別增長19.1%、34.7%,月持倉水平同比分別增長25.2%、30.4%。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業務連續性為底線,采取分散辦公、互為備份、多點響應的應急安排,保障基礎設施運轉不斷檔、業務運行不停滯。在張江總部,150多名工作人員值守兩個多月來,為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超過4000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4月以來,外匯市場日均成交7.7萬億元,恢復至今年前兩個月的日均水平。
更多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的駐場人員,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穩定連續的金融服務……
本輪疫情以來,為確保交易業務平穩安全運行,上海各大金融要素市場通過加強數據備份和安全管理,安排核心人員現場辦公,確保交易不中斷,服務不“掉鏈子”。金融監管部門也開啟24小時值守,保證各大金融要素市場平穩運轉。貨幣、股票、債券、期貨、衍生品……在疫情考驗下,各大金融市場實現了各項功能不打折扣,貫通全球的“金融血管”依然暢流不息,“金融脈搏”跳動不停。
目前,上海銀保監局對銀行保險機構的信貸投放、無縫續貸等業務進行監測,同時及時監測400余萬個企業銀行賬戶的流水進出、工資發放等情況,捕捉疫情對金融和企業兩端的影響,為復工復產決策提供依據。
疫情期間,6家國際資管機構申請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試點資質并獲批準,還有多家國際資管機構提交了追加試點額度的申請,踴躍參與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未來,依然被堅定看好。
4月初,一張AIS(船舶信息識別系統)圖在網上流傳,這張圖片顯示上海港附近密布著船只,而“港口延誤情況越來越嚴重”“本周在上海港等待裝卸的船舶數量已飆升至300多艘”的傳言也不脛而走。
作為承載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重要功能的樞紐,去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箱,連續12年位列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在疫情下還能不能正常運作?如果因為疫情導致運輸阻塞,影響的將是全世界。
上港集團隨即公布內部數據:自3月28日以來,上海港集裝箱船平均等泊時間小于24小時,平均等泊船舶小于10艘次。靠泊效率大幅優于2021年的整體水平。岸線外的海面上,集裝箱船未見擁堵排隊。

振華重工長興基地防疫生產兩不誤,疫情期間堅持生產。攝影/ 孫中欽
“從封控以來,整個港口從來沒有停過一天。”上海市交通委港監處副處長、市港口防疫專班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屠偉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整個港口能夠保障所有的貨物,從上海港都可以順利裝卸和運輸”。上海港碼頭一線的巨型橋吊起起落落,從未因疫情停息。
從3月16日開始,上港集團超過2萬名員工便駐守港區實行閉環管理,到4月底,全港共有2.5萬名職工在港區內一線作業,占整體出勤率的70%左右,為疫情期間港口的順利運行打下基礎。“2萬余名員工在港區封控作業2個月,不舍晝夜守好陣地,保證裝卸生產不停不亂。” 上港集團生產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周勇說。
供應鏈的暢通在于貨物流動,港口航運則是大宗貨物運輸的重要樞紐。港口本身始終保持開放,保證裝貨、卸貨和運輸的集疏運體系正常運轉則更為關鍵。
為應對貨運卡車受限的難題,上港集團早在3月底便“火線”開發上線集卡司機“電子防疫通行證”,該系統整合電子提單、隨申碼和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目前該通行證已經發放80多萬張,并實現長三角地區互認,持此證的集卡司機可在三省一市進行貨物運輸。
為讓貨物運轉進一步提速,上海港還向客戶提供“公轉水”和“公轉鐵”多式聯運服務,緩解因疫情影響造成的上海港公路運輸資源緊缺壓力。數據顯示,4月份上海港“水水中轉”占港口集疏運的比重達65%。
受疫情影響,許多集裝箱抵達碼頭后,提單文件卻因人員封控、快遞不暢而無法送達。上海市交通委為此會同相關單位專門成立了“提箱專班”,統籌解決提箱難的問題。上海港也“跨前一步”,為國內外企業預定倉庫,保障供應鏈運轉順暢。
數據可以說明一切:4月,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8.5萬標箱,為去年同期的82.4%;今年頭4個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1.9%的正增長,共完成1535萬標準箱,保持世界第一。5月以來,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良好勢頭,到5月底,上海港日均吞吐量已逐步達到12萬標準箱,已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5.3%。
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表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全面提速,上海港正全面發力,“將確保今年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一,進一步鞏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此外,為應對公路運輸受阻的壓力,中遠海運、中國鐵路上海局也增加了水水中轉、海鐵聯運比重,保證物流鏈“主動脈”暢通。其中,鐵路運輸不僅緩解了公路運輸壓力,還實現了區域聯動。5月1日至21日,長三角鐵路日均卸車達17507車,同比增長19.2%。
在熬過了疫情初期的艱難后,作為全球前三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浦東機場的貨班架次和貨量也實現穩步回升,逐步恢復往日繁忙。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通過10多年來集疏運體系打造,已形成綜合物流優勢,在疫情中,通過多式聯運有效疏堵保暢,成為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壓艙石”。
在熬過了疫情初期的艱難后,作為全球前三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浦東機場的貨班架次和貨量也實現穩步回升,逐步恢復往日繁忙。
上海機場集團數據顯示,5月以來,上海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持續回升,日均保障貨運航班118架次,日均貨運量5300噸以上,比4月同期分別提高37%和64%。5月20日的數據顯示,浦東機場共保障貨班起降175架次,貨郵吞吐量7918噸,貨班貨量均已回升至常態時期的80%。
據上海機場集團介紹,目前浦東機場貨運區在崗封閉作業人員已增至8200多人,相比4月初凈增返崗作業人員800多人,全力保障浦東機場與歐美、亞太等核心市場的聯通。現有48家航司運營貨班,貨班通航點已恢復至53個,較4月中旬分別增加7家和9個。近一周浦東機場貨運區集疏貨運車輛也增長顯著,浦東機場抵離車輛日均達4000輛次,提離貨量日均3000多噸。
受此輪上海疫情影響,4月份,上海口岸進出口總值在全國的占比從年初的28.4%降至16.3%。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坦言,上海在國家促外貿、穩增長大局方面有著特殊地位與作用,但3月底上海開始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后,產業鏈、供應鏈一度面臨停頓、中斷的實際困難,同時長三角出現口岸跨區域集疏運能力不足、產業鏈和供應鏈循環不暢等具體問題。
為此,上海海關迅速研究并于4月2日出臺“抗疫情保民生助企業促發展”10項措施;4月30日,針對疫情對長三角供應鏈造成的影響,上海海關聯合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共同出臺了保障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的聯合通告;5月9日,海關總署提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十方面措施,上海海關積極落實,針對上海全力擴大復工復產的最新情況,又研究出臺了新一輪12項措施,包括“做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制造等全產業鏈‘綠色通道’”“對重點集成電路企業進口的光刻膠臨時性取消抽樣送檢要求”“擴大遠程視頻查檢、生產流程嵌入式查檢等應用范圍,減小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等。
“查驗無異常,可以放行。”為支持國際國內產業鏈的順暢穩定,上海海關創新方式,加快改進進出口查驗方式。5月18日20時,兩家上海企業進口的48臺柴油發動機和一批汽車零部件運抵外高橋港區查驗場地,港區海關通過復工復產“綠色通道”,運用“無陪同”查驗模式進行查驗,無異常后快速放行,用時不到4個小時。
上海封控迄今,上海海關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部進駐單位帶班,近千名干部職工封閉在崗,所有海關業務現場保持運作。
上海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下旬以來,上海口岸貨運量和外貿進出口總值逐漸企穩、逐步回升。5月上半月,浦東機場海關監管進出境貨物較4月同期大幅增加近六成,上海口岸的進出口監測貨值為1886億元,環比增長17%。高融昆透露,5月迄今,上海海關已審核通過0.9萬份出口原產地簽證申請,貨值超過7億美元,環比4月同期分別增長了36%和57%,企業出口復蘇跡象明顯。
外資外貿是上海開放型經濟的重要主體,也是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重要支撐。在5月29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表示,將全面推進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并會同海關、稅務、外匯等部門,落實好各項貿易便利化政策。
5月18日,2022年進博會參展商代表線上交流會舉辦,數十家進博會參展商聯盟的外資企業紛紛在云端表達了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疫情下,外資企業依然青睞上海,看中的正是這里的國際貿易中心開放成色。